上一篇《20歲的後半段,個人的選擇開始「天差地別」》 ,收到讀者來信說非常喜歡這部分的主題,
因此我想接續上一週的分享,來探討20歲的後半段,當發現自己與舊友有了不同的志向後,應該如何重新找到新圈子,讓自己不斷進步?
首先,如何判定自己與舊友有了不同志向?
首先要接受一個冷酷的事實是「人是會變的」。舊友指的是過去在某個時間段,你們有著相同的目標,能互相扶持,對彼此的溝通有最大的「共鳴」。(比如:學生時代的同學;畢業同期入職的新人)
然而隨著階段性目標達成(比如:畢業),各自踏上新的挑戰,我們隨著際遇發展,每個人的志向開始出現分歧。
- 有的人看重的是職業生涯的「縱向發展」:能不能「升遷」?
- 有的人看重的是「橫向發展」:能不能鍛鍊更多不一樣的「能力」?
- 也有的人看重的不是「職業生涯」,而是「生活品質」:這份工作能不能讓我維持身心健康?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 當然也人在乎的是其他層面,比如「社會公益」、「家庭養育」等等。
神奇的是,在畢業後的一段時間內,你們還是會和以前一樣相處,定時約定碰面,
直到有一天,你發現你們對於同一件事情抱持「截然不同的態度」,你才猛然驚覺,原來你們的志向早已不同。
一個渴望「升遷的人」,勢必不會看重「工作與生活平衡」,甚至嗤之以鼻。
一個渴望「跨領域、鍛鍊多種能力」的人,勢必不願在單一職位久待。
一個已經決定「躺平」的人,更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還要為「在他們眼中結果都一樣」的事情努力奮鬥。
如果你發現你的舊友對於你的志向,抱持跟你不一樣的態度,不是誰對誰錯,也不必內耗,只不過是代表「你們現在有了不同志向」的信號罷了。
二、從自己的感受出發,哪些人最消耗你,哪些人又最能啟發你?
發現了與之前的朋友「志向不同」之後,新的問題隨之產生,「你該如何找到與現階段的你志向相同,最能幫助你抵達你的目標的夥伴呢?」
雖然在上一篇文章,我表明了自己喜歡做「孤狼」,
但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也不清楚如何與「志向不同」的朋友劃清界線?如何表明態度?如何保護自己的能量?
並為此感到煩惱。
直到2年前有一天,我意外翻到了《智慧麵包》的一個短影片《如何遠離能量吸血鬼?► 能量在哪裡,成長就在哪裡!》,才讓我恍然大悟。
自那以後,我能用最簡單的方式,分辨對於當下的我「最有幫助的人群」。
印度智者Dandapani在影片中分享:
世上主要有三種人,分為「正能量的人」,「普通人」,以及「非正能量的人」。

如何分辨呢?
如果你花5分鐘與「正能量的人」相處,談話結束後,你會覺得「心情舒暢」,並且心想:「哇,那真是一場有意義的談話!」。
如果你花5分鐘與「普通人」談話,談話結束後,你還是和以前一樣,沒有新的感悟,也沒有新的啟發。
如果你花5分鐘和一個「非正能量的人」相處,談話結束後,你會心想:「天啊,剛才真是太累人了!」。
三、篩選對象,調配時間和精力
懂了這個秘訣之後,我用這個方法得以快速篩選出對我「最有啟發」的那部分人群。
我會儘量去多閱讀他們的文章、多看他們的影片,讓自己的思維方式越發朝著「如同他們一樣」的思維方式走。
對於「非正能量的人」,或稱「能量吸血鬼」,我會敬而遠之。不去和他們爭辯,也不去試圖改變他們的想法,因為我知道我永遠也無法改變他們。
對於「普通人」,我不會避而遠之,而是調配和他們的相處時光。在維持自己的社交圈的同時,又確保自己不會「原地踏步」。
正如同影片中的Dandapani所說,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資源」,和「金錢」一樣,需要被妥善管理。

你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哪裡,哪裡就會長出東西來。
越多時間靠近「正能量的人」,你就越可能變成「更高版本的自己」。
太多時間在「非正能量的人」的人,你可能變得張牙舞爪,最後還一無所獲。
同理,「普通人」雖然不會吸走你的能量,但是也不會讓你進步,久了只會「原地打轉」。
祝福大家都成為「更高版本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