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不帶有任何偏見去看眼前的事,眼前的事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嗎?
會有這個想法是我在聽完一集podcast(一天聽一點。很討厭一個人是對方的問題,還是自己的課題)後,去思考的一件事,在這集當中,我只聽到了兩個我自認爲的關鍵字,一個是自我察覺,一個是好奇心。
如果你問我這兩個關鍵字有什麼關聯性,我會回答你,其實我也蠻好奇的
但是如果我們把文中的第一段話,換成是,當用好奇的角度去看眼前的事,眼前的事會變得不一樣嗎?這樣又會感覺是有關聯性的。
至於我為什麼會這樣認為,是由於我最近感到我的專業能力被質疑了,讓我有點不知道怎麼去解決這樣的問題。但後來自我沉澱以及和同事聊過後,才發現其實是自己在質疑自己,跟其他人無關。
所以後來我就剛好去找到一本書(抗壓韌性-Sam Akbar),書中給了我兩種選擇,一個是你想要感受更好,還是更懂的感受,我當時就在想,如果在當下我當然是選擇感受要好啊,怎麼可能去更懂這份突如其來的禮物呢?
但是書中卻告訴我,如果你選擇了,前者就表示你只想感受到正向情緒,那後者則是想感受所有出現的情緒。
而我這時候,又在想誰都馬想只想感受到正向情緒吧,至少我是這樣的。但是如果換個角度想,如果我只想要正向的情緒,那我一定很容易,受到別人的一段話、一個動作影響。
我也知道我不想要再次成為這樣的人,而在書中這段話卻好像點醒了什麼似的。
他說要問自己:為了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我願意感受到什麼?
而不是,問自己我要怎麼樣才能停止這樣的感覺。
畢竟在人生中有在乎的事情,就沒辦法避免痛苦這件事
所以要做的是,清出一個位子讓這個情緒存在,接下來就來說說,要怎麼允許它存在(以下方法是我運用過,然後調整成適合自己的版本,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原創)
首先先問自己: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感覺、我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了(越詳細越好,可以試著寫下來)
第二,開始閉眼,深呼吸
感受身體與接觸的地方
感受呼吸
注意到想逃避的事情或是不想要的情緒
看看是身體哪個部位感受到這個情緒
第三,為這個感受命名
第四,想想這個感受是長什麼樣的、顏色、材質、溫度,是會動的嗎?
第五,試著用呼吸去包圍他,然後像幫助脆弱的小狗一樣溫柔的去接住他
看到這,你可能會跟我說,怎麼可能這樣做,就能清出一個空間,讓這份你不想要、不贊同的情緒放在裡面了。
我起初也是這樣,但是當我開始這樣做之後,發現慢慢的這份情緒就適應了,更別說好奇了,因為如果不好奇,我就不會有這篇文章了。
而且現在我只要感到這份情緒出現時,我心裡就會跟他說某某某你又來見我了哦,等等再出現好嗎?我現在有點忙誒。雖然有點搞笑,但是這也能讓我更能專注於眼前的事。
記住,在這個過程當中,不要試圖的想讓這份情緒消失,否則你很快就會回到當初的心態。也必須告訴自己,感受改變很好,不改變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