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鍊魂式財富商數FQ】
「你與錢的感情(華人文化適用版)」篇第七回:為什麼一有錢,就覺得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明明剛收到一筆收入,應該高興,卻突然開始心慌;
明明幫助了人,收了一筆錢,卻忍不住想:「我是不是太勢利?」
或者,你在談錢的時候,語氣總是放得很輕,甚至會自動補上一句:「不過啦,其實我也不是很重視錢啦。」
這不是謙虛,是你靈魂深處某種不敢看見的聲音在說話:
「我有錢,是不是不夠純淨?」
「我收錢,是不是在剝削別人?」
「我賺到這些,真的值得嗎?」
這些,都是金錢裡的原罪感。
✝️ 原罪感,不只是宗教問題
在靈性與心理學中,「原罪感」並不只存在於特定宗教教義,而是一種潛藏的信念:「我本來就是錯的」,或「我得到的太多了,會遭報應。」
這種信念在東方世界以另一種形式出現:
- 「做人不能太好命。」
- 「別太高調,會被人忌妒。」
- 「有錢人早晚會出事。」
於是你內在開始形成一種金錢防禦系統:
當錢來了,你先緊張;
當錢多了,你想躲起來;
當別人看你富足,你想急著解釋。
💸 錢多了,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壞人
你有過這種感覺嗎?
- 別人說你「很會賺」,你反而不自在。
- 收到一筆款項後,忍不住想趕快把它花掉,像是燙手山芋。
- 覺得「賺得太容易的錢」是不乾淨的。
這些都不是你理智在運作,是你的集體潛意識在自我懲罰。
因為在你心中,有一個「賺錢=剝削」的預設,
或是「豐盛=有代價」的信念。
🧠 從心理學來看:罪惡感的自我阻礙
心理學家 Freud 曾說,罪惡感是所有神經症的基礎。
當一個人心中充滿未覺察的罪惡感時,他會無意識地設計「自我處罰」的場景,讓自己失去、錯失、失衡。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
- 有些人總在快成功時自我毀約;
- 有些人一賺到錢,就出現健康或人際問題;
- 有些人不斷用努力、過勞、犧牲,來換取「不內疚」。
不是你不想豐盛,是你無法允許自己過得太好。
你覺得,那會讓你變成「壞人」。
🪞 原罪感的根源:當你不相信自己是被允許的
這些年,我看到太多人卡在一個深層的靈魂盲點:
「我願意變好,但我不敢變得比別人好。」
於是你收斂自己、過度謙卑、故意讓自己「看起來沒有那麼成功」。
你用「低調」當擋箭牌,其實是在躲避別人可能的指責、羨慕、誤解。
但真正自由的靈魂,不會為了別人的感受,而縮小自己存在的光。
🕊️ 金錢不是罪,對金錢的壓抑才是傷
真正成熟的金錢觀是:
「我值得擁有,不需要贖罪;
我可以豐盛,不代表別人匱乏;
我賺得快樂,與世界的痛苦無關。」
當你放下對錢的原罪感,你會開始發現:
錢只是能量的流動,與道德無關,與你靈魂的光,有關。
🧭 今日鍊魂練習|寬恕你的豐盛
- 寫下這句話五次,每次填入不同內容:
「我覺得自己有錢會遭報應,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
- 寫下你曾經因「有錢」而感到不安的一次經驗,問自己:
- 那是來自誰的反應?
- 那是誰的信念?還適用嗎?
- 然後,大聲念出這三句話:
「我允許自己成為富足的靈魂。」
「我不需要為我的成功感到愧疚。」
「我不再自我懲罰,我選擇光明的力量。」
下一回,我們將走向更具轉化性的問題:
你內心真正相信的財富上限是多少?
很多人不是沒錢,是一直卡在某個「看不見的金錢天花板」,
那個限,是誰畫的?你又願不願意把它打破?
第八回,我們將來鬆開你的財富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