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三十七章 無為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原文】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後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夫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譯文】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道」雖然沒有特別去做什麼,但我們看到的,卻不是什麼都沒有,


後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從現在開始如果還能持守道,一切都會得到昇華。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就能顯出原貌,回到沒有分別的安定。


夫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堅定自己沒有欲念,就能平靜,萬物也能安定。


【註解】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一直

後「迋」若能守之:讀ㄨㄤˋ前往

萬物將自「化」:昇華

化而欲「作」:創造

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沒有分別的原木

「夫」亦將無欲:讀ㄈㄨ堅定


【解析】

「道」是不需要刻意做什麼,就會自然顯現,而此「無名之樸」可對照第三十二章「道常無,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所言。


《道德經》總覽 https://comprehend2020.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973.html

我們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omprehend20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示現我聞
0會員
48內容數
記錄吾師之「教」,及我的「學習」。 我所見,你可能看不見,我所聞,你可能聞所未聞。
示現我聞的其他內容
2025/09/05
【原文】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舉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 柔勝剛,弱勝強, 魚不可脫於淵, 國知利器,不可以示人。 【譯文】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想要收斂,卻還在鼓脹;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想要示弱,卻還在
Thumbnail
2025/09/05
【原文】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舉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 柔勝剛,弱勝強, 魚不可脫於淵, 國知利器,不可以示人。 【譯文】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想要收斂,卻還在鼓脹;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想要示弱,卻還在
Thumbnail
2025/09/04
【原文】 執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樂與餌,過客止。 道之出言,淡兮其無味。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譯文】 執大象,天下往, ➡依道而行,眾人趨之所向, 往而不害,安平泰。 ➡一直前進不會有壞處,可以安心平安順泰。 樂與餌,過客止。
Thumbnail
2025/09/04
【原文】 執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樂與餌,過客止。 道之出言,淡兮其無味。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譯文】 執大象,天下往, ➡依道而行,眾人趨之所向, 往而不害,安平泰。 ➡一直前進不會有壞處,可以安心平安順泰。 樂與餌,過客止。
Thumbnail
2025/09/02
【原文】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 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常無欲,可名於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以其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譯文】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道」的範圍廣博,每個方向都可以到達,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 ➡萬物依靠
Thumbnail
2025/09/02
【原文】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 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常無欲,可名於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以其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譯文】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道」的範圍廣博,每個方向都可以到達,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 ➡萬物依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原文: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謪;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一篇講五善,五善行為,聖人的五善行為,愛其資與不愛其
Thumbnail
原文: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謪;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一篇講五善,五善行為,聖人的五善行為,愛其資與不愛其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人以無貪最為富有,人到無求最為高貴, 人若無瞋最為自在,人能無痴最為清明。
Thumbnail
人以無貪最為富有,人到無求最為高貴, 人若無瞋最為自在,人能無痴最為清明。
Thumbnail
家中閱觀道德經,文中細理撥心弦; 若非得道難深行,依究分別私慾逞。 一指點開玄妙竅,明心修德渡迷童; 若能如水常不爭,德化眾生悟清靜。   多年以來,未曾細悟道德經之文,或因修道日淺難悟明,故難得休假回家中展經閱讀。歷經多少的人事困心之後,現今再閱聞經義,方能細細體悟箇中所得,然因人心多欲
Thumbnail
家中閱觀道德經,文中細理撥心弦; 若非得道難深行,依究分別私慾逞。 一指點開玄妙竅,明心修德渡迷童; 若能如水常不爭,德化眾生悟清靜。   多年以來,未曾細悟道德經之文,或因修道日淺難悟明,故難得休假回家中展經閱讀。歷經多少的人事困心之後,現今再閱聞經義,方能細細體悟箇中所得,然因人心多欲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初解: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如是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淨信眾生,生實想,外離一切相,「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是諸眾生,持戒修福,戒定具足,能發慧覺,得人無我、法無我之慧,人法俱空
Thumbnail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初解: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如是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淨信眾生,生實想,外離一切相,「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是諸眾生,持戒修福,戒定具足,能發慧覺,得人無我、法無我之慧,人法俱空
Thumbnail
我若不放下自己的妄念執著,世界怎麼可能為我改變,來滿足我的妄念?
Thumbnail
我若不放下自己的妄念執著,世界怎麼可能為我改變,來滿足我的妄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