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液與靈魂:蓋倫(Galen)醫學如何形塑世界五百年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蓋倫醫學是一種源自古希臘-羅馬時期的醫學理論體系,以醫師蓋倫(Galen, 129–216)為名。他是古代最後一位具有創造力的醫學家,融合了哲學、修辭與詩學,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醫學理論。蓋倫的思想在中世紀透過拜占庭與伊斯蘭世界流傳,並在歐洲重新興起,主導了西方醫學長達五百年。

歷史演變與傳播

古代與拜占庭時期

- 蓋倫活躍於羅馬帝國時期,著作豐富,涵蓋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與哲學。 - 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西方醫學陷入停滯;而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則保留了蓋倫的醫學遺產。 - 拜占庭的醫師在君士坦丁堡與亞歷山大港,繼續研究蓋倫的理論,使其成為主流醫學。

raw-image

伊斯蘭黃金時代

- 10–11 世紀,伊斯蘭世界的學者如 Rhazès(拉齊)與 Avicenne(阿維森納)將蓋倫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並加以簡化與整合。 - 阿拉伯醫學在巴格達、科爾多瓦等地蓬勃發展,蓋倫醫學成為伊斯蘭醫學的核心。

歐洲中世紀與文藝復興

- 11–12 世紀,阿拉伯文醫學著作被翻譯成拉丁文,蓋倫醫學重返歐洲。 - 在大學體系中,蓋倫的理論與「亞里士多德」哲學結合,形成繁複的學術辯論。 - 文藝復興時期,學者重新閱讀希臘原文,發現中世紀翻譯錯誤,開始批判蓋倫醫學。

醫學理論核心

四體液理論

蓋倫延續希波克拉底的「四體液」理論,認為人體由以下四種體液構成:

- 血液 - 黏液 - 黃膽汁 - 黑膽汁

這些體液與四種性質(熱、冷、濕、乾)相互作用,決定人的健康與性格。疾病被視為體液失衡的結果。

器官與靈魂

蓋倫認為人體由三個主要器官主導:

- 腦部:掌管「動物靈魂」,負責感知與運動。 - 心臟:掌管「精神靈魂」,與情緒與血液循環有關。 - 肝臟:掌管「自然靈魂」,負責消化與營養。 這些靈魂透過「氣」在體內流動,維持生命活動。

診療方法

蓋倫醫學的治療方式強調:

- 放血:排除過多體液。 - 灌腸與催吐:清除體內毒素。 - 草藥與飲食調整:恢復體液平衡。

學術與文化影響

醫學教育

- 蓋倫的著作成為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醫學教育的核心教材。 - 大學如巴黎、蒙彼利埃、博洛尼亞等地的醫學院皆以蓋倫醫學為基礎。

哲學與科學融合

- 蓋倫強調「理性」(logos)與「經驗」(empeiria)的結合,認為醫學應建立在觀察與推理之上。 - 他進行動物「解剖」,試圖理解人體器官的功能,雖然未能完全準確,但開啟了實驗醫學的先河。

跨文化傳播

- 蓋倫醫學透過伊斯蘭世界傳入印度,演化為 Yunâni 醫學,至今仍在南亞地區流行。 - 在猶太教與基督教醫學中也有深遠影響,成為跨文明的醫學語言。

批判與衰退

近代科學革命

- 17 世紀,William Harvey 發表《De motu cordis》(1628),證明血液循環機制,推翻蓋倫的心臟理論。 - 「解剖」學家如 André Vésale 發現蓋倫的解剖錯誤,主張以「人體」實驗為基礎。

思想轉變

- Paracelse 提倡化學與個體化治療,反對蓋倫醫學的體液理論。 - 科學方法的興起,使醫學從權威信仰轉向實證研究,蓋倫醫學被視為過時。

醫學體系的更替

- 到 18 世紀,蓋倫醫學在西方醫學中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現代生理學與病理學。 - 然而在某些地區,如印度與伊朗,蓋倫醫學仍以Yunâni 醫學形式存在。

蓋倫醫學是一套橫跨千年的醫學思想體系,融合了哲學、文化與科學。它不僅塑造了古代與中世紀的醫學實踐,也成為跨文化交流的橋樑。雖然最終被現代科學所取代,但其歷史價值與思想深度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西洋歷史小故事的沙龍
0會員
42內容數
說說西洋歷史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身體圖式便是這樣一個身處於科學轉折點上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其還具有充分的模糊與歧異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而在這一概念的發展進程之中,它自行推翻了原來的方法論,讓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更進一步。透過探究這個概念在思想史裡的轉變,也能讓我們初步認識到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如何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生理學對身體的理解。
Thumbnail
  身體圖式便是這樣一個身處於科學轉折點上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其還具有充分的模糊與歧異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而在這一概念的發展進程之中,它自行推翻了原來的方法論,讓我們對身體的理解更進一步。透過探究這個概念在思想史裡的轉變,也能讓我們初步認識到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如何不同於傳統心理學/生理學對身體的理解。
Thumbnail
透過古代哲學和現代科學的對話,探討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古老悖論。本文討論了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對此問題的看法,並指出科學無法解釋的深刻的形而上學真理。同時,透過神祕學的角度,闡述了生命和意識的起源,帶出了對於生命和意識不朽性的思考。
Thumbnail
透過古代哲學和現代科學的對話,探討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古老悖論。本文討論了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對此問題的看法,並指出科學無法解釋的深刻的形而上學真理。同時,透過神祕學的角度,闡述了生命和意識的起源,帶出了對於生命和意識不朽性的思考。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真理問題在詮釋學的脈絡中便是意義與否的理解問題,何謂歷史的意義?歷史是否如同經典般是跨時空、效應(影響)歷史的存在呢?詮釋學認為經典的跨時空性必須滿足兩項條件:1.經典為某時代最具代表與原創的東西。2.此原創性的東西進入跨時代。反映到歷史便是歷史是某時代最具代表(如集體記憶的事件;改朝換代、
Thumbnail
真理問題在詮釋學的脈絡中便是意義與否的理解問題,何謂歷史的意義?歷史是否如同經典般是跨時空、效應(影響)歷史的存在呢?詮釋學認為經典的跨時空性必須滿足兩項條件:1.經典為某時代最具代表與原創的東西。2.此原創性的東西進入跨時代。反映到歷史便是歷史是某時代最具代表(如集體記憶的事件;改朝換代、
Thumbnail
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描述了世界觀之所以改變,在於科學典範paradigms)間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移轉,產生了新的信念、新的理論、新的方法與新的標準。從亞里斯多德、托勒密系統、牛頓物理學、愛因斯坦物理學及量子力學,世界觀便是隨著這些典範移轉而改變。但是,世界觀難道全權由科學典範所主宰嗎?
Thumbnail
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描述了世界觀之所以改變,在於科學典範paradigms)間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移轉,產生了新的信念、新的理論、新的方法與新的標準。從亞里斯多德、托勒密系統、牛頓物理學、愛因斯坦物理學及量子力學,世界觀便是隨著這些典範移轉而改變。但是,世界觀難道全權由科學典範所主宰嗎?
Thumbnail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Thumbnail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