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識】野外的果實或樹木都不要亂碰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小時候,我有一段至今依然清晰的記憶。那是在一次全班遠足活動中,我的同學因為沒有帶筷子,竟靈機一動,用隨身的小刀削下校園裡兩根樹枝當筷子。當時我們只覺得他聰明又機靈,沒想到,這個「看似機智」的舉動,卻差點害了他的性命。後來才知道,那兩根樹枝來自於校園裡的夾竹桃。這種植物全株都有毒,他因為誤用,當天就出現了中毒症狀,送醫急救,治療了好久才康復。這件事,直到現在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它提醒著我——野外的果實或樹木,真的不能亂碰。

raw-image

一、自然界的隱藏危機

大自然美麗又神秘,山林裡隨處可見鮮豔的果實、枝葉婆娑的樹木,常讓人產生好奇心,想要觸摸、採摘甚至品嚐。然而,並不是所有自然產物都對人類友善。

以夾竹桃為例,它的花朵看似嬌豔動人,綠葉茂盛,常被種植在道路旁或校園裡作為觀賞植物。但其實,從根、莖、葉到樹枝、花朵甚至是汁液,全都含有劇毒。僅僅是用樹枝當筷子,與食物接觸後吞入口中,就可能引發噁心、嘔吐、心律不整,甚至危及生命。

自然界裡還有不少類似的植物陷阱:

  • 相思豆:紅黑相間的種子美麗小巧,但只要一粒被咬破,就可能造成嚴重中毒。
  • 曼陀羅:花朵外型奇特,卻含有強烈的生物鹼,中毒後會出現幻覺與意識混亂。
  • 野生馬鈴薯果實:看起來像小番茄,卻含有茄鹼,食用後會造成頭暈與中毒症狀。

這些「外表無害」的植物,就像隱藏在生活周遭的陷阱,一旦誤觸,很可能帶來難以挽回的後果。

二、童年事件的震撼教育

回想那次遠足,我們當時在隔壁學校的操場上吃便當。大家打開便當盒,津津有味地享用午餐,只有那位同學尷尬地發現自己忘了帶筷子。若是一般人,大概會選擇跟同學借一雙,或者乾脆用手將就著吃,但他偏偏選擇了「自己動手做」。只見他拿出小刀,跑到校園裡找了兩根樹枝,削得又直又細,還得意地展示給大家看。當時我們都笑著誇他厲害,卻不知道災難即將降臨。

中午過後,他開始覺得肚子不舒服,接著臉色蒼白、冒冷汗,最後連站起來都困難。老師發現情況不對,立刻送他去醫院。經過醫生檢查,才揭開真相——那樹枝竟是夾竹桃。他誤用的舉動,讓毒素經由食物進入口中,引發急性中毒。

那幾天,他在醫院裡治療,大家都很擔心。幸好醫生搶救得及時,最後總算康復。但這件事成了我們班集體的「震撼教育」。老師反覆告誡我們:千萬不要隨便碰不認識的植物,更不要拿來入口。

三、野外果實的迷思

除了樹木之外,野外的果實同樣充滿誘惑。鮮紅的漿果、金黃的小果子,常讓人誤以為是「天然的點心」。然而,許多有毒的果實往往長得鮮豔,正是因為它們藉由顏色警告動物遠離,卻容易誤導人類。

舉例來說:

  • 龍葵:未成熟的果實是綠色小漿果,誤食會引起嘔吐與頭暈。
  • 毒芹:外觀看似野菜,但含有劇毒,歷史上蘇格拉底就是因飲下毒芹汁而身亡。
  • 野葡萄:外形和真正的葡萄相似,但吃下去會引起腸胃不適。

因此,那句「山中有什麼就吃什麼」的想法,其實非常危險。除非經過確認與專業知識,否則絕不能輕易嘗試。

四、教育與警覺的重要性

隨著年齡增長,我漸漸明白,這世界的危險往往不是來自於兇猛的野獸,而是那些看似無害卻暗藏殺機的植物。童年同學的遭遇,讓我深切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若不是因為無知,他也不會輕易拿夾竹桃的樹枝當筷子;若我們早些被提醒,或許這場意外也不會發生。

因此,教育與警覺心,是避免悲劇的關鍵。學校應該在自然課程中加入「常見有毒植物」的介紹,讓孩子們懂得如何辨識與防範。同時,家長也要提醒孩子,不要隨便把手伸向陌生的樹木或果實。尤其在野外活動時,更要牢記「眼觀而止,手勿輕觸」的原則。

五、謹記那份教訓

多年過去,每當我走過校園或公園,看見開著粉紅或白色花朵的夾竹桃,腦海裡總會浮現那段記憶。花雖美,卻帶著危險的毒性。它提醒我,世間的美麗,不一定都能靠近。

這段經歷也教會我另一層道理:生活中看似「機智」的選擇,未必真的是聰明,有時反而會釀成大錯。真正的智慧,是懂得謹慎、懂得敬畏,明白自己所處的環境,並懂得保護自己。

心語

「野外的果實或樹木都不要亂碰」這句話,看似簡單,卻是用血淚換來的真理。那位同學的經歷,就是最鮮明的例子。大自然美麗且富饒,但它同時也有不容忽視的危險。若沒有足夠的知識與警覺,我們可能在不經意間,就踏入了危險的陷阱。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隨便觸碰不認識的植物。每次遠足或旅行,我都會提醒自己與身邊的人:美麗值得欣賞,但安全更值得守護。

畢竟,只有帶著敬畏與謹慎,我們才能真正享受大自然的恩賜,而不是成為它的犧牲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06會員
4.6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9/06
走在台北的迪化街上,最容易被吸引的除了那一整排古色古香的紅磚騎樓,就是走廊下隨意堆放的商品。這裡是台灣最具歷史感的商圈之一,以南北貨、藥材、乾貨聞名。走到這裡,你會發現許多店家把一袋袋藥材、成堆的香菇、魷魚乾,甚至整箱的蔬菜,直接放在騎樓外頭,好像不用擔心有人順手牽羊。這樣的景象,對外國遊客來說,簡
Thumbnail
2025/09/06
走在台北的迪化街上,最容易被吸引的除了那一整排古色古香的紅磚騎樓,就是走廊下隨意堆放的商品。這裡是台灣最具歷史感的商圈之一,以南北貨、藥材、乾貨聞名。走到這裡,你會發現許多店家把一袋袋藥材、成堆的香菇、魷魚乾,甚至整箱的蔬菜,直接放在騎樓外頭,好像不用擔心有人順手牽羊。這樣的景象,對外國遊客來說,簡
Thumbnail
2025/08/16
以下用AI得到的答案,(這可以幫我們節省許多時間),這樣堆一件事情可以有較多的了解。同時也可以有較清晰的輪廓,我個人的認知,有錢,豪車,名牌,這些不稀奇,但有保鑣,還是北京的武警特勤支隊保鑣,這要另眼看待。因為這不是隨便可以請得動的。 提示詞:找出30個有關楊蘭蘭訊息的不同資料來源。 AI
2025/08/16
以下用AI得到的答案,(這可以幫我們節省許多時間),這樣堆一件事情可以有較多的了解。同時也可以有較清晰的輪廓,我個人的認知,有錢,豪車,名牌,這些不稀奇,但有保鑣,還是北京的武警特勤支隊保鑣,這要另眼看待。因為這不是隨便可以請得動的。 提示詞:找出30個有關楊蘭蘭訊息的不同資料來源。 AI
2025/08/15
近年來,AI 已成為許多人日常查詢資訊的工具。無論是新聞背景、歷史事件、人物資料,甚至食譜與旅遊攻略,AI 幾乎都能立即給出答案。然而,便利性之下,也隱藏著一個重要的風險:AI 回答的內容並不等於事實。 以最近在網路上被大量討論的問題為例——「楊蘭蘭是哪裡人?」,如果你分別詢問不同的 AI 系
Thumbnail
2025/08/15
近年來,AI 已成為許多人日常查詢資訊的工具。無論是新聞背景、歷史事件、人物資料,甚至食譜與旅遊攻略,AI 幾乎都能立即給出答案。然而,便利性之下,也隱藏著一個重要的風險:AI 回答的內容並不等於事實。 以最近在網路上被大量討論的問題為例——「楊蘭蘭是哪裡人?」,如果你分別詢問不同的 AI 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就這樣我沒再去學校上過課, 也沒回家過過夜, 只是成天窩在廟口中。
Thumbnail
就這樣我沒再去學校上過課, 也沒回家過過夜, 只是成天窩在廟口中。
Thumbnail
那天看到一個影片,博主說大一上表演課時,老師要大家演一棵「大樹」 所有的同學都不約而同地讓自己的身體往上延伸,或者是表演出結了很多果實,努力讓自己的樹看起來華麗而雄偉 到了大四,老師又出了一樣的課題,這時候卻發現所有的人都不是跟大一一樣表演延伸,而是開始往下蹲,表演「大樹」錯綜複雜的根部
Thumbnail
那天看到一個影片,博主說大一上表演課時,老師要大家演一棵「大樹」 所有的同學都不約而同地讓自己的身體往上延伸,或者是表演出結了很多果實,努力讓自己的樹看起來華麗而雄偉 到了大四,老師又出了一樣的課題,這時候卻發現所有的人都不是跟大一一樣表演延伸,而是開始往下蹲,表演「大樹」錯綜複雜的根部
Thumbnail
高中生活中當數是點滴學習和生活瑣事的堆疊,你的好運可能在哪個瞬間就被點燃。「學校校慶」這個詞讓人聯想到的除了濃濃的熹微歡樂氣息外,也伴隨著些微妙的邀人思索。
Thumbnail
高中生活中當數是點滴學習和生活瑣事的堆疊,你的好運可能在哪個瞬間就被點燃。「學校校慶」這個詞讓人聯想到的除了濃濃的熹微歡樂氣息外,也伴隨著些微妙的邀人思索。
Thumbnail
針對興大砍樹種草的消息,站在學校的立場,缺乏的是校園景觀的維護經費以及對景觀專業人員的培養。有網友則認為砍樹是砍掉大家的回憶;興大雖有農林系所卻對於自身環境不夠敏感,完全有失專業。兩方都各有立場,相同的是,對於專業的不尊重以及價值與價格的是非顛倒。 首先從校方對於維護校園景觀校工遇缺不
Thumbnail
針對興大砍樹種草的消息,站在學校的立場,缺乏的是校園景觀的維護經費以及對景觀專業人員的培養。有網友則認為砍樹是砍掉大家的回憶;興大雖有農林系所卻對於自身環境不夠敏感,完全有失專業。兩方都各有立場,相同的是,對於專業的不尊重以及價值與價格的是非顛倒。 首先從校方對於維護校園景觀校工遇缺不
Thumbnail
到我這年紀就能發現一件很奇妙的事,學生時代曾玩在一起的同學,竟然因為政治傾向、兩性議題而互相批評攻擊,甚至各自選邊站,而更加奇妙的是,曾和你有過節的B竟然因為和另一個有過節的A互相批評,進而對與B之前的衝突釋懷... 人性真是奇妙,我真是不夠懂我自己(笑)。 但是,因為這個機會我也認識到一件非常
Thumbnail
到我這年紀就能發現一件很奇妙的事,學生時代曾玩在一起的同學,竟然因為政治傾向、兩性議題而互相批評攻擊,甚至各自選邊站,而更加奇妙的是,曾和你有過節的B竟然因為和另一個有過節的A互相批評,進而對與B之前的衝突釋懷... 人性真是奇妙,我真是不夠懂我自己(笑)。 但是,因為這個機會我也認識到一件非常
Thumbnail
看到有人因為這次的事情在說這是因為沒有校園沒有髮禁、禁止體罰、延後到校時間導致學生逐漸沒有紀律,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爸說他高中時畢業典禮教官只要走得慢一點一定會被憤怒的學生蓋布袋拖去打。發生這樣的事情當然得檢討,但希望不是以一種意氣用事、情緒主導的心態......
Thumbnail
看到有人因為這次的事情在說這是因為沒有校園沒有髮禁、禁止體罰、延後到校時間導致學生逐漸沒有紀律,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爸說他高中時畢業典禮教官只要走得慢一點一定會被憤怒的學生蓋布袋拖去打。發生這樣的事情當然得檢討,但希望不是以一種意氣用事、情緒主導的心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