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時,我有與孩子同頻嗎?

可能幸福學院
發佈於可能幸福教練 個房間
2024/03/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親子在溝通時,若是大人與孩子不在同一個水平上,沒有在同一個頻道,恐怕就會演變成雞同鴨講!

呼應我的上一篇文章【先連結情感,不急著處理議題】,今天想接著延續來分享~

由於最近也在陪伴與協助親子團的家庭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練習如何與孩子正言溝通。

所以當我在閱讀曾端真老師的「克服自卑的勇氣」裡的這段文字時,讓我非常有感觸!『史丹博士說,跟孩子溝通,要跟孩子在同一個「頻道」,意思便是需要謙虛平等的和孩子在同一個心理水平。』

常常收到家長的回饋,剛開始練習阿德勒教養時,覺得很困難又很困惑,想要理解孩子,也想要靠近孩子的心,與孩子同在,到底要怎麼做呀?

我想說,有相同的困擾的你一點也不孤單!因為我也是呢,我也有過一樣的歷程,我們成為父母的年齡也與孩子同歲,父母與孩子都是互為同學,一起學習,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每個幸福教養的行動,都會需要耐心,透過一邊練習一邊調整,漸漸的也會在每次克服困難的路上獲得勇氣,身為父母的我們與孩子在教養的過程,都會越來越有成就感與價值感的!

回想我剛開始練習時,當孩子在情緒腦的模式,我時常就一起生氣了,而且為了讓孩子熄火,我還會使用更大的噴火龍模式,我的這個選擇其實是贏了當下那短暫的快感,事實上卻是耗損了親子關係,事後我又會陷入既自責又後悔的負向循環,其實讓我感到很挫折!

所以在陪伴家長與孩子練習時,我會邀請和鼓勵家長,可以先從練習「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開始,包含想法、感覺與感受,若是我們沒有健康情緒的經驗,反而會先需要透過「自我覺察」,從認識自己開始,例如:將『正念』納入生活的練習,是我自己有在實踐,並且很推薦的第一個練習。

民主教養的溝通方式,沒有捷徑,只能透過一步一步的練習,身為父母的我們,先要不怕犯錯,這已經是不容易的事,值得好好的鼓勵和肯定自己,邁向平等且互相尊重的幸福教養,每一步都是值得的!

在幾年前剛剛認識和學習阿德勒的教養,我記得有一次我在睡覺前,看到孩子還在房間進行創作,我很直接的開口說:「很晚了,可以明天再找時間做就好~」,他回我說:「我知道,我想要先完成手上的這個步驟。」

當下我先關注在處理事情,沒有先去關心孩子的這個人,沒有先去理解他的想法,或者聆聽他的心情,我理性的覺得他若是再晚一點睡,睡眠就少了,沒有選擇先去連結孩子的情緒感受和理解他所追求的是什麼,而孩子希望我給他作主的權利,並且信任他。

在這幾年我們彼此的練習經驗累積的更多了,他會回饋給我,他希望我信任他,他願意從經驗當中去認識自己,也會練習做調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需要練習自由且承擔責任,在每次的調整中學習除了考量自己的需求之外,納入他人、情境和所在團體的需求。

在自立的練習過程中,透過每次不同的生活情境,可以累積克服困難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歷程會讓孩子走在健康的情緒歷程。

而我想成為孩子容易靠近的媽媽~

這個「靠近」是心與心的連結,給予孩子情感的回應,可以和他在同一個水平的頻道,帶著這份對的感覺,做對的事,接下來我們才能夠進行教養的下一步「共同思考」,下一篇再繼續~

幸福教練:美玲

26會員
151內容數
可能幸福學院|非學校・親子團・幸福家|學習幸福的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