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高中的時候,我們有一堂選修課,那堂選修課是在課堂上看完電影,是個500字左右的讀書心得,是個非常營養的學分。
他說:「一個人早上起來如果會折被子,代表他是一個自律的人。而且他的房間一定非常地整潔,這也能反映出他的內心。」
這句話不知道為什麼,觸怒我隔壁旁的同學。
隔壁同學的臉上明顯不悅,他嘴裡念念有詞:「什麼叫早上起來折被子的人是自律,不折被子的人是不是都沒有自律。」接著他又說:「房間雜亂的人內心就一定雜亂嗎?真不知道老師在說什麼。」
可能是老師講出的關鍵字,觸動到這位同學內心深處,且不想面對的自己。
他的房間肯定很亂,這是我的猜測。
-整理房間
先丟掉,再整理
我在整理房間的時候,看到那些我不常用到的東西,我的心中總是出現一個問題:「這東西買到現在都沒有用,要丟掉嗎?」
每次想丟掉衣服,我就會停下來,心想:「丟了好浪費啊,不如先放著吧。」結果一年過去還是沒穿過任何一次。
但隨著時間過去,我發現這個用不到的東西,依舊用不到。不只用不到,而且還會一直放著,放了兩三年還是用不到。
看著以前學穿搭時買的衣服,我明明知道這些衣服不會再穿了,但我的心中就冒出一絲絲的可惜。
這感覺你大概也懂。但我覺得更多的,是對過去的自己,感到懊悔,「為什麼當初要買這個東西」,這個聲音在我心中,一直來回遊蕩。
先整理再丟掉,房間只會更雜亂。
日本知名牛郎羅蘭,曾經有人去拍攝他的房間。他的房間與其說是整潔,不如說是單調,但這種單調感裡,透露出了房間主人的氣質。
羅蘭的房間,沒有半點雜物放在椅子上跟桌子上,而他選擇了家具都是由黑跟白構成的,就連廚房裡的調味料,也是買回來後,把它分裝在黑白相間的罐子裡。
他的房間非常地簡單,簡單的配色,簡單的布局。他說他的房間就是拿來放鬆的,雜物太多,會讓他的內心非常不平靜。
在整理房間的時候,要是把用不到東西一直保留著,房間只會越來越亂。而且一直保留這些東西,也反映出了你的內心。
-擁有越多不代表越好
擁有更多的東西,表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囤積症」,是一個沒有醫學證據,但確實存在的症狀。
是一種防範於未然的心態,這種心態容易出現在童年缺乏物質的人身上。
像我的外婆,她的家總是堆滿過期的食物。打開冰箱,結了一層厚厚的白霜,裡面放著幾包早已過期的饅頭,外婆卻心疼地說:「這還能吃。」放在櫃子裡的飲料,早已過期變質,她說:「有一天還喝得到。」
只要是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囤積症。每次要把東西丟掉之前,都會覺得這個東西好像用得到,但其實內心深處早已明白,這東西根本用不到。
有囤積症的人,內心有件事情他們不願意面對,那就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時候,他清楚的明白,眼前這東西對他來講重不重要,不重要的就會捨棄。
就跟羅蘭一樣,他知道自己常穿什麼類型的服裝,他的衣櫃裡就只有那類型的服裝,而不會有其他場合會用到的服裝,如果真的需要用,他會去用租的,而不是買下來。
不止物品,人際關係也如此。
一個人如果有很多朋友,並不代表他人緣好,很有可能表示這個人,不知道哪些人對他來講是真正重要的。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花在這個人的身上多少時間,就等於少去花在其他人身上的時間。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哪些人重要,把所有時間都平等的發放出去,他能給重要的人的時間,只有寥寥無幾。
人際關係上有所謂的捨棄。
不論是人際關係的囤積症,還是房間的囤積症,都是反映一個人的內心狀態,這個內心狀態會影響外在,外在又會回來影響這個人,以此循環。
-內外相互影響
內心影響外在,外在又反過來影響內心
有人會問:「到底是外在環境影響一個人,還是一個人影響他的外在環境?」
一個好學生之所以會跟好學生在一起,而不是整天跟那些抽煙打架的人混在一起,是因為他們內心知道自己不是這樣子的人。這就是一個人的內心影響他所處的環境。
內心影響環境,環境會在反過來影響他自己。
好學生的環境,旁邊同學都在努力讀書,處在這樣子的環境裡,會讓一個人內心想要一起努力讀書。
一個人的房間也是一樣的。
房間的雜亂,是一個人內心的投影,看到如此雜亂的房間,內心就會更不平靜。內心就是這樣子影響外在,外在又會反過來影響內心。
當你回到房間時,看到雜亂的環境,內心會突然感到非常的煩悶;反過來說,你回到乾淨的房間時,內心會感到相當的平靜,在這裡你非常放鬆,可以專注地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一個人的內心會反映出他現在所處的環境。
為什麼有些人他們可以一直向上?又有些人會一直向下?
因為內心影響他們所處的環境,有好的內心狀態,會讓他們處在好的環境;而不好內心狀態,會讓他們處在不好的環境。
整天好賭喝酒的人,他們內心狀態是怎麼樣的?是平靜、輕鬆?還是焦躁、不安?這個環境就是由這些人組成的,在這環境裡的人,會被環境影響變得更不平靜、更焦躁。
你的房間是乾淨整潔的嗎?是不是有很多用不到東西一直堆積著?
整潔並非追求完美,而是「懂得選擇留下什麼」。這需要從一小步開始,現在你可以做事情,就是把用不到東西通通丟進垃圾筒,或是捐贈給需要的人。
房間,會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
若不能整理房間,也難以整理人生。
打包用不到的東西,丟入垃圾車,像是把累積已久的雜念丟掉,換回一個平靜的內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