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覺得,有這些 AI 工具來幫助我們學習和了解新的事物,真的是非常方便的方式,能促進自我成長。
只要有空檔時間,我基本上都會進行一些創作,包括 Podcast 或 Blog 的創作。我覺得這個過程提供了很多時間與不同的切入點,讓我能夠把大腦中的資訊傾倒出來,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方式。
同時,將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所經歷的、所看到的、所學習到的點記錄下來,其實也很有價值。最近我準備要看的電影,是 Denzel Washington 與 Spike Lee 合作的一部作品,叫做《天國與地獄》。
我本身非常喜歡 Spike Lee 與 Denzel Washington 的合作作品,不管是《Inside Man》還是《He Got Game》,我都非常喜歡。這些作品也讓我回顧到 Denzel Washington 之前的一場演講,我覺得那場演講非常激勵人心,也非常精彩。
他的演講內容給我的感受非常強烈,尤其是關於勇於面對失敗的部分。直接面對失敗,你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這也是他所說的 Fail Big。
同時,他也鼓勵人去做自己真正有熱情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進行了自我察覺。我發現自己對聲音創作(例如 Podcast)以及文字創作(部落格)充滿熱情。每當我產出內容時,都能從中獲得大量能量與知識,甚至能對某些議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我也持續累積作品:一集、兩集、三集、四集、十集、一百集、兩百集、三百集……
這個過程當中,我都覺得非常有意思,也就是持續落實「紀錄而非創造」的策略。我自己對此非常感恩。書籍的進展也持續向前,目前的狀態我覺得相當不錯——內容補足得越來越扎實。
因為創作完成的內容已有一定的厚度與頁數,我現在需要將更多故事與素材整合進書中。就目前的節奏來看,我覺得算是良好的一個進度。對我而言,最簡單且快速的方式,是先產出內容並放入書稿,再進行微調。這樣一來,創作過程中的時間感覺非常快,三天、五天、甚至半個月就這樣過去了。當然,我希望這個進程是有目標感的,因此仍有許多細節需要調整。
在這些調整過程中,善用工具非常重要。不管是 ChatGPT 或其他 AI 工具,或是透過爬文、查找文章與教學影片(例如 YouTube 教學),都能帶來許多啟發與能量。這也有助於對某些環節與細節更加清楚明確。
給自己設定截止日也是關鍵。以我目前的計畫來說,九月底要完成電子版相關事項。因此,我需要更加專注於將內容扎實地記錄並呈現,之後再進行參考資料整理。這個順序非常重要,我們不需要跳步驟。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地完成任務。完成這個階段的目標後,再進入下一階段。
這也是可以練習的一件事——如何在每個時間點更加專注(Focus)。例如,在這個時間點,我做什麼事;完成後,下個時間點做什麼事。這是一個有意識地鍛鍊聚焦能力的好方法。
善用倒數計時器也是我時常提醒自己的工具。我通常採用 25 分鐘專注工作,接著 5 到 10 分鐘休息,然後再投入 25 分鐘的專注工作,完成有生產力的任務。這是我近期投入較多時間與精力的重點事項之一。
同時,我也思考如何運用各種工具來提升效率。對我而言,生產力就是明確列出代辦清單,將要做的事情寫下來,然後開始執行。完成後,用粗體字標記或劃線,這樣可以清楚看到自己的進度。
每當我把要做的事項列出並開始執行,我都會發現自己完成了不少任務與項目,這讓我對工作進度與效率感到非常滿意。
目前有一些素材部分是我接下來需要花時間補充的。第一個主題是「獲得智慧最快的捷徑」。這部分我需要補足內容,因為在過去創作過程中,我的 Podcast 對我幫助非常大,它就像是一個素材收集工具。之後,我會將這些素材轉換成文字,但我需要加入更多故事,因為故事能夠增加穿透力、影響力與記憶點。
舉例來說,在談到「獲得智慧最快的捷徑」時,答案其實就是與任何人交流。然而,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若能加入故事,就會更有說服力。舉我身旁的一些前輩為例,我都稱他們為「性價比之王」。這些人能夠找到非常多高 CP 值的事物,不管是生活用品或生活大小事,他們都能夠洞察與掌握。我常常覺得這些人真的太不可思議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上知火箭,下知潛水艇,他們幾乎無所不知,令人驚嘆。
另外,我還有一位朋友,他是一個非常會做人、非常有心的人。他常常請大家喝咖啡、吃美食,或者準備一些家裡自製的餅乾。同時,他待人非常客氣、非常友善。我自己覺得,像這種會做人的人,能夠帶給別人開心的能量,這點其實非常重要。
舉例來說,在職場上,有些人是你的貴人;有些人則可以為你的生活或工作帶來加分。但即便有些人與我們相處時,沒有直接為我們加分,他們仍可能帶來其他附加價值。我認為,對這一切都應心存感恩。
我想表達的一點是:生命中的所有一切,其實都值得我們有意識地去珍惜。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不因缺乏而感到失望或絕望,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大的智慧。當然,我一直認為「老婆快樂,人生就快樂」,但同時也不能忘了,如果媽媽不快樂,全家也不快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智慧。
回顧自己的人生,我發現有非常多值得記錄、值得反思的事情。我們可以思考:我們能為他人帶來什麼樣的價值?不論是情感上的支持,還是財務上的幫助。當我們開始進行這一系列的思考時,我們的行為與結果也會隨之改變。
接下來,是關於「更早培養閱讀習慣」的分享。我曾提到一個故事:我的太太有一位男同事,年輕時大約是大學生,他曾向我太太購買洗臉機。之後,我們有機會在咖啡廳坐下來交流聊天。當時,我想到,如果我有一台時光機,可以回到過去,我會給自己什麼建議?同時,我也可以給那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些建議。
我把這些心得整理成五個重點:
- 更早培養閱讀習慣。
- 更早用心經營人脈並且記錄。
- 找一個有發展性的業務去歷練與經營。
- 早一點明白「老婆快樂,人生就快樂」以及「一切都是多的」的智慧。
- 先學習理財,暫時不要急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