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主張大愛包容為何會變成不包容?我就直接說好了:因為支持大愛包容的人,他們是因為「想要別人大愛包容自己」「因為不想自己感受被傷害」而被吸收的那些人。
不論是任何原因,他們從社會中感受到不快,可能是各種欺負,辱罵,或者單純就是他們容易感到不快。他們歸究於社會對於少數人不夠包容,所以他們支持大愛包容,就是認為推廣這種主張,能令自己被世人更為尊重與善待。
我說一個可能令人不愉快的例子:香港人支持包容新移民的那些,其實心裡想的也是自己在外國讀書,在外國移民時,能被外國所包容。為了香港人被海外被各國包容,所以香港人必須在本地也包容新移民。聽起來很美好,所有社會包容所有人,但為何做不到呢?因為你用言論或政策去「支持大愛包容」,是不導致大愛包容的。大愛包容是源自真的能夠身體力行的那些聖人。
那就是說,比起支持甚麼政黨,說甚麼普世價值。實際上要建立一個大愛包容的社會,你需要的是容忍別人對你的冒犯,容忍你對別人產生的任何不快。
那包括別人在你的家附近大聲用你聽不懂的語言說話,那包括他們的身體發出你不能接受的氣味,那包括他們用低廉的薪資搶走你的工作,那包括他們因為審美觀不同而對你評頭品足。那包括任何你覺得不禮貌或他們文化覺得合理的事情,這往往也包括了各種你不想要的接觸。那包括各種你無法接受的價值觀,例如各種鄙視女性的宗教理念。那包括他們主張社會禁制某些行為,例如他們支持禁止立法同性戀。那包括精神有問題的人,突然產生幻覺覺得別人害自己,然後對人發動攻擊。
所謂包容就是接受別人的缺點,越多越好,每一個這樣做的人,都令這世上更包容。問題是主張大愛包容的人,普遍都是出於「我的感受被傷害」,噴希望別人包容自己,至於包容別人呢?包容別人這件事一樣會傷害自己的感受,就是做不到。
看到異見就已經會頭皮發麻,心情惡劣,非要扣個帽子,貶低排斥標籤大罵不可,完全包容不起來。對於其他東西也無法忍受。大部份人實際上為了維護自己的感受,都與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隔離,條件好的人,將生活範圍永遠留在中上層階級,就可以遠離各種不喜歡的人事物;所以大愛包容永遠盛行在中上層階級,因為他們可以選擇性的包容,而下層階級通常都不太包容,因為他們避不開。
這世界沒有聖人,只有一堆君子遠庖廚的人。人們之所以活得能夠那麼端莊,是因為人們遠離了垃圾場。
要求全世界都當聖人去包容自己,但自己卻無心當聖人去包容全世界,這種充滿索求,欠缺給予的政治主張。最終的結果就是相反的東西,不僅沒有創造一個寬容的世界,反而變成到處找別人的麻煩,包容別人傷害自己感受,只能以「包容」之名,除掉自己看不爽的東西,令自己的感受受到保護。
技安說我的東西是我的,你的東西還是我的。大愛包容就是你要為我的感受著想,而我也會為我的感受著想。
最終就是糾集了一大堆不擇手段去除異見的人,所以越是講大愛包容的群體,就越會使用暴力,霸凌,匿名中傷,使用網軍,因為他們的初衷就只是想社會以法律除掉一切令自己感受不快的東西,如果法律沒做到,他們就會自己做。
而他們所謂的「右派」,其實也沒那麼多的包容能力,分別只是那些人知道自己包容不了別人,所以也不求別人包容自己,相信不如大家隔離得越遠越好,各自活在自己的圈子沒必要就不往來。你要你家的女人蒙面紮腳,別人家裡事眼不見為淨,我就是包容不了你你也包容不了我,那最好就大家不要接觸太多。最重要的是有一條屬邊界,在我邊界內的事情你別管我,在你邊界內的事情我不管你。而邊界內則力求統一價值觀與文化,使社會同質性增加。
我想大家考慮到的點是,一方考慮到的「大愛包容世界」能使人得到的權利,另一方考慮到的是「大愛包容世界」需要人付出的代價,前面的人知道自己想得到權利,後面的人知道自己不想付出代價。但不論前面後面的人,對於代價的容忍程度都差別不大。
特別能尊重異見的人,是無分左右的稀少,傳統的紳士與騎士精神與品德,靠的是長期的精神修為與教養,不是帶個政治立場就會自動附送的。事實證明普及教育也沒有辦法讓每一個人都成為紳士與騎士,只會變成讀過書的流氓。
當然右派最後的結果,就是變成了邊界的衝突,這在二十世紀已經證明過了,所以才會搞出生存空間論,爆發大戰。才導致聯合國成立之後,想用包容大愛解決這個問題。
只是人類就是沒有那麼大的度量與情緒,去接受令自己難受的事,不是講句大愛包容就有用的,說話再堂皇也好,行為是誠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