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測#570] 為了消滅明朝而重新發明漢人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在我讀碩士的時候,教授曾經有一課談論過漢人這個身份。我聽課之前,我跟一般香港學生一樣,以為漢朝創造了漢民族,漢民族就是漢人,然後一直流傳至今,畢竟連日本遊戲也很常用民族一詞來形容古代中國人吧?這應該是沒甚麼爭議的。

不過教授可能是為了引起我們的興趣的關係,一開始講就已經否定了這想法。他問,漢人之所以是漢人,是因為他們自己想做漢人嗎?面對這問題,我知道答案很明顯不會是「是」,否則就不會提出這問題。然後答案是,是因為滿人想當滿人,所以我們才要當漢人,在武俠小說中經常引以為傲的「漢人」其實是滿清發明出來的。

過去不存在現代的民族觀念。決定百姓們的稱呼的,並不是一個超越政權的民族認同,而是當世的天朝統治者。劉邦建立了漢帝國,被漢帝國統治的百姓們就稱為漢人;當去到唐代,就自稱為唐人,當年的奈良時代與平安時代的日本,都把來自中國的稱之為「唐」,直至清朝之前,也一直稱他們為唐人;而去到宋,則自稱為宋人;這個傳統一直去到明代,就自稱為「明人」。

而外族們知道在中原地區有一群「中原人」長期在那邊,他們的語言有對於這種「中原人」的稱呼,通常跟漢沒有任何關係。只是他們的語言對這些人的稱呼在文獻上需要翻譯成漢字時,偶然就會譯為「漢人」,舉一個例子,滿語中的 nikan 被翻譯時,就常被譯為「漢人」。

所以在涉及邊疆外族相關的記載裡,不論朝代都會出現漢人一詞。而自身的身份認同或自稱時,則是所效忠的王朝,例如大明臣民;或者是鄉土,例如四川廣東;自稱漢人大概就等於現代在西方自稱 Asian 差不多,是為了遷就外族對中原粗糙的認知。

所以「漢人」其實跟「亞洲人,洋人,黃種人」差不多,是他者對於某個地區的人,因為欠缺認知而給予的的粗糙分類。清朝把歐洲人美國人皆視為洋人,他們卻不會把洋人當成自己的身份:直至被外族統治為止,因為外族會用他們的定義來定義你,導致了「外人給的稱呼」會變成自己的身份,因為在被統治之下,你自己定義的身份不再重要,別人給你的身份才重要。

最好的例子就是蒙古人成功征服中原之後,就把被征服的中原的居民稱之為「漢人」,但實際上這些漢人不久之前還是「金人」;然後征服南宋之後,南宋那邊的宋人卻不是漢人而是「南人」。按今天漢人的定義來說,南人與漢人都是「漢人」,就算用同樣一個詞語,元對漢人的定義就很明顯跟現代不同。通常有人「被稱為漢人」,是因為「被外族統治時,他們需要區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身份」。

接近我們所知的現代漢人的定義,是滿清發明的。自滿清興起至不斷擴張的過程中,他們就像 warhammer 40k 的 Tau 一樣征服了不同的民族,一開始是各種其他民族,早期擴張的都被同化被旗人系統之下。問題是擴張越來越快,統治了越來越多保持了過去生活習慣文化傳統,而沒有被編入旗籍的明朝臣民。

這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明朝還在,滿洲統治者繼續依習慣讓他們自稱明人,會否刺激起其身份認同讓他覺得他應該效忠明朝?皇太極就留意到這問題,所以實行「去大明化」,給予這些人新的稱呼,以後明人們就是漢人,就像 tau 刻意不會叫你人類而叫你 gue'vesa 一樣,漢人就「被滿清征服,但沒編入八旗,也不能效忠明朝的那群人」。

漢人這稱呼之所以被滿清推廣,實際上是為了削弱明朝遺老們與前朝的身份聯結,防止明朝復興。入關之後,收編的明人就全部系統更新成「漢人」,去到康熙年代則差不多完成,明人這身份就像 Windows XP 一樣基本上已消滅,全部都變成升級成了漢人。

在清朝中,滿人與漢人,不論在稅賦徵收,戶籍管理上,都在制度待遇上皆有明顯的區分,有行政上的差異。因此與其說漢人是一個民族,運作起來他更像印度的種姓。事實上滿清從來都只叫漢人為「漢人」,而不是「漢族」或「漢民族」,「漢族」一詞是十九世紀末西方民族主義興起時,接觸西學的新知識份子們直接將西方的民族觀念包在所有漢人身上發明出來的。

但要注意的是,我們今天活在幾十年後,大規模的義務教育已經將我們大部份人的認知同化,才會很容易的接受的定義。在民初的時候,民族是甚麼這一點是有很多不同流派的想法,民初的廣東課本中,就有「漢系民族」一說,內容今天來看會嚇倒很多人:他說,在廣東有三大民族,分別是廣府人,潮汕人與客家人,廣府人與潮汕人是「漢系民族」,而客家人是... 「非漢系民族」,在那課本中,漢族不是民族,客家是民族,漢人是「一群民族」,就像捷克人西班牙人都「歐洲人」一樣。更不要說毛準東自己也提倡「湖南民族主義」,當然他之後都沒在提了。

所以漢人這身份雖存在甚久,理論上也可以直接套用西方十九世紀興起的民族主義,但這並非不可爭議的,甚至很早就出現問題。因為漢人主要是關內的那群人,西藏不是漢人,新疆不是漢人,蒙古不是漢人,滿洲當然也不是漢人,滿清帝國超過一半的面積都不是漢人區域。如果「漢人漢 = 漢民族 = 中國人」,要搞民族國家的話,那麼上述的滿洲蒙古西藏之類全部都可以再見了。那對於現實政治來說是非常巨大的問題。

針對這問題,梁啟超才提出「中華民族」,中華民族這詞非常新,而且那還是差不多二十世紀的事情,但梁啟超提出的與其說是個定義,不如說只是個 soundbite,因為他自己使用中華民族一詞也是非常混亂。有時說中華民族是「多民族混合」,有時說中華民族就是大家所說的漢族,也就是清末民初的知識份子自己也很隨便,才會導致現在各種矛盾。

孫中山對這問題的態度倒是簡單,他覺得漢人就漢族,那些就異族,他只求漢族不被外族統治,驅逐韃虜就是這意思,至於那些關外地方孫中山可興趣不大。所以當初孫中山對日本人說革命成功後滿洲你們要怎處理我不管,站在「漢人 = 漢族 = 漢族民族國家」的孫中山來說,賣掉滿洲很正常,那根本就是外族的地方,出賣外族有甚麼不妥嗎?

但實際情況比這複雜很多,這裡就不細表,總之孫中山那套漢族只要關內十八省的理論是行不通的,不論外國還是國內,都很多人要求「新中國」是一個能繼承清帝國固有版圖的東西。「漢人 = 漢民族」的理論就很有毛病,特別是刺激起非漢人的不快,所以日後才會變成要推廣「中國人」,而不再講甚麼漢民族理論,近代甚至有必要走向消除漢人本位的歷史觀。

後來孫中山自己也轉了立場,因為你政治現實就是滿清的體系裡面就有很多不是漢人的人,沒辦法用一個排斥他們的論述,這就跟你在香港不能把南亞裔排除出去,說南亞裔不是漢人就不是香港人一樣。中華民族一詞就算定義含糊,但他構成的問題就比較少。

舉個例子,岳飛北伐打的胡人不就是現在的北方人,北方人代入歷史會察覺自己祖先是被岳飛打的那個啊?那些擺明不是漢人的民族看到這種歷史觀也會很有意見。大家慢慢察覺到漢人一詞是會引起很多爭議的,不是不能用但用的時候可是要謹慎一點,「漢民族」會引起的爭議只會更大。

主要問題在於,漢人這個詞語本身就早過民族主義存在,他當初被發明需要的功能現在已沒有作用,畢竟現在沒有人需要再去滅亡明朝,而滿清對漢人的差別待遇也因為滿清滅亡而不再存在了,而不論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主權宣稱都是繼承滿清帝國,而不是搞「只有關內十八省」的「漢民族民族國家」。

因此在政治上,這個詞語其實非常尷尬,「中國人」就好用多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立的方格子
4.8K會員
344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
鄭立的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5/09/11
我之前有介紹過一個桌遊,叫作「領國者」,那是一個希臘經濟學家設計的桌遊。這個桌遊玩的就是在一個民主國家中,模擬不同的階級之間在政治上的衝突,而這個遊戲如果不斷討好人民的話,就會開大量公職,大搞教育與醫療福利,很容易就會導致國家破產。 這是個真人真事改編的桌遊,因為那設計師所在的國家真的為了搞福利搞
2025/09/11
我之前有介紹過一個桌遊,叫作「領國者」,那是一個希臘經濟學家設計的桌遊。這個桌遊玩的就是在一個民主國家中,模擬不同的階級之間在政治上的衝突,而這個遊戲如果不斷討好人民的話,就會開大量公職,大搞教育與醫療福利,很容易就會導致國家破產。 這是個真人真事改編的桌遊,因為那設計師所在的國家真的為了搞福利搞
2025/09/11
雖然這個標題看起來真的很像廢話,但是如果大家還是會犯這樣的錯誤,那再說一千次,也不是廢話。 而這個真的是請大家,特別新的創業者,一定要記著的說話。 最近有一個年輕的朋友,他要創業,他告訴我,他的資金會這樣這樣來,別人答應了他怎樣怎樣,我立即對他說,在那些錢到手之前,你必須以當那些錢不存在為前題,去
2025/09/11
雖然這個標題看起來真的很像廢話,但是如果大家還是會犯這樣的錯誤,那再說一千次,也不是廢話。 而這個真的是請大家,特別新的創業者,一定要記著的說話。 最近有一個年輕的朋友,他要創業,他告訴我,他的資金會這樣這樣來,別人答應了他怎樣怎樣,我立即對他說,在那些錢到手之前,你必須以當那些錢不存在為前題,去
2025/09/11
服務業的加值高於製造業,製造業的加值又高於農業。所以一個經濟越成熟,從事初級產業的人就比例就越少,也就是農業與製造業的人會越少。而會越來越多人口進入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去謀生。 所以服務業是甚麼呢?有一個說法,就是這世界上最古老的服務業是娼妓。就像亞洲是最大的洲,是因為他一開始就把一大堆根本毫不
2025/09/11
服務業的加值高於製造業,製造業的加值又高於農業。所以一個經濟越成熟,從事初級產業的人就比例就越少,也就是農業與製造業的人會越少。而會越來越多人口進入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去謀生。 所以服務業是甚麼呢?有一個說法,就是這世界上最古老的服務業是娼妓。就像亞洲是最大的洲,是因為他一開始就把一大堆根本毫不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陳生:歷史系的人就是笑我們在做讀書心得,他們說我們就是翻譯,寫一下說什麼罷了。
Thumbnail
陳生:歷史系的人就是笑我們在做讀書心得,他們說我們就是翻譯,寫一下說什麼罷了。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六 其實現代「語義」一詞並不適用於前節對中國語的觀察,因為中國語語法所關心的語義幾乎僅僅是字義而矣。現在讓我們按此進一步的觀察來探究一下中國語的表達能力問題。關於中國語的表達能力,香港的陳耀南先生於1980年寫了一本有趣的小書,名為《中國語文通論》。這本只有一百多頁的小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六 其實現代「語義」一詞並不適用於前節對中國語的觀察,因為中國語語法所關心的語義幾乎僅僅是字義而矣。現在讓我們按此進一步的觀察來探究一下中國語的表達能力問題。關於中國語的表達能力,香港的陳耀南先生於1980年寫了一本有趣的小書,名為《中國語文通論》。這本只有一百多頁的小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五 從十九到廿世紀,大多數的歐洲語言學家對中國語的研究態度彷彿都離不開一個考古的視覺,視中國語為一個原始部落遺留下來的一套原始符號。「原罪」來自中國語「沒有文法」,即非屈折語。下面有四個同義短語的例子,讀者不妨思考一下﹕ 中國語﹕ 活地‧亞倫的一齣新喜劇。 英語﹕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五 從十九到廿世紀,大多數的歐洲語言學家對中國語的研究態度彷彿都離不開一個考古的視覺,視中國語為一個原始部落遺留下來的一套原始符號。「原罪」來自中國語「沒有文法」,即非屈折語。下面有四個同義短語的例子,讀者不妨思考一下﹕ 中國語﹕ 活地‧亞倫的一齣新喜劇。 英語﹕
Thumbnail
序 三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導論〉旨在鋪敘一個文化背景。這個背景包含兩大語系 —— 屈折語與位序語 —— 的比較,以及東西文明板塊接壤的某個位置上的一個單向理解。這個單向理解的出現源自兩個文明的相遇﹕一個文明由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驅動,另一個文明則生活在自我精神上的滿足。由此單向理解形成的一
Thumbnail
序 三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導論〉旨在鋪敘一個文化背景。這個背景包含兩大語系 —— 屈折語與位序語 —— 的比較,以及東西文明板塊接壤的某個位置上的一個單向理解。這個單向理解的出現源自兩個文明的相遇﹕一個文明由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驅動,另一個文明則生活在自我精神上的滿足。由此單向理解形成的一
Thumbnail
偉大的中華文明,如何傳播到天涯海角,使得世界最著名的未接觸人群,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Thumbnail
偉大的中華文明,如何傳播到天涯海角,使得世界最著名的未接觸人群,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Thumbnail
除了表面和裡面的觀念,我以下說的例子可能全都是錯的,你也應該要來質疑。 歷史當然要說自己的文化很優越,武功很強盛。這很正常,不這麼做反而感覺是有精神疾病。這是表面。 而什麼是裡面? 譬如唐太祖,唐太宗的血統都是半胡半漢。唐高宗李治娶了自己的庶母武则天,實在很不漢人文化。唐朝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史
Thumbnail
除了表面和裡面的觀念,我以下說的例子可能全都是錯的,你也應該要來質疑。 歷史當然要說自己的文化很優越,武功很強盛。這很正常,不這麼做反而感覺是有精神疾病。這是表面。 而什麼是裡面? 譬如唐太祖,唐太宗的血統都是半胡半漢。唐高宗李治娶了自己的庶母武则天,實在很不漢人文化。唐朝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史
Thumbnail
西漢開張,華陽國贊助了劉邦,並且保持著奧妙的平衡關係。 但不論巴志還是漢中志,都出現了一段極大的空白,然後……大家都變成了為漢朝盡忠的好寶寶了。 這個重大的轉變,不在於武力的征服。 而是「教育」。
Thumbnail
西漢開張,華陽國贊助了劉邦,並且保持著奧妙的平衡關係。 但不論巴志還是漢中志,都出現了一段極大的空白,然後……大家都變成了為漢朝盡忠的好寶寶了。 這個重大的轉變,不在於武力的征服。 而是「教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