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班後也能快速產出高品質文章)
寫文章最怕什麼?不是靈感,而是時間。尤其對上班族來說,下班後能夠靜下心寫作的時間有限,一篇文章從構思到完成,常常要 2~3 小時以上。
我自己過去也是如此,直到我找到一套「30 分鐘寫一篇文章」的方法,才真正打破瓶頸。
今天就完整公開給你:
🔹1. 先寫「骨架」再填內容
多數人一開始就想寫漂亮的開頭,結果卡關。
正確做法:
- 先花 5 分鐘把文章分成三段(開頭、內容、結尾)
- 每段先寫出重點字詞
- 不用完整句子,只要「標籤」式列出
好處:
- 腦袋先有「地圖」,寫起來不會迷路
- 後面只要補細節就好
🔹2. 關鍵字筆記法
在平時滑手機、看影片或閱讀時,把靈感與金句丟進一個「關鍵字筆記」裡。
- 例如:Notion / 手機備忘錄 / Google Keep
- 每個靈感只留一兩個詞
- 形成一個「靈感庫」
寫文章時,直接打開靈感庫抓素材,能省掉臨時想點子的時間。
🔹3. 先說再寫:用口語輸入草稿
如果你打字慢,可以用語音輸入功能快速講出草稿(手機就有內建語音輸入)。
- 先用 5–10 分鐘「講」完整篇文章
- 再花 10–15 分鐘修飾文字
這樣不僅快,還能保留自然語氣。
🔹4. 設定「小時鐘」專注寫
真正的敵人不是沒有時間,而是分心。
- 在開始前設定 25 分鐘倒數計時(番茄鐘)
- 在計時內專心「只寫字」
- 不修飾、不回頭看,專注在輸出
當時間到了再回頭修稿,效率會高很多。
🔹5. 預先規劃「固定寫作時段」
每天同一時間寫作,大腦會形成「習慣觸發器」,進入狀態更快。
- 例如:每天晚上 9:00–9:30
- 提前準備好桌面、開好文件
- 一坐下就開始打字
長期下來,30 分鐘寫完文章就會成為自然狀態。
📝 實戰案例:我的 30 分鐘流程
步驟 / 所需時間 / 說明
- 建立大綱(5 分鐘):三段式骨架、重點列出
- 口語輸入草稿(10 分鐘):直接講完主要內容
- 修稿潤飾(10–15 分鐘):調整語句、增加例子
總計:約 30 分鐘完成一篇 1000–1500 字文章
💡心法:重質不重修飾
- 先求「完成」再求「完美」
- 記住:一篇文章可以後續優化,不必一次寫到完美
- 持續產出 > 偶爾完美
寫作是肌肉,訓練久了自然提速。
當你熟悉這套流程,30 分鐘產出一篇文章不再是夢。
這樣你就能在下班後,把更多時間留給家人、休息,還能穩定經營你的副業與個人品牌。
❤️行動呼籲
「如果這篇對你有幫助,歡迎小額贊助 / 加入會員支持我持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