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本文為臨床隨筆,以「9/10世界自殺防治日」為靈感,僅呈現臨床處境與介入思路;不構成個別醫療建議。避免在留言區討論方法與細節,歡迎友善分享如何求助與陪伴的經驗。若閱讀時感到不適,請先照顧自己、跳出文章;需要立即協助請見文末資源。另外,為保護當事人,內容均已編篡與去識別化之臨床情境,已更動可辨識資訊與非關鍵細節。(我每篇討論到病人的文章都如此)
某天早晨,醫療團隊轉來一位高齡血液腫瘤病人,請我提供處遇與評估。轉介理由很直接:他表達結束生命的念頭。
我拖著步伐來到病房外,調整好呼吸後走到病床邊,床頭的燈亮著,輸液幫浦定時傳出「噠噠」的聲音,他滑著手機表情放鬆,心情平穩,看到我很熱情地歡迎我坐下。在自我介紹與鋪陳後,我們進到核心議題。他:「我活到這歲數,覺得夠了。沒有伴侶和朋友,跟孩子也很少聯絡。罹癌,也許是老天在提醒我差不多了,所以等告一段落我就打算用自殺的方式離開」
我好奇地問:「如果這樣...不治療是不是會更快達到想要的目的呀」
然而他大方地承認這點,不過也表示治療能讓自己多領到一些保險金:「...每次住院領的保險金可以支出房租、生活費也能多少存點錢...」他語重心長地說
並透露這些錢要留給小孩,因為這輩子沒辦法讓孩子過好的生活,或許這是現在能為家人做的最後一件事。
會談當下,我們討論許多自殺細節,他偶爾流下幾滴淚水,眼神沒有空洞與迷惘,語氣堅定十足。會談尾聲他告訴我,這是我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談話,因為我已經知道全部的細節也該盡心理師的責任通報,所以他不想再與我見面甚至會談,我尊重他並好好與他道別。
後來,我偶爾會在病房名單上瞥見他的名字,我知道他還安好。
有時候,我想起與他的對話,開始思考他用自己的方式倒數時間,或許也是一種對生命的掌控感吧.... 會談中他對我說:「淋過雨的人,更懂得為別人撐傘,你是心理師,我很謝謝你此時此刻為我撐傘...」
每當有自殺評估的會診時,我會時不時想起這句話,我們或多或少都淋過雨,但會談時的我不過是撐傘的人,在我有限的生命裡我無法陪每位病人走完旅程,和病人的緣分如曇花,有些病人的時間永遠停在某時某刻,活著的人怎麼繼續好好活著是我們生命最終極的考驗之一...(離題一下,不只和病人的邂逅有這種感覺,品飲威士忌時也有類似的感受,時間創造的天使稅造就獨特的純釀,酒因為時間所以特別,我們~不也是嗎?!)
9/10是世界自殺防治日,我和他的故事也差不多過了一年,學校教我怎麼做自殺防治,卻沒有教我怎麼好好照顧自己,臨床心理師不特別,我有血有肉,甚至太疲憊時會避免看病人,我會擔心狀態不好影響治療品質 我與病人的經歷會佔據我心中的一個位置,我會試著把它們捧著收好,因為每段生命間的擦肩而過是真實的交會,告訴自己我還好好活著,我身邊有在意的人與在意我的人。
或許在中古世紀甚至更早以前人類沒有想過科技進步的時代,我們似乎離幸福越來越遠,追求幸福是建商、醫美或鑽戒商可能會用的Slogan,然而幸福真的離我們很遙遠嗎?快樂真的要追求嗎?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那是當下的一種狀態,或許就讓那些想法自己來~自己走~
所以累了就休息吧,小起大落落落落落落不就是人生的常態嗎🫠
在人口學與自殺統計中,還是有無法被自殺防治網接住的人,但每項口述自殺意念,不管多微不足道,都值得被看見與尊重,因為當事人才是淋著雨的人
『關於自殺防治,你可以做的』
一問、二應、三轉介(或許用連結會比較貼切)
『目前我國可使用的相關資源如下』
衛福部 1925 自殺防治安心專線(24 小時):1925
生命線(24 小時):1995
張老師:1980(依各地服務時段)
緊急危險:請撥 119(消防/救護)或 110(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