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已知的筆記法很多,我自己接觸過的就有:心智圖筆記、子彈筆記、防彈筆記。雖然都是筆記術,但每種筆記術有各自的用途,也有各自的侷限。
在開始使用卡片盒筆記前先了解卡片盒筆記的用途及可以做哪些事。這篇文章是我閱讀《卡片盒筆記》後產生的讀書心得。
Q.什麼時候需要卡片盒筆記呢?
卡片盒適用沒有明確期限、沒有明確目標、但隨時間流逝仍會緩慢推進的工作。這類工作包含:持續學習、培養創造力、發展個人思考模式。
我自己反覆閱讀《卡片盒筆記》一書至少三次。第一次是還未學習卡片盒筆記的狀況下閱讀,和多數人閱讀的狀況相同:將書中覺得是重點或深有同感的文字畫重點、在空白處書寫當下的想法。當我閱讀完整本書後我感到很開心,因為我閱讀完一本非常有啟發性的書籍。但當我想回頭將重點和筆記書寫出來時,我的腦袋裡一片空白,除了書名外,書中的內容感覺很熟悉但卻如何都想不起來,此時的感覺從開心變成對自己感到失望。第二次藉著閱讀後的模糊記憶初步利用卡片盒筆記法寫讀書筆記,這次有不小的進步,閱讀完後能提取40%的內容,但寫讀書筆記的過程仍深感艱困、問題層出不窮。第三次藉著研讀前一次的讀書筆記與修正前一次發生的問題,這次能提取70%的內容,並且能進一步寫卡片、整理想法。雖然對卡片盒筆記法尚有許多問題有待加強,但僅僅三次的閱讀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卡片盒筆記強大的力量:每一次接受資訊時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基於先前累積的想法再去延伸。這便是我想要學習卡片盒筆記的原因。
Q.在沒有期限、沒有明確工作目標的專案使用卡片盒有什麼好處?
卡片盒筆記能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記錄所有的想法,並為每個想法間建立連結。當閱讀新的資訊後,能有效率地為當前的想法與過往想法加上關聯,漸漸地這些連結便能發展成真正可用的材料。當需要產生某個階段的工作成果時只須往卡片盒裡找,就能辨識已知的想法哪些可行、哪些無用、還有什麼是不知道的。
《卡片盒筆記》一書中提到:寫作不是決定題目才去做,而是從平時的閱讀中累積想法。作者在教學現場多年,觀察到很多學生被「先找題目」才開始寫報告所困擾,當學生手邊真的沒有什麼資料可以寫時,面對始終空白的頁面與即將到來的交稿期限,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學校沒有教導學生寫報告前必須做的事:如何把過去讀到、討論的、研究的,轉化成真正可用的材料,難怪學生們會覺得交報告是件痛苦的事。瞭解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持續閱讀、思考、寫筆記,便能累積出真正可用的材料。當真正決定要寫什麼主題時,卡片盒裡已經呈現你過去研究過所有主題的成果。
Q.卡片盒筆記可以做哪些事?
(1)刻意練習提升理解力、提問技巧、專家直覺
(2)記下所有真實的想法
(3)知道自己的不足,有意識的廣泛閱讀(成長心態)
(4)所有的參考資料都在卡片盒裡
(5)筆記累積形成群聚效應,寫作主題自然而然浮現、產生新的想法
(6)輕鬆地保持注意力
(7)提升工作掌握度
(8)讓內在驅力帶領你完成工作
(9)讓大腦作最重要的事:思考、選擇、產生創造力
從前我為了學習做了無數的筆記,最常遇到的問題:真正要用時找不到筆記、寫報告時很難組織筆記間的關聯性、為了管理筆記又用了另一套筆記,在不同檔案中疲於奔命。最後發現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管理筆記檔案,真正用於知識內化的時間太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它提及我許多曾經碰到的痛點,並解說卡片盒的原理可以如何克服。在前面的案例中提到我自己用卡片盒筆記法閱讀的體驗,這個好的經驗讓我想繼續想學習這套系統並熟練它。
總結
以上是我整理卡片盒筆記的用途及可以做哪些事:
- 卡片盒適用沒有明確期限、沒有明確目標、但隨時間流逝仍會緩慢推進的工作。這類工作包含:持續學習、培養創造力、發展個人思考模式。
- 卡片盒筆記能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記錄所有的想法,並為每個想法間建立連結。當閱讀新的資訊後,能有效率地為當前的想法與過往想法加上關聯,漸漸地這些連結便能發展成真正可用的材料。當需要產生某個階段的工作成果時只須往卡片盒裡找,就能辨識已知的想法哪些可行、哪些無用、還有什麼是不知道的。
- 卡片盒可以做到:
(1)刻意練習提升理解力、提問技巧、專家直覺
(2)記下所有真實的想法
(3)知道自己的不足,有意識的廣泛閱讀(成長心態)
(4)所有的參考資料都在卡片盒裡
(5)筆記累積形成群聚效應,寫作主題自然而然浮現、產生新的想法
(6)輕鬆地保持注意力
(7)提升工作掌握度
(8)讓內在驅力帶領你完成工作
(9)讓大腦作最重要的事:思考、選擇、產生創造力
如果正在閱讀的你也有相同的想法,請閱讀《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筆記:德國教授超強秘訣,促進寫作、學習與思考,是你洞見源源不斷,成為專家》,進一步了解卡片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