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學校的午休時間,對我而言是一場漫長的煎熬。
那不是因為我不愛睡覺,而是那種被規定必須趴睡在硬邦邦的木桌上、將自己蜷縮起來的姿勢,讓我感到無比壓抑。我害怕睡著後被同學看見的不設防模樣,醒來後手臂的酸麻感更是一種說不出的煩躁。
但最深刻的,是隨之而來的那種心臟的壓迫感。
明明只是一個平凡的午後,我的心臟卻像被一隻無形的手輕輕攥住,讓我需要很刻意地、很深長地呼吸,才能感覺鬆一口氣。當時的我並不明白,為什麼「心理」上的不情願和緊繃,會如此直接地在「身體」上反映出來。
長大後我才懂了。那是一種情緒無法流動、能量被強行壓抑的結果。
我們的身體,尤其是我們的心輪(能量系統中掌管愛、安全感與情緒的中心),就像一塊最忠誠的硬碟,巨細靡遺地記錄了我們所有的情緒經驗——
尤其是那些「說不出口、無處可去」的壓力與痛苦。
▎身體從不說謊:心臟,是情緒的擴音器
當我們感到:
→ 被規則強烈限制,無法動彈(就像當年的午睡)
→ 需要高度警惕,害怕被評價(擔心睡相被看見)
→ 內心抗拒卻必須勉強配合(強迫自己入睡)
這些無法表達的「情緒能量」無法透過言語釋放,就會在我們的身體裡尋找出口。而心臟區域,因為與安全感、情緒感受緊密相連,往往成了第一個承接這些壓力的地方。
它可能會以這些方式提醒我們:
- 莫名的緊繃、壓迫感
- 需要深長嘆氣才能呼吸
- 一種沉甸甸、像被石頭壓住的感覺
這不是心臟器官「生病了」,而是我們的「能量身體」在發出求救訊號,告訴我們:「這裡有太多情緒沒有被處理,我快負荷不了了!」
▎如何溫柔地鬆開歲月的緊抓?花精的陪伴角色
面對這份深層的、已經被身體記住的壓力,我們需要的不只是道理上的「別想太多」,而是一個能真正深入能量層面,溫柔協助我們「鬆開手」的工具。
這時,我會想到像「氣結釋放」或「心之療癒」這類的花精。
它們的作用,並非直接治療身體,而是像一位細緻溫柔的溝通者,與你的能量場對話:
- 它溫和地共振:花精的高頻能量,能溫和地觸及那些卡在心輪區域的陳舊情緒能量,像光線照亮黑暗的角落,讓它們被「看見」。
- 它協助流動:它幫助「化開」那些凝固的、像硬塊一樣的能量結,讓原本被困住的情緒能量,得以重新開始流動、自然釋放。
- 它提供安全感:在這個過程中,它提供一種穩定的頻率,讓我們內在感到安全,從而更有勇氣去面對與釋放這些舊傷。
使用花精的過程,就像為你內在的悶熱房間,打開一扇窗,引入一陣清涼的微風。它不強行搬走傢具(舊有記憶),而是讓空氣開始流通,改變整個空間的狀態,讓你忽然發現,原來你可以與這些感覺共存,而不被它控制。
▎結語:與過去那個壓抑的自己,溫柔和解
現在的我,早已離開學校的木課桌。但那種心臟的壓迫感,偶爾仍會在類似的情境下被喚醒——當我感到被限制、被評價、無處可逃時。
不同的是,我現在懂得了它的語言。
我不再視它為一種可怕的病症,而是將其視為一個來自內心的提醒:「嘿,你現在又感到壓抑了喔,記得深呼吸,給自己一點空間。」
透過花精這類工具的協助,我們學會的不是消除過去,而是改變我們與過去經驗的關係。我們終於能夠溫柔地對當年那個縮在木桌前的小男孩/小女孩說:
「我感受到你的不舒服了,沒關係,現在有我陪著你。我們一起,把那份壓抑輕輕地釋放掉。」
願我們都能讀懂身體的訊號,溫柔地對待那個曾經努力壓抑、現在終於可以放鬆下來的自己。
邀請你,一起感受:
➤ 你的身體,是否也為你記得某些說不出口的情緒?
➤ 在什麼情況下,你最容易感到那種「心頭一沉」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