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牛阿爸的打拚歲月 #07】
上一篇說到我爸透過媽媽傳達的愛意,很多人問他後來怎麼變得更願意表達情感?
今天要說的,是一句改變我們家一切的話,和父親面對生命最大考驗時的選擇。
早期的警訊
其實在父親確定罹癌的前幾年,他就發現舌頭下方有個點很痛。
一開始他沒有太在意,以為只是小毛病。但疼痛越來越嚴重,後來痛到吃東西都很困難。
我們勸他去看醫生,但他總是說:「沒事啦,過幾天就好了。」
典型的台灣男人思維:能忍就忍,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求醫。
面對診斷結果的平靜
檢查結果出來:第四期舌癌。
父親知道這個結果後,沒有說什麼,只是很平靜地回應我們:「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但我們決定讓他動手術。現在回想起來,我心裡總是覺得,當初讓他動手術這個決定可能是錯的,也不會有後面那麼多痛苦。
懷孕八個月的陪伴
父親第一次手術的時候,我已經懷孕八個多月,就要生了。
我跟腹中寶寶說:「不要急,等阿公出院。」
我晚上大著肚子在醫院照顧父親,護士都看不下去了:「你們家沒別人嗎?如果你怎麼了,我們是要照顧你還是你爸?」我心裡想,沒辨法丫!我妹手上也2個嬰兒,弟媳的老婆也是再3-4個月要生。總不能叫我娘來顧吧!
我回答:「不用擔心,我一定會等我爸出院才生的。」
後來父親出院後的一週,我才去生產。
那種堅持,現在想想也不知道哪來的力量。也許就是女兒對父親的愛,讓我相信一切都會按照我希望的方式進行。
手術後的痛苦日子
手術後,父親承受了很多不適。
鼻胃管讓他不願見人;乳糖不耐症也讓他對營養品很排斥。最大的痛苦是術後電療的部分,整個口腔內膜都潰瘍,非常痛苦。
我生完孩子也顧不上坐月子,每天包得緊緊地帶爸爸跑醫院。
有一天他做完電療回來跟我說:「不要做了,死就死。」
我直接回他:「要死不早點說,弄這麼久。還有,你要知道,我阿公死的時候,我3歲半,我對他一點印象都沒有。你如果也要讓孫子記不得你,就不要治療。」
那是我這輩子對父親說過最重的話,但也是最真心的話。
那句改變一切的話
就在這樣痛苦的治療過程中,過了一段時間,父親跟媽媽說了一句話:
「我要活到每個孫子都上小學。」
媽媽後來告訴我這句話時,我知道我那些重話起了作用。
他不是為了治療而治療,而是為了一個明確的目標而堅持。他想要在孫子的記憶裡留下印象,想要見證他們的成長。
這不是絕望的話,而是希望的宣言。

八年的堅持與搏鬥
那句話之後,父親真的用無比的信念走過了整個療程,又恢復了生氣,好好生活、好好工作了8年。
這8年裡,癌細胞移轉了幾次,需要不斷的手術。每次聽到醫生告知又要開刀時,連我這個平時堅強不流淚的人,都會偷偷地挪步到父親的身後,快速地擦掉眼淚。
但父親從來沒有放棄過。每一次手術,每一次療程,他都咬牙撐過去。
「我要活到每個孫子都上小學」這句話,成了他生命中最強大的支撐力量。
重新定義的時間觀
這8年裡,父親真的變了。
他每年的節慶都會跟母親說:『今年端午不知道過不過得去?』『今年過年我還在嗎?』他其實有很多不捨,但是都不會跟我們提。
雖然因為家庭安排的關係,他無法每天陪在孫子身邊,但每次見面時,那種珍惜和專注是前所未有的。
即使身體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他依然努力在工作,努力維持正常的生活。
與病痛共處的堅韌
舌癌和後續的治療讓父親說話和吃東西都變得困難,但他從不在孫子面前抱怨。
每次癌細胞轉移需要再次手術時,他總是很平靜地面對。看著他一次次進手術室,一次次堅強地走出來,我才真正理解什麼叫做「為愛而活」。
病痛沒有擊倒他,反而讓他學會了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
最珍貴的陪伴時光
雖然當時弟弟沒有跟父母住,孫子們也不是天天在身邊,但父親依然會在每次見面時用盡全力陪伴他們。即使說話和吃東西對他來說已經是件痛苦的事,但看到孫子時他總是努力表現得開心。
這些有限的相處時間,對當時的父親來說,每一刻都是奇蹟。
堅持到底的承諾
「我要活到每個孫子都上小學」這句話,成了父親的人生座右銘。
即使病情惡化,即使每天都很痛苦,他依然為了這個承諾而堅持著。
這就是父親的愛:即使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依然想要見證孫子們的成長。
小結:愛的力量
面對第四期癌症,父親選擇了用愛來定義剩餘的時間。
那句「我要活到每個孫子都上小學」不只是一個目標,更是一種生命態度。他告訴我們,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愛依然可以成為活下去的理由。
也許這就是父親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一課:不是要活多久,而是要為了什麼而活。
下一篇預告: 父親與舌癌共處的最後幾年,那些痛苦卻依然充滿愛的日子...
如果你身邊也有為了愛而堅持的長輩,在留言區跟我分享他們的故事吧
這是《鐵牛阿爸的打拚歲月》系列的第七篇,一個關於台灣父親的真實故事。每週更新,記得追蹤我的vocus
#舌癌 #生命的選擇 #為愛而活 #台灣父親 #鐵牛阿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