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牛阿爸的打拚歲月 #05】
上一篇說到我爸的創業故事,很多人好奇一個這麼會做生意的男人,在家裡是什麼樣子?
今天要說的,是我父親從「災難級廚師」進化成「滿漢全席大師」的溫馨故事。這個轉變的起點,竟然是一鍋史上最難吃的水波蛋。
史上最災難的水波蛋
我上幼稚園時,媽媽有事回屏東幾天,留下父親照顧我們。
那個年代外食很奢侈,父親必須想辦法弄飯給我們吃。問題是,他完全不會煮菜!(客家族的男人,是不進廚房的,當然是那時代!)
我到現在還記得那個畫面:父親用一大鍋水,直接把蛋打進去,本來想做蛋花湯,結果變成三顆孤單的類水波蛋在大鍋子裡載浮載沉,然後加一些鹽和香油。就這樣,完成!
天啊,那味道...真的很難以下嚥。三顆蛋要配一大鍋水,根本就是蛋味開水。但年幼的我們還是乖乖吃完,因為知道這是爸爸的愛意。
大概是被自己的「作品」嚇到了,父親決定認真學料理。這個曾經想做蛋花湯卻做出三顆孤單水煮蛋的男人,決心要征服廚房這個戰場。
向總鋪師拜師學藝
父親花了很多時間問一個在餐廳工作的總鋪師學做菜,那種認真勁就像在學一門藝術。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這個曾經想做蛋花湯卻做出孤單水煮蛋的男人,竟然能做出一桌滿漢全席!而且連雕花裝飾都能自己完成,根本就是專業等級的。
我記得專科時請同學來家裡吃飯,大家看到那一桌菜都驚呆了,稱讚得嘖嘖稱奇:「你爸是開餐廳的嗎?」
我沒搭話,臉上滿溢的驕傲藏不住!

極致潔癖的食材處理
在食材處理上,父親也是一流的潔癖患者。
他愛吃酸菜豬肚,所以會自己買豬肚回來洗;整條大腸也是親自處理。我看過他用麵粉洗大腸的黏液,那個仔細程度簡直比五星級飯店的主廚還專業。
這種對食材的堅持,讓我們從小就習慣吃到最新鮮、最乾淨的食物。
花蓮阿嬤家的美好時光
說到美食回憶,不能不提花蓮阿嬤家的那段時光。
在花蓮的時候,阿嬤(阿嬤的弟媳)每天早上給我一杯克寧果汁牛奶,用白色的鋼杯裝的,還有自釀葡萄酒讓我吃酒釀葡萄(是『吃』),當零食般的蜜餞。
夏天有自製綠豆冰(那種包裝外面印有米老鼠的長型封口袋),平常吃紅色芒果乾當零食(就是包檳榔那種)。生日禮物是一顆染成紅色的水煮蛋,超有儀式感!
最棒的是阿嬤的自由教養。她出門會用鎖絲把門鎖住,我就用筷子把鎖弄開,帶著弟弟到處串門子。那種自由自在的感覺,簡直就像野生動物一樣。
結果到台北後,媽媽基於「正常教養」,給了一堆限制。我一下子從自由鳥變成籠中鳥,當然受不了!
於是,四歲的我開始了離家出走的「職業生涯」。
四歲離家出走專業戶
四歲的我開始了離家出走的「職業生涯」。三天兩頭往外跑,警察局變成第二個家。
警察只要看到我一個人在街上晃,就會直接把我提回家。我們熟到什麼程度?大概就是警察看到我都不用問地址了。
父親表達愛的方式很特別:煮飯給我吃。
但說到他的廚藝啟蒙,那真的是一段「黑歷史」。
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父親用做飯來表達愛意,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父親的愛從來不用言語表達,而是藏在每週的電話裡:「什麼時候回來吃飯?」
確定時間後,就開始張羅買菜。對自己很節省,在外面工作他很少吃中餐,但對小孩們卻很大方。
我孩子週間住阿公家的那段時期,他每天都會親自弄飯給孫子吃。想想看,一個生病的老人家,還要每天為孫子準備晚餐,那份愛有多深。
從那三顆孤單的類水煮蛋到後來的滿漢全席,再到最後為孫子準備的每一餐,父親用了一輩子在詮釋什麼叫做「愛就是把最好的都給你」。
現在想起來的溫暖
現在想起來,父親的廚藝進化不只是技術上的提升,更是愛的表達方式的進化。
父親的多角化經營不只是在生意上,在家庭裡他也身兼多職:廚師、司機、教官、營養師...什麼角色都能勝任,除了臉很凶外,其它都很美好。
這種全方位的父愛,大概就是那個年代台灣父親的標準配備吧!
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人:嘴上不說愛,但用一輩子在證明愛。
小結:愛的多重表達
從災難級水波蛋到專業級滿漢全席,父親的廚藝進化史其實就是一部父愛進化史。
他學會做菜不是為了興趣,而是為了讓家人吃得更好。他花時間研究食材處理,是希望給家人最健康的食物。他堅持親自下廚到生命最後一刻,是因為這是他表達愛意的方式。
也許,這就是那個年代父親的愛:不善言辭,但用行動說話;不夠浪漫,但足夠深刻。
下一篇預告: 接下來要說說父親跟阿虎的故事。有些愛不需要言語,就像父親對阿虎的感情。嘴上說著「畜生」,心裡卻把他當作最好的朋友...
如果你的父親也有這種用行動表達愛的方式,在留言區跟我分享吧
這是《鐵牛阿爸的打拚歲月》系列的第五篇,一個關於台灣父親的真實故事。每週更新,記得追蹤我的vocus
#父愛 #廚藝 #家庭溫暖 #台灣父親 #鐵牛阿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