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看到新聞內文提到台灣公司就特別來勁,詳細多查了一些背景資料。
- Nature's Miracle Holding Inc. 在 2024 年 3 月 12 日透過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後正式上市,由於未能滿足那斯達克的部分上市要求,公司收到了退市警告。在過去一年中,其股價下跌了超過97%。
- 新聞內提及與台灣公司收購碳權,新聞內標示名稱為 Carbon Credit Corporation 。經查詢比對應該是 CARBON CREDIT CAPITAL CO., LTD.,鼎宸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有英文新聞來源提及鼎宸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CEO 發言。
- 新聞敘述 2,000 萬美元對價 100 萬噸碳權,約為 20 美元/噸,方法學類型為水力發電與甲烷捕捉。此價格遠遠高於市場行情,水力發電與甲烷捕捉都是很早就發展出來的減量類方法學。
原始新聞原文網址請參考。
Nature's Miracle 斥資 2,000 萬美元投入區塊鏈碳權
專注於農業科技與室內農業的上市公司 Nature's Miracle Holding Inc.,正大舉進軍碳權產業。公司計畫收購一個價值 2,000 萬美元的碳權組合,預估可抵銷約 100 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此外,NMHI 將運用區塊鏈技術提升透明度與效率。此舉顯示,中小型企業也開始進入快速成長的碳市場,並藉由數位工具強化信任與市場可及性。
2,000 萬美元的碳權
Nature's Miracle 已與台灣的碳權公司簽署意向書,將購買價值 2,000 萬美元的碳權,等同於減少 100 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這一數字相當於 22 萬輛汽油車一年的排放量,或 12.5 萬戶家庭的全年用電量。
這批碳權主要來自亞洲與南美洲的水力發電與甲烷捕捉專案。這兩類專案合計占全球自願性碳權發行量的約 40%,並由 Verra 的「核證碳標準」(VCS) 註冊管理。Verra 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權登錄機構,監管超過全球 75% 的碳權交易。
為了支付這筆交易,Nature's Miracle 計畫發行新股。對一家 2025 年市值不到 1 億美元的公司而言,這項投資相當巨大,可能使其業務從農業科技跨足至環境金融。
除了碳權布局,Nature's Miracle 也進軍電動車市場,計畫將一筆價值 1 億美元的電動車訂單代幣化,並使用 XRP Ledger 平台。公司將把客戶訂金轉換為數位代幣。
每一枚代幣代表一份以 XRP 作為支持的合約份額,這些代幣可在實體資產(RWA)交易所交易,或在合約到期時兌換。此舉旨在結合電動車銷售與區塊鏈創新,讓客戶既能獲得車輛,也能享有投資回報的可能性。
為什麼碳權需要區塊鏈?
碳市場長期以來面臨質疑,包括透明度不足、重複計算以及碳權所有權難以追蹤等問題。區塊鏈被視為一種具前景的解方,因為它能為每筆交易建立永久且可驗證的數位紀錄。
Nature's Miracle 計畫透過 XRP Ledger 區塊鏈 將每一張碳權代幣化,轉換為數位代幣。這樣一來,碳權能更容易跨市場交易,並可在使用後即刻註銷。
區塊鏈在碳市場中的應用效益包括:
- 即時追蹤:能夠隨時掌握碳權來源與轉移狀況。
- 防止重複或舞弊:降低雙重計算或虛假申報的風險。
- 提升流動性:讓交易更有效率,進而增加市場活力。
碳權代幣化的概念正逐步擴散。世界銀行在 2024 年報告指出,全球已有逾 60 個試點專案探索區塊鏈或數位化 MRV(監測、報告與驗證)系統在碳市場的應用。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2025 年新設立的碳權平台中,超過六成都採用區塊鏈技術,且多集中在農業與林業專案。研究同時指出,區塊鏈有助於提升碳市場效率、減少摩擦,並推進氣候行動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
乘勢而上:2500億美元碳市場浪潮
全球碳市場正在迅速擴張,隨著各國政府與企業積極落實氣候目標而加速成長。2024 年,自願性碳市場的規模約為 20 億美元。分析師預期,若需求持續上升,該市場到 2030 年可達 500 億美元,並在 2050 年可能突破 2500 億美元。
推動這股成長的關鍵因素包括:
- 企業淨零承諾:全球已有超過 9,000 家企業設定目標,要在 2050 年前削減或抵銷排放。
- 政府監管政策:例如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藉由對高碳密集進口商品課稅,進一步推升需求。
- 碳價上漲:在合規市場中,如歐盟碳排交易系統(ETS),碳價自 2020 年低於每噸 30 歐元,至 2023 年已超過 100 歐元,並在 2025 年中穩定於約 100 歐元。
碳權被視為暫時性解方,協助企業在尚無法完全消除排放前,透過支持再生能源、森林保護或潔淨技術計畫來彌補缺口,同時持續推進內部減排。
高風險,高回報
對 Nature's Miracle 而言,進軍碳市場雖帶來機會,但同樣伴隨重大風險。這項收購使公司得以從室內農業擴張到快速成長的新興產業。
若其區塊鏈平台能成功運作,將有望吸引尋求可信碳權的企業買家與投資人。然而,挑戰同樣巨大:公司的市值與所收購的 2,000 萬美元資產組合相比明顯偏小,如何籌措資金與有效管理碳權,將是對其能力的嚴峻考驗。此外,投資人信心偏弱,公司股價在過去 12 個月已下跌超過六成。
區塊鏈遇上碳市場:其他區塊鏈碳專案的做法
Nature's Miracle 並非首個嘗試將區塊鏈應用於碳市場的公司。其他具代表性的專案包括:
- Toucan Protocol: 以將碳權「橋接」(bridging)到 Polygon 區塊鏈並轉化為數位代幣而知名。Toucan 是最早進行大規模碳權代幣化的嘗試之一,於 2021 至 2022 年間成功代幣化超過 2000 萬噸碳權。
- KlimaDAO: 一個建立碳權支撐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KlimaDAO 透過區塊鏈激勵機制,試圖創造代幣化碳權的需求並推升其價格。其高峰時曾吸引超過 1700 萬噸碳權納入金庫。
- Flowcarbon: 由風險投資支持,並由 WeWork 聯合創辦人亞當·紐曼(Adam Neumann)共同創立。Flowcarbon 專注於發行碳權支持的代幣,並打造透明的交易平台。該公司於 2022 年籌得 7000 萬美元資金,用於開發區塊鏈碳權代幣。
與這些新創公司不同,Nature's Miracle 是一家上市公司,並擁有既有的農業科技基礎。其計畫在 XRP Ledger 上將 Verra 註冊的碳權代幣化,對尋求傳統金融與新興數位工具結合的投資人,可能具有特別吸引力。
從農田到金融:碳市場的未來啟示
Nature's Miracle 的交易凸顯出碳金融正從試驗性計畫轉向真正的策略。透過代幣化,碳補償市場或許能重新建立信任——該市場在 2023 年因碳權品質遭質疑而陷入低潮。
若能成功推動,區塊鏈將使大小企業更容易交易並註銷碳權。目前已有超過 40% 的《財富》500 強企業將碳補償納入氣候策略,許多企業同時尋求更完善的追蹤系統。
未來幾年將揭曉監管機構與大型企業買家是否會接受代幣化碳權。若接受,區塊鏈可能成為溫室氣體排放盤查的標準工具;若不接受,它可能仍只是小眾實驗。
對於一家小型公司而言,Nature's Miracle 以 2,000 萬美元收購碳權的計畫相當大膽。藉由在 XRP Ledger 上將這些碳權代幣化,公司同時切入碳金融與區塊鏈兩大領域。
這一舉動突顯對透明、可信碳市場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展現金融與科技創新如何形塑全球氣候行動。無論成功與否,Nature's Miracle 的嘗試都象徵農業、碳市場與數位工具在對抗全球暖化上的又一次結合。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Verra與Hedera攜手:區塊鏈技術加速碳市場數位轉型
金融機構建立區塊鏈技術之碳權交易平台
區塊鏈於碳市場之應用實例,KlimaDAO 日本交易平台啟動
2025 三大碳權公司:以透明、創新與影響力塑造全球市場
碳市場進入「品質優先」時代:從交易量轉向完整性
2025 高品質碳移除專案報告:微軟與 Carbon Direct 合作制定 CDR 評級準則
自願碳市場的關鍵洞察:企業參與度、品質需求與供應緊縮
碳權品質的評價方式
Climeworks 提供高品質碳移除碳權的評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