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國環保署的提議終止溫室氣體申報,主要理由是能夠削減繁文縟節行政開支,讓這些資源用在更有價值的作為上。新聞來源網址請參考。
我的觀點有二:
- 美國環保署搞錯自己的身份了,刺激經濟發展的業務不屬於環保署業管範圍,尤其是完全無法證明減少申報成本後,營利企業會主動將這些資源轉移至其他對環境友善的支出上。
- 資訊透明揭露是政策評估與制定的重要一環,數據永遠是越多越好,只有成本效益是否能接受的考量。缺乏數據基礎的政策規劃只會造成更多不可預期的災難。
美國環保署 240 億美元放寬管制計畫:終止溫室氣體申報,對氣候未來的衝擊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提議終止《溫室氣體申報計畫》(GHGRP),聲稱此舉可在未來十年為企業節省高達 240 億美元的合規成本。若計畫獲准,約 8,000 家大型設施將不再需要回報其溫室氣體排放量。依現行規定,凡年排放量超過 25,000 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企業,必須提交相關數據。
這項提案承襲了川普總統上任首日簽署的行政命令,核心在於削減監管、推動能源生產。
環保署署長 Lee Zeldin 表示:
「在川普總統領導下,環保署持續兌現承諾,釋放能源優勢,推動美國夢。溫室氣體申報計畫只是一堆官僚繁文縟節,對改善空氣品質毫無助益,卻讓美國企業與製造業付出數十億美元,推高生活成本,危及國家繁榮,並傷害美國社區。透過這項提案,我們再次展現,履行環保署的法定責任與推動『偉大美國復甦』,並非非此即彼的選擇。」
美國氣候的轉折點:環保署大刀刪除溫室氣體申報制度
環保署主張,《溫室氣體申報計畫》(GHGRP)只是「繁瑣的官僚程序」,既無助於改善人類健康,也未能有效保護環境。該署認為,相關數據並不會直接引導排放管制規則,也無法推動具體的氣候行動。
依照這項提案,電廠、煉油廠、鋼鐵廠、水泥廠以及掩埋場等多種產業的設施,將免除排放申報義務。這意味著,公眾將不再能取得這些來源的自我申報排放數據。
至於石油與天然氣公司,申報要求將延後至 2034 年才重新啟動。此舉與近期延後甲烷排放費徵收的法律修訂相互呼應。僅有少部分石油產業仍須繼續申報,以便作為未來調整的基準。
根據環保署估計,這項改變在十年間可為企業節省 200 億至 240 億美元的成本。該署表示,減輕監管負擔後,企業能將資源聚焦於「真正的環境改善」,而不是耗費心力在填寫報表上。
溫室氣體申報計畫的背景
《溫室氣體申報計畫》(GHGRP)由美國國會於 2008 年制定,並於 2010 年開始蒐集數據。該計畫要求 47 類排放來源每年申報其溫室氣體排放量,目的是提升透明度並追蹤污染趨勢。
2022 年,《清淨空氣法》(Clean Air Act)新增了「廢棄物排放費」(Waste Emissions Charge, WEC),針對石油與天然氣系統超過特定標準的甲烷排放徵收費用。然而,2025 年簽署的《偉大而美麗的一個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將此項費用延後至 2034 年才開始徵收,也意味著相關企業在此之前無需進行申報。
同年稍早,環保署宣布將重新檢視 GHGRP,作為縮減監管、強化美國能源政策的一部分。不過,署長強調,即便撤回 GHGRP,環保署仍能符合《清淨空氣法》所規定的法律義務。
提案的意涵
若此提案獲得批准:
- 幾乎所有大型排放源,如電廠、煉油廠、鋼鐵與水泥業、掩埋場等,都將不再需要申報排放量。
- 石油與天然氣產業僅有少部分仍須申報,且也將延後至 2034 年才開始。
- 這意味著,美國幾乎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申報都將停止,讓政府更難追蹤排放狀況。
產業反應:支持與憂慮並存
許多科學家、經濟學者與環保團體憂心,此舉將大幅增加應對氣候變遷的難度。環保組織認為,這會嚴重削弱追究污染者責任的努力。
即使是部分支持放寬監管的商業團體也警告,若缺乏可靠數據,企業與投資人將無法有效管理氣候風險。
- 透明度流失:GHGRP 是美國最重要的排放數據來源之一。若停止,政府、投資人與社區將無法掌握污染來源。
- 風險盲點:決策者缺乏追蹤工具,將更難設計解決方案,可能拖慢減排進程。
- 長期成本上升:研究顯示,自 2009 年以來,強制申報制度已幫助降低約 20% 的排放。若缺乏數據,企業可能排放更多,帶來更大的健康風險與經濟負擔。
- 削弱氣候協議:美國會與其他國家共享排放數據。若停止申報,將動搖全球對美國氣候承諾的信任。
經濟學者警告,雖然企業短期內可節省成本,但極端氣候、政策不確定性與公共信任受損所帶來的風險,恐導致未來更嚴重的問題。
另一方面,一些產業團體則支持撤回制度。他們認為申報規則既昂貴又過時,取消後可釋出資金,投入更直接的清潔技術投資。支持者相信,這項提案屬於縮減監管與文書作業、推動能源生產的更大努力之一,將能創造就業、刺激經濟,並讓企業投入更多真正的環境解決方案。
下一步
環保署將開放公眾意見徵詢期,讓民眾、企業與專家表達看法。具體流程將刊載於《聯邦公報》與環保署官網。外界普遍預期將引發激烈爭論,若規則繼續推進,也很可能面臨法律挑戰。
美國氣候未來的關鍵抉擇
環保署計畫終止《溫室氣體申報計畫》,這是美國氣候政策的一大轉向。雖然有助於降低企業成本,但同時也帶來重大風險,因為將使污染追蹤與環境保護更加困難。隨著公眾表達意見,這場辯論將決定美國如何在短期節省與長期氣候目標之間取得平衡。
2025 年美國排放量是否將上升?
美國能源資訊署(EIA)預測,2025 年美國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將增加 1.5%,之後在 2026 年下降 0.5%。2025 年的增幅主要來自煤炭、天然氣與石油產品的排放,尤其以煤炭的貢獻最為顯著。
不過,2026 年的下降也同樣主要歸因於煤炭排放減少。
整體而言,這項放寬管制的決策可能對美國在全球層面產生影響。許多國家仰賴美國的排放數據來衡量進展與協調行動。若缺乏這些資訊,美國將面臨失去信任與國際氣候談判影響力的風險。最終,問題不只是削減監管,更關乎能否確保問責、展現領導力,並為所有人爭取更乾淨的未來。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Netflix 投資美國森林碳權:從娛樂巨頭到 ESG 行動藍圖
美國 GAO 研究報告:自願性碳市場監管必要性存分歧
美國碳移除產業在政策逆風中尋找新出路
美國推動生質碳移除立法 CREST Act
CRA備忘錄:美國礦業與汙水處理產業的碳移除商機
美國鋼鐵業脫碳:邁向低碳未來的路徑與政策建議
川普削弱州氣候權限,美國氣候政策陷入聯邦與州之爭
美國EPA 取消 200 億補助,再生能源發展受挫
催化碳移除市場:政策推動與美國的全球競爭優勢
北美氣候政策轉向:加拿大重審碳定價,美國取消社會成本指標
ISO 與 GHG Protocol 統一溫室氣體盤查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