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是設計師一個人的作品,而是居住者與空間共同譜寫的故事。
我曾遇過一位屋主,她說:「我想要的家,不只是漂亮,而是能陪伴孩子成長,也能容納我們未來的變化。」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因為這正是共構思維在室內設計裡的精髓。
✨ 什麼是「共構思維」?
在傳統的設計流程裡,屋主常常把夢想交給設計師,再等待一個「答案」。但共構的邏輯卻不同: 它不是由一個人定義,而是透過多方參與、反覆討論與共同選擇,讓空間的模樣逐步生成。
- 需求共構:我們一起排序——什麼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閱讀角落、家人餐桌、還是專屬的靜心空間?
- 方案共構:透過選項與模組組合,讓設計師與屋主像拼圖般,一同建構空間。
- 結果共構:在使用中保留彈性,讓家隨著時間與生命歷程繼續成長。
🏡 共構帶來的價值
- 生活故事的延伸:當你參與創造,家會承載更多專屬於你的記憶。
- 美學的多元融合:共構往往超越單一風格,誕生出更貼近個性的設計語言。
- 永續與彈性:不被固定格式侷限,空間能隨著需求調整,而不是一次定型。
🎨 美學的共構
在設計中,我最喜歡的是「留白」的部分。
因為留白,讓光影、生活痕跡、家人的情感,慢慢填滿空間。這樣的美,不是任何設計圖能一次完成,而是由「人 × 空間 × 時間」共同生成的。
👉 共構設計不是讓設計師退場,而是讓設計師成為引導者。真正的美學,不在於完美的圖紙,而在於你與家人、與生活,一起把空間「活出來」。
🔔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分享,別忘了訂閱頻道,開啟小鈴鐺,我會持續帶來更多 空間設計 × 生活美學 的靈感。
#室內設計 #空間美學 #共構思維 #家的樣子 #生活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