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尋找適合自己活著的形式吧 --- 我沒有家,但能給孩子一個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如果你/妳曾經聽過這樣的一句話「人是沒有辦法給出自己身上沒有的東西」那麼對於這樣的標題就會存在一些懷疑,因為你/妳都不知道甚麼是家了?是要怎麼給孩子家呢?當然關於家是甚麼?每個人的定義都有所不同,在這個多元的社會,很多時候保持尊重就足夠了。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閱讀呢?想建議家庭狀況不好、或是人生處在關卡中、心情處在不美麗的人,都很適合看看這本書。很久沒提到關於書目療法的選書法,去挑跟自己類似情況的書但不要過於投射在裡面,看看別人的分享,或許可以從中學習、長出一些力量。

作者背景是社工人員,另外還特別寫了是「薩提爾家族治療實踐者」Virginia Satir,只要你/妳是助人工作者背景,特別是心理與社工體系的,在臺灣應該很難沒聽過這位家族治療大師。說起來一個人會出現問題到底是他/她自己身上會莫名的長出狀況來?還是受到其他外界的影響、誘導、養成呢?家庭通常被視為一個人最先認識跟接觸的小團體、小社會,哪怕長大後在外面奔波很久很久,然而家人的影響跟接觸,還是會遠遠超過其他的人、事、物,也因此有越來越多人在從事助人工作時,覺得家族治療是很實在的。

不過回到實務面上,要做家族治療也意味著不能只有當事人而已,還要有他/她週邊的家人們出現,這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只是如果想要找出真正的原因並且讓成效顯著,這是必須歷經的過程,透過這本書先稍微提一點之前沒談過的心理學概念,之後有機會再多聊一點。

一位因為在孩童時期一路到青少年時期都無法好好感受家是什麼,而在後來遇見了接納自己跟人們、也逐漸的相信自己,長出力量的青少年助人工作者,說真的如果要帶著這樣的背景才能從事助人者工作,也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不過想先分享的是關於「相信」這件事。人跟人之間要如何保持友好關係?覺得就是要有信任,不管是甚麼樣的理由。如果你/妳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對方,彼此之間是不信任的、是有猜疑的,那麼哪怕有著聯絡也只是在很表層、很利益取向的。

一個孩子的成長情況,就是看他/她的家庭背景跟教養過程為何?」這句話應該不會得到太多的否認,因為很難看到一個人的模樣跟習慣,可以完全的跟原生家庭沒有任何的關聯,因為範本就是在那邊。你/妳怎麼的活著,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就是看著周遭的大人去學習、去長大的,當然這些東西會影響自己很多但不代表你/妳會完全複製,舉例來說也許你/妳的母親是一位不懂得如何表達愛的人,而你/妳也可能成為一個這樣的人,可是同為不懂得如何表達愛?形式跟做法上就會有很大的不同,有人選擇自己哭泣、傷害自己、默不吭聲等等,有人則是選擇同歸於盡、拋棄或是不關心,在家庭裡面這樣的情況真的是非常容易「複製」的。

事實上一直到現在也還是有很多地方,充斥著重男輕女的觀念、某個層面跟要門當戶對、要找好的配偶才能有好的下一代等等是差不多的情況。怎麼說呢?這理應是一種選擇;但在不受重視的那邊就會覺得是一種歧視、一種不公平,可是公平是甚麼?難道任何事就是放在天秤上,兩邊一致就能搞定了嗎?然後你/妳嘴裡在談公平,身體跟心裡想的就真的甚麼事都能公平呢?只要是人、有七情六慾,這件事情即便能達到,不要說百分百,就連50%都不可能。因此想要先整理一下,倘若你/妳有天長大到可以照顧好自己的時候,就不要回頭去看那些過往了,有些永遠都得不到答案的事情,就讓它隨著時間跟當事人離去吧。你/妳會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因為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就是看自己,人是獨立個體,有著更多可以關注的事可以做。

作者提到在十六歲時進入了安置機構,然而等到她必須的被迫離開時,情緒是不滿的,這跟個人經驗有蠻大的差距。一般來說住在安置機構的孩子,主要就是原生家庭有問題,還有許多孩子的父母早就不知去向;但安置機構的照顧者終究是外人,而它也必須有一定的規範才行,對於渴望長大的孩子們來說這個地方應該是不得已、又愛又恨的,當然也會遇到那種對於要離開感到不安的孩子,可是透過作者的內容讓人深深體會到,這樣的環境跟機制是否能有更好的發展跟可能呢?暫時還沒有想到一個解答。對於某些人而言是一個工作的地方,可是它的內涵又不是一個公司而已,要說助人者能把質做到最深的地方,安置機構絕對是第一,尤其是中長期安置,如果是青少年的話,也許在裡面一住就六年了,那樣的情感連結跟感受是很難言喻的,光是助人者自己要拿捏跟拉出工作跟休息的界線,就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在這本書裡覺得作者遇到了一位很棒的助人者,是她第八位的諮商心理師,通常人們總是會說如果今天是別人的問題,那麼就只會失敗一、兩次之類的;但如果換了七個心理師,那是不是問題在自己身上?但作者的心理師用了更好的說法「這不是淘汰七個不適合妳的諮商師嗎?」人跟人之間談緣分也談適合,在任何關係裡適不適合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無關於這個人好壞,就是兩個人之間能不能好好互動跟相處。延伸到工作層面來說,一直認為要不要持續某個工作,也是合適問題;當然你/妳要膚淺的說是報酬率問題、是錢太少的問題也不能否認,畢竟要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做一輩子又賺大錢,這沒有多少人可以達到;但也是因為這樣一直以來都覺得,一定要找能讓自己堅持下去的工作,不只是為了錢而已,而是你/妳覺得從事時很開心、很能投入其中,最後幾句可能會覺得很老生常談,一點實質建議都稱不上;但你/妳只要想一想,這個工作適合自己嗎?這樣去思考就好了。

在這本書裡最佩服作者的,就是說走就走的精神跟身體力行了,看了裡頭的內容很難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但這都是受限到自己的想像。作者的挑戰跟足跡還不只是在臺灣而已、也不只是自己找三五好友去嘗試,這真的是很厲害的創舉。

最後想要引用作者的一句話「政府的殘補式與分割式服務政策,無法達到永續改善的成效。」這算是看到最簡單的描述把現況給訴說清楚。政府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照顧需要被照顧的人民,不管是多數、還是真正的弱勢;但大家應該針對這樣的內容都心知肚明,所以才需要一直動用民間團體、人民的愛心跟善心,不過人總是要長大、會長大的,是吧?因此人一定要懂得相信自己、相信別人,然後去慢慢長出力量。因為只要你/妳的四肢健全、心理狀態沒狀況,世界如此之大絕對都有可以容身之處。至於如果想要做夢的話,那就自己要加倍努力。幸福的定義或是快樂的定義,這都只要靠自己去判斷就好。

家是由人組成的,而一個人的狀況為何?也可以去推到家庭狀況,因此如果你/妳希望有一個滿意的家,那就先讓自己成為自己滿意的人吧,希望在人生的路上,大家都能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人、事、物。

分享就到這裡囉,如果喜歡內容的話,歡迎留言回饋及分享。最重要的是,有興趣的話就去找書來看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希雅 Sya-avatar-img
2024/02/16
好溫暖的分享❤️會想去看這本書👍
Monica Sya 小蝦 有興趣可以去找來看看啊,每個助人者的故事更是與眾不同🤠🤠🤠
Allie-avatar-img
2024/02/17
這篇很有感覺,特別對於 家 的定義與內涵。看到我都想哭了。。。 謝謝分享 😌
avatar-img
布魯斯的心智訓練天地
23.4K會員
299內容數
相信運動是好的、相信閱讀是好的、相信開放心態是好的,在這邊會分享關於運動、教育跟心理的相關內容,歡迎一起來聊聊。
2025/03/05
這篇文章探討成功沒有捷徑,強調持續努力及保有正面心態的重要性。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艱苦環境逆境求生,成為神經外科教授的歷程,並提出十個核心價值觀(慈悲、尊嚴、平常心、寬容、感恩、謙遜、正直、正義感、善念、愛),作為追求成功的指引。文章鼓勵讀者設定目標,每天持續進步,並相信宇宙的安排。
Thumbnail
2025/03/05
這篇文章探討成功沒有捷徑,強調持續努力及保有正面心態的重要性。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艱苦環境逆境求生,成為神經外科教授的歷程,並提出十個核心價值觀(慈悲、尊嚴、平常心、寬容、感恩、謙遜、正直、正義感、善念、愛),作為追求成功的指引。文章鼓勵讀者設定目標,每天持續進步,並相信宇宙的安排。
Thumbnail
2025/02/22
本書核心概念在於透過瞭解自身狀態(起點),設定明確目標(終點),並持續改善弱項、挑戰強項,最終達成個人體能提升。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結合自身經驗與課表,引導讀者找到適合自身的訓練方法,並強調過程中的感受與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2/22
本書核心概念在於透過瞭解自身狀態(起點),設定明確目標(終點),並持續改善弱項、挑戰強項,最終達成個人體能提升。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結合自身經驗與課表,引導讀者找到適合自身的訓練方法,並強調過程中的感受與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1/24
文章提供了關於一本育兒書籍的深度評論,並從SEO角度出發,提供提升文章能見度的建議。文章探討了美國幼稚園的教育模式,比較了「以教為主」和「以玩為主」的差異,並強調了培養孩子參與活動、責任感和尊重他人等重要能力。此外,文章也反思了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拿捏,以及如何避免過度干涉或放任,以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Thumbnail
2025/01/24
文章提供了關於一本育兒書籍的深度評論,並從SEO角度出發,提供提升文章能見度的建議。文章探討了美國幼稚園的教育模式,比較了「以教為主」和「以玩為主」的差異,並強調了培養孩子參與活動、責任感和尊重他人等重要能力。此外,文章也反思了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拿捏,以及如何避免過度干涉或放任,以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來自母親的辱罵和厭惡造成了內心的痛苦和孤獨感,導致了自傷和精神創傷。這篇文章探討了受到家庭暴力所引發的精神疾病與心靈創傷,描述了對於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心靈創傷以及精神疾病的影響和困境。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如何嘗試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但無法獲得理解和幫助,希望引起社會的重視和關注。
Thumbnail
來自母親的辱罵和厭惡造成了內心的痛苦和孤獨感,導致了自傷和精神創傷。這篇文章探討了受到家庭暴力所引發的精神疾病與心靈創傷,描述了對於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心靈創傷以及精神疾病的影響和困境。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如何嘗試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但無法獲得理解和幫助,希望引起社會的重視和關注。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我只能說,孩子你受苦了,我無法幫你承受這些,所以接下來的路,我會陪你一起走。」 近日,看見朋友有些情緒困擾,所以來聊聊自我療癒。
Thumbnail
「我只能說,孩子你受苦了,我無法幫你承受這些,所以接下來的路,我會陪你一起走。」 近日,看見朋友有些情緒困擾,所以來聊聊自我療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