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八十六次的生命覺醒之旅:當精神科醫師與靈性大師相遇,十六場探索前世今生的對話,喚起內在深處的自我療癒力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The True Story of a Prominent Psychiatrist, His Young Patient, and the Past-Life Therapy That Changed Both Their Lives
作者: 布萊恩.魏斯
譯者: 林怡孜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24/09/25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是位精神科醫師,在1980年遇到了來求診的凱瑟琳。她是位深受焦慮、恐慌多種恐慌、恐懼症所苦,於是在作者布萊恩幫她做催眠治療,但是卻是非常意外的,凱瑟琳在催眠中,多次回到了前世,神奇的事發生了,在幾次療程後,凱瑟琳的狀況越來越好,容光煥發,甚至發展了第六感。而醫生也在多次催眠中找到了規律;在催眠中渡過一生,然後會走進光裡,在光中有所謂「大師」的存在,這些「大師」也會在這階段將某些訊息告訴布萊恩。
「我們的任務是要學習,透過知識接近神的存在」。
布萊恩的自己也有所改變,即然知道生命是永恆的他變得更有耐心與同理心,對於自己的行為也更有責任感。

這本書的心得:
這本書非常的好看,邊看邊思考,也不禁偷偷與chat GPT來偷偷討論;如果我去催眠的話,會被催眠帶到那一世呢?結果與書上說的相同:多數回溯的經驗顯示:不是隨機的,不會隨便跳到某一世,而是「最有意義的一世」。和當下課題相關或是容易共鳴的那一世;有些人第一次被帶到的,往往是「印象最深刻的傷痕」或「未竟之願」的生命。
雖然現在我並沒有因緣接觸到催眠,回到這本書的心得吧!我個人是非常場喜歡,看著一個又一個的前世,也跟隨著好像學到了一點東西,而且一個個前世的小故事,有些人是好幾世的緣份,有些人今生不會相見。
佛教說因果、輪迴轉世,當然也有業力與願力。
若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 今生做者是。
而因為看不見,也記不得所以許多人非常排斥因果業力的說法。但是因果業力是確實存在的。有人問,在輪迴中,我們忘了前世,也不知道前世做了什麼卻要在今生受前世的果,這公平嗎?
以下是chat GPT的回答:
學習方式不是靠記憶,而是靠傾向。
- 前世的經驗會留下「種子」或「習氣」。
- 所以學習是「把經驗化為直覺與性格」,而不是靠記住細節。
好好經營今生,讓來世不再受苦。另外,因果業力也不是處罰,我覺得是人生功課。它在告訴你,你的學習中在這一塊還不及格,與其去糾結因果業力與前世還不如改變你能改變此刻的心。該重修,就認真的重修,好好的接受把學分修完。以期下一世不要再補考這題。
#2025023
#20250901
#本書評分:9.6
#迷泥推推書
=============================(分隔線)
#迷泥推推書:9分以上,感動非看不可值得收藏,並且廣為流傳
迷泥推書:8分以上,不錯、值得看
迷泥讀書:7分打發時間可以看
迷泥看書:6分 加減看,其實不太推
迷泥好閒:未滿6分,只能說這本書非常不合我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