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還小的時候,每個星期天早晨,將我從睡夢中喚醒的,不是鬧鐘,而是父親那台老式吸塵器低沈的怒吼。
以前的我是個對居家環境可以說是有潔癖的人,我想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在小時候,被我爸爸一絲不苟的個性所影響。
翻開童年的秘密1,在我有記憶以來,爸爸媽媽還沒分居以前,家中的環境一直是由我爸爸在維持的。他從職業軍人退役,或許是軍中生活所帶給他的習慣,他不喜歡家中堆積太多東西,總是會將所有的物品分門別類收納好。而每個星期天的清晨是他的打掃時間,不管他前一天喝的有多醉,有多晚回到家,他還是會一早七點多就開始整理。
老家是四層樓的透天,在那個還沒有無線手持吸塵器和掃地機器人的年代,他會拖著一台笨重還需要插電的吸塵器,從頂樓遊戲室一路搬著吸塵器吸到一樓客廳,通常我會在這時被吸塵器巨大的聲響所吵醒。接著他會提著水桶與拖把,從一樓客廳拖地到頂樓,如果這時我從三樓房間要下樓吃早餐,他會叫我穿著室內拖先在拖把上踩一踩,才可以踏進他已經拖好的區域。最後他會從樓上開始清洗每一層樓的浴廁,直到一樓的廁所地板被拖得晶亮之後,他的打掃工作才算是結束,通常這時已經接近午餐時間。
長大後的我才逐漸明白,那份近乎偏執的潔淨,是他讓自己活在習慣的樣貌裡,藉此獲得安全感的方式。
爸爸媽媽分居之後,我也離開家裡去上了大學。從大一就在外面租套房的我,也延續了爸爸傳承給我的習慣,每個星期都會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間,並且跪在浴室地板用手刷洗每一塊磁磚。而這種愛乾淨的習慣衍生出來的潔癖,像是沒有洗澡換衣服不能上床,又或是回到家一定會先洗腳,都是那時的我放不下的堅持。
但是我很迷戀那種感覺,為生活建立秩序,就像為混亂的思緒找到安放的抽屜。在那個自己親手打造的一塵不染的空間裡,我有著滿滿的安全感,感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然而,生命自有它的軌道。一年的義務役軍旅生活、在澳洲當背包客的四年,都讓我學會與混亂共處。還記得在澳洲有一段時間,我還曾經睡在半夜會有老鼠爬上廚房檯面的老舊車屋裡。而和老婆婚後,特別是有了樂樂與多多之後,心中對於完美秩序的堡壘,更是被甜蜜的混亂溫柔地攻破。雖然我仍會每天晚上將客餐廳的地板吸過一遍,但忙碌的生活讓我們常常一個多月都無心維護居家環境,浴室的玻璃門上面已經有一層霧白的水垢,還有櫃子上的相框明顯堆積的灰塵。
現在當著全職奶爸,趁著樂樂多多上學的育兒空檔,我每天都會為居家環境做一些清潔保養。除了可以滿足自己潔癖的內心小宇宙,更希望可以協助樂樂與多多在成長的路上,家中有更多乾淨整潔的角落可以探索,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也可以引導他們建立生活的秩序感,滿足他們的安全感,為學習帶來更多體驗的樂趣。
或許,我們都繼承了原生家庭某些固執的習慣,然後在自己的旅程中,希望能將它轉化成屬於自己的模樣。
如果你也在人生的旅程中探索自我,也在育兒的過程裡學習成長,歡迎你加入我的《養樂多之旅》,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我會持續記錄下這段路途,留下每一份啟發與思維,也寫給每一位在混亂中,依然努力學習溫柔的你。

正值秩序敏感期的樂樂
延伸閱讀
1翻開童年的秘密|從軍人父親的嚴厲管教到自我和解:一位新手爸爸的育兒反思與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