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時,你是否看過這樣的畫面:一位媽媽,懷裡抱著熟睡的孩子,另一隻手還拎著藥袋,在昏黃的街燈下等著計程車。孩子的體溫還殘留著發燒的餘熱,而她的眼神裡既有鬆一口氣的釋放,也有「還要怎麼回家」的隱隱焦慮。這不是電視劇的片段,而是許多母親真實的日常。
當愛成為全部,疲憊也悄悄跟著來
母親的角色,往往是一個沒有休假的全職工作。當孩子還在襁褓中,每一次出門就像一場挑戰:嬰兒車、奶瓶、尿布包,還要隨時面對哭鬧。當孩子漸漸長大,新的課題接踵而至 ,課業輔導、課外活動、社交陪伴,母親總是第一個被需要的人。根據國健署的調查,台灣有超過 7 成的媽媽曾表示,在育兒初期感受到「孤立無援」。這種孤立感,不僅來自育兒資訊的不足,更來自於「缺乏支持」的現實。尤其在夜深人靜、醫院看診後、或是臨時狀況發生時,母親往往只能硬撐著,把所有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你可能也有過這樣的感覺,孩子的需求被滿足了,但你自己卻連坐下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身邊的人或許心疼你,卻很難真的在每一個時刻伸出援手。那一份「誰來接我回家」的孤單,常常只有母親自己知道。
偏鄉媽媽,更需要一段安心的路
如果說都市媽媽已經夠辛苦了,那麼偏鄉媽媽的處境,往往更令人心疼。以新竹縣尖石鄉為例,這裡山路蜿蜒、醫療資源稀少。當孩子生病,母親得抱著小孩,從部落坐車到市區醫院,單程就可能超過一個小時。遇到夜晚或惡劣天氣,這段路更是驚險萬分。
有的媽媽為了讓孩子看醫生,只能半夜摸黑下山;有的媽媽產檢後,還得忍著身體不適,搭乘不便的交通工具回家。這些場景在偏鄉並不少見,但外界往往難以看見。
其實,你也該有人守護
在我們社會裡,母親常常被期待是「超人」:要堅強、要有耐心、要懂得犧牲。但現實是,母親只是人。會累、會怕、會有無力的時候。
台大心理系一項《親職壓力研究》(2022)指出,當母親能獲得適度的支持與喘息,她在親子互動上的耐心與品質,都會明顯提升。換句話說,母親的安全感,不只是對自己的照顧,更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
因此,支持母親,不只是對「她一個人」好,更是對整個家庭、甚至對下一代的愛的投資。
安心媽媽專車計畫:把安全送到偏鄉
正因為看見這些不為人知的困境,至善基金會在新竹縣尖石鄉發起了「安心媽媽專車計畫」。這不只是提供一段交通路程,而是一份安心的陪伴。當母親需要帶孩子就醫、產檢、或在夜裡必須返家時,這台專車就是她的守護力量。司機經過專業訓練,不只是駕駛,更懂得體貼媽媽與孩子的需求。想像一下:當你或身邊的媽媽知道「有一段安全的車程等著自己」,那種安心感會是多麼不同。她不用再提心吊膽、不必再獨自承擔恐懼,而是能把注意力放回最重要的地方,有孩子的健康,與自己的平安。
我們可以一起做的事
這個社會,常常歌頌母親的偉大,但更需要的是具體的行動。透過群眾集資,你和我都能成為這份安心的一部分。每一筆支持,都是在告訴母親:「你不孤單,我們看見你了。」
母親不是天生的超人,她只是需要一段安心的路,讓愛得以延續。

#陪伴媽媽 #安心回家的路 #支持每位母親 #一起守護孩子 #偏鄉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