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因性休克新策略:多學科團隊與機械支持的介入時機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心因性休克新策略:多學科團隊與機械支持的介入時機

定義與不斷變化的病因學

心因性休克(CS)被定義為心臟功能障礙導致組織灌注不足的臨床狀況,表現為低血壓且對容量復甦無反應。典型的血流動力學特徵包括血壓低於 90、心臟指數(CI)小於 2.2,以及肺楔壓高於 15,並伴隨缺氧、少尿等灌注不足的臨床跡象。

雖然急性心肌梗塞(AMI)曾是導致 CS 的主要原因,但目前的趨勢顯示,急性發作的慢性心衰竭(HF)患者佔比已接近四成,與 AMI 引起的休克比例相當。無論病因如何,CS 的管理仍具挑戰性,且死亡率超過 50%,在過去半個世紀中幾無改善。

病理生理學重點與風險分級

在 CS 的病理生理學中,右心室(RV)的功能至關重要。右心室衰竭會導致靜脈壓力升高,並使室間隔移位,進而損害左心室的舒張期填充

值得注意的是,升壓藥物和正性肌力藥物的使用,會使乳酸水平迅速升高,並大幅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因此,醫界在 2019 年提出了一個分級系統(SKY 分類),將休克進程從「風險」分級至「極度危急」。其核心目標是避免患者從血流動力學休克轉變為代謝性休克

臨床資料顯示,休克持續的時間越長,死亡率便會隨之增加。在不同的休克表型中,心臟代謝型休克(Cardio-metabolic shock)的患者具有最高的死亡率。

機械循環支持與早期介入的效益

面對 CS,機械循環支持(MCS)設備的作用機制各異:

  • 主動式心室卸載(如 Impella)通過減少舒張末期容量來運作。
  • 體外膜肺氧合(ECMO)則屬於循環支持,但可能導致舒張末期壓力及容量增加。

傳統上,輔助設備常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後置放,但當代研究顯示,在 AMI 患者中,若能在 PCI 前置入 MCS,能顯著提升存活率。

一項突破性試驗證實,對於 CS 患者,臨時 MCS 可帶來 180 天全因死亡率的顯著降低。然而,這項效益必須與相應的風險相權衡,因為接受臨時 MCS 的患者,發生出血、肢體缺血、動脈血栓和感染的風險也顯著增加。

監測工具與多學科團隊的重要性

準確的監測對於指導治療至關重要。Swan-Ganz 導管能協助確認心臟受損的程度、指導藥物選擇,並判斷是否需要升級或撤除支持。此外,臨床醫師可利用軟體工具來快速評估患者的預後和分級。

歷史上,CS 照護面臨著缺乏治療指南、辨識延遲和照護破碎等障礙。為克服這些問題,建立系統性的多學科休克小組至關重要。

休克團隊需高度協作,利用即時通訊技術,迅速召集所有核心成員,在床邊共同制定決策。該醫院的經驗顯示,實施標準化協議後,整體生存率大幅提高。尤其是對於極度危急(SKY E 級)的患者,出院存活率可提高至 5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口氣看完醫學新知 (劍心風之痕的AI醫學知識庫)
25會員
284內容數
不定期發布與心臟學相關之醫學新知
2025/09/22
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的演進:從 Framingham 到 PREVENT 風險預測的目標與歷史脈絡 心血管疾病(CVD)風險預測是預防工作中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其核心目標有二:首先,識別出風險增加的個體;其次,利用此資訊對這些高風險群體進行干預。這一策略源於數十年前提出的「高風險預防」理念,旨在將資
2025/09/22
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的演進:從 Framingham 到 PREVENT 風險預測的目標與歷史脈絡 心血管疾病(CVD)風險預測是預防工作中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其核心目標有二:首先,識別出風險增加的個體;其次,利用此資訊對這些高風險群體進行干預。這一策略源於數十年前提出的「高風險預防」理念,旨在將資
2025/09/22
肥胖型 HFpEF:獨特表型、風險與治療新策略 肥胖與心臟衰竭的風險關聯 肥胖是發展心臟衰竭(HF)的獨立風險因子。數據顯示,女性和男性身體質量指數(BMI)每增加 1 點,患心臟衰竭的風險分別增加 7% 和 5%。這種風險的負擔幾乎完全由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臟衰竭(HFpEF)患者承擔。隨著肥胖程
2025/09/22
肥胖型 HFpEF:獨特表型、風險與治療新策略 肥胖與心臟衰竭的風險關聯 肥胖是發展心臟衰竭(HF)的獨立風險因子。數據顯示,女性和男性身體質量指數(BMI)每增加 1 點,患心臟衰竭的風險分別增加 7% 和 5%。這種風險的負擔幾乎完全由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臟衰竭(HFpEF)患者承擔。隨著肥胖程
2025/09/17
心腎代謝症候群的新型管理策略:非類固醇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的潛力 疾病複雜性與醛固酮的角色 在美國,心血管、腎臟與代謝性疾病的發生率極高,且這些病症常相互重疊。數據顯示,約有15%的成年人同時患有兩種以上的相關疾病,這突顯了其複雜性。醛固酮是腎上腺分泌的一種激素,主要受到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或血管收縮
2025/09/17
心腎代謝症候群的新型管理策略:非類固醇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的潛力 疾病複雜性與醛固酮的角色 在美國,心血管、腎臟與代謝性疾病的發生率極高,且這些病症常相互重疊。數據顯示,約有15%的成年人同時患有兩種以上的相關疾病,這突顯了其複雜性。醛固酮是腎上腺分泌的一種激素,主要受到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或血管收縮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根據台灣心臟學會和台灣高血壓學會的最新指引,低血壓(低於 90/60 毫米汞柱,mm Hg)通常被認為是良性的,因為它很少引起症狀。然而,部分低血壓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這表明某些身體部位未能獲得足夠的氧氣和營養豐富的血液供應。本文將探討低血壓何時會變得危險、應注意的症狀以及必要的護理措施。
Thumbnail
根據台灣心臟學會和台灣高血壓學會的最新指引,低血壓(低於 90/60 毫米汞柱,mm Hg)通常被認為是良性的,因為它很少引起症狀。然而,部分低血壓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這表明某些身體部位未能獲得足夠的氧氣和營養豐富的血液供應。本文將探討低血壓何時會變得危險、應注意的症狀以及必要的護理措施。
Thumbnail
您 在開玩笑嗎? 忽略健康的人,等於在與自己生命開玩笑
Thumbnail
您 在開玩笑嗎? 忽略健康的人,等於在與自己生命開玩笑
Thumbnail
投資不能帶有意識形態,咱們不會說都是美國經濟有問題,大陸就萬事OK...
Thumbnail
投資不能帶有意識形態,咱們不會說都是美國經濟有問題,大陸就萬事OK...
Thumbnail
心臟病是美國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導致「殘疾」(身體或心理的疾病或狀況,使人無法從事某些活動)的主要原因。
Thumbnail
心臟病是美國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導致「殘疾」(身體或心理的疾病或狀況,使人無法從事某些活動)的主要原因。
Thumbnail
分為兩種型態: 1.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阻塞」而導致腦細缺血。 2.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
Thumbnail
分為兩種型態: 1.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阻塞」而導致腦細缺血。 2.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
Thumbnail
「有位50多歲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因為重度冠狀動脈狹窄接受過多次心導管支架治療,但是冠狀動脈都反覆阻塞,且出現心臟衰竭的狀況,才終於決定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Thumbnail
「有位50多歲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因為重度冠狀動脈狹窄接受過多次心導管支架治療,但是冠狀動脈都反覆阻塞,且出現心臟衰竭的狀況,才終於決定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Thumbnail
先進性血管性傷口是一種複雜的慢性傷口,需要多學科團隊合作的綜合治療。及早發現、進行詳細血管評估和適當的藥物和手術治療對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素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提高對這個問題的認知,建立完善的護理標準,加強教育宣傳,以減輕這類傷口帶來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先進性血管性傷口是一種複雜的慢性傷口,需要多學科團隊合作的綜合治療。及早發現、進行詳細血管評估和適當的藥物和手術治療對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素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提高對這個問題的認知,建立完善的護理標準,加強教育宣傳,以減輕這類傷口帶來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心房顫動發作時可能沒有症狀,但是容易造成中風,最好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請心臟科醫師來說明!
Thumbnail
心房顫動發作時可能沒有症狀,但是容易造成中風,最好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請心臟科醫師來說明!
Thumbnail
心悸、胸悶應該是急診裡面最常見的一種疾病了,而我的經驗裡面,只要不是胸口疼痛不已,造成人非常不舒服,患者通常都可以忍很久,所以最後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尤其是中壯年、老年等患者,這樣情況真的不可以大意。
Thumbnail
心悸、胸悶應該是急診裡面最常見的一種疾病了,而我的經驗裡面,只要不是胸口疼痛不已,造成人非常不舒服,患者通常都可以忍很久,所以最後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尤其是中壯年、老年等患者,這樣情況真的不可以大意。
Thumbnail
約每十萬人會有 50 至 100 個發生心因性猝死 最重要的疾病因子:第一名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第二是擴張型心肌病變,第三是肥厚型心肌病變性
Thumbnail
約每十萬人會有 50 至 100 個發生心因性猝死 最重要的疾病因子:第一名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第二是擴張型心肌病變,第三是肥厚型心肌病變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