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留飲者,脅下痛引缺盆,欬嗽則輒已。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脈沉者有留飲。
「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心下指的是胃的地方,胃裡面的水飲太多,無法排除掉時,後背相對應位置的地方就會冰冷如巴掌般大小,還記得小青龍湯證是表寒裡寒,後背兩肩胛骨之間也會寒冷,而胃裡面有冷水造成的背寒是在兩間胛骨的下方區域,大約在T9、T10處,兩者略有不同。「留飲者,脅下痛引缺盆,欬嗽則輒已」,正常飲食中的水液,水在胃裡面被氣化上行,進入小腸的津液被吸收後,在脾臟的運化下,往上進入上焦,而肺主皮毛,將水、津液送往全身皮表,一部分變成汗水排出體外,一部分會再次回流進入腸胃中,在頭面的冷水會往下走腎臟進入膀胱,可回收利用的水會再次從膀胱氣化進入肝臟。我們看一下經方家曹穎府的說明:如果下焦不通,水就會積停在腰部而痛引缺盆,咳嗽會更痛,所以不敢隨便打噴嚏,為使胸痛能夠得以緩解或者減輕,「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此為支飲之十棗湯證,肺裡面積水嚴重,胸陽微弱而無法流汗,水就會停在橫膈膜之上,阻礙肺臟出納之氣,所以呼吸短促,津液無法進入上焦,所以會口渴但喜熱飲(上焦是寒的)。臨床上水積停在下焦時,病人會口渴,水積停在上焦時,上焦有寒反而不會口渴,所以胸中有有留飲,比如十棗湯證肺中積水,理論上是不會口渴的,除非患者血脈中的水變少了,才會出現渴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