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序列風險」?退休最大的敵人不是市場,而是報酬的順序,從風險根源設計一套能陪我們到120歲的計畫

更新 發佈閱讀 16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想像有兩位剛退休的人,Alex與Jamie。他們的人生劇本幾乎完全相同:都在65歲退休,都辛苦累積了一千萬元的退休金,也都計畫在接下來的三十年,每年固定從戶頭裡領出四十萬元來支付生活開銷。他們投資在完全一樣的全球股票市場,也非常幸運地在三十年的退休生涯結束時,兩人的投資組合平均年化報酬率,不多不少,正好都是聽起來還不錯的7%。


唯一的不同,是他們兩人遇到市場好壞的「出場順序」。


Alex的運氣很差,退休後的前五年,市場慘淡,每年報酬率都是負的,之後市場才迎來大反彈。而Jamie的運氣正好相反,他退休的前五年市場一片榮景,之後才遇到下跌。同樣的起點,同樣的終點,同樣的平均報酬,但結局卻有著天壤之別:三十年後,Jamie的戶頭裡依然留有一大筆錢,可以安享晚年;而Alex的退休金,卻在第二十六年就提前耗盡,陷入了無錢可用的困境。


這不是虛構的故事,這是每一位退休者都可能面臨的殘酷現實。


這個決定了Alex與Jamie不同命運的隱形殺手,就是所謂的「序列報酬風險」,或簡稱「序列風險」。這個風險告訴我們,對於一個需要持續從中提款的投資組合來說,報酬的「平均值」可能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重要,真正致命的是「壞運氣」是不是在最脆弱的時候第一個來敲門。


序列報酬風險:為何同樣的平均報酬,卻有兩種退休命運?


序列風險的數學本質,其實是「負複利」與「固定提款」之間的一種毀滅性共振。


在我們職涯的「資產累積期」,市場的短期波動反而是朋友,因為我們是「淨買入者」,每一次的下跌,都讓我們手上的資金能買到更多、更便宜的資產份額,這種時候的下跌對我們來說都是買入的機會。但在退休後的「資產提領期」,我們的角色一百八十度轉變,成了「淨賣出者」,這時市場波動就從朋友,變成了最可怕的敵人。


當市場在你退休初期就遭遇連續的負報酬,你的千萬本金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就縮水到七百萬。但為了生活,你依然需要從中提領固定的四十萬(假設為最低生活需求),這筆提款佔你總資產的比例,就從原本的4%飆升到了5.7%。


你等於是在資產最便宜、最不該賣的時候,被迫賣掉了更大比例的一塊肉。這個行為,會永久性地、不可逆地削減你用來等待市場復甦的本金。就算後續市場迎來了報復性反彈,你那變得更小的本金,也再也追不回原本應有的高度。這就是Alex的悲劇所在,他的計畫,在退休初期的那幾年,就已經受到了無法彌補的內傷。


不只是報酬順序,還有「通膨順序」的隱形殺手


這個關於「順序」的風險,其實還有一個更隱蔽、更陰險的變體。這正好也深化了我們之前聊過的「實質報酬」概念,當時我們關注的是通膨的長期侵蝕,但現在我們要看到通膨的「短期突襲」同樣存在著序列風險。


我把這個稱為「通膨序列風險」。它的意思是在退休初期所在的經濟體剛好遇到連續的惡性通膨。


大家應該還記得前兩年歐美國家那種近10%的恐怖通膨,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通膨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的「不可逆性」,一次10%的通膨,會讓所有物價永久性地站在一個新的、更高的台階上,它不像股價,可以期待有「漲回來」的一天。


這種通膨的突襲,會對退休提款計畫造成雙重打擊。一方面因為物價上漲,可能被迫需要提領比預期更多的錢來應付生活,好比說計畫領四十萬,但實際需要四十五萬。另一方面,高通膨往往伴隨著央行的升息,這又會讓投資組合中用來避險的「債券」部位價格下跌。


這種資產與負債(生活開銷)兩端同時惡化的狀況,會極大地加速本金消耗,其破壞力完全不亞於一場股災。


高股息策略的致命盲點:「股價與股息」的雙殺風險


這個序列風險的觀念,對於許多習慣「以股養老」的台灣投資人來說尤其需要被正視。很多人喜歡存高股息ETF或金融股,依賴它們每年看似穩定的5-6%配息,來當作退休後的主要現金流。這個策略在承平時期看似美好,但在面臨系統性風險時卻可能存在一個致命的盲點。


在像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那樣的系統性危機中,市場面臨的不只是普遍性的股價暴跌,更可能是企業獲利的大幅衰退。當企業賺不到錢,它們自然會選擇削減甚至取消股息的發放。


這會導致高度依賴股息的退休人士,面臨「股價」與「現金流」的雙重打擊,也就是所謂的「股價與股息雙殺」。資產總值大幅縮水,同時賴以為生的現金流也跟著斷炊,這會迫使在最糟糕的時機賣掉已經嚴重虧損的股票來換取生活費,完美地落入了序列風險最惡劣的陷阱之中。


傳統解方的反思:為何水泥鞋跑不了馬拉松?


好了,既然序列風險這麼可怕,那該如何應對?傳統的理財規劃教科書,給了我們一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答案,像是「退休滑行路徑」(Glide Path),也就是隨著年齡增長,慢慢降低股票比例,增加債券比例;或是「現金水桶策略」(Bucket Strategy),在戶頭裡保留幾年份的現金,以便在市場下跌時,不用賣股票。


這些方法的邏輯都是為了降低退休初期的投資組合波動,進而減緩序列風險的衝擊。


但一些更深入的研究卻發現這些方法可能弊大於利。原因在於從一個長達三十年、甚至更長的退休生活來看,通膨對我們購買力的長期侵蝕,是一個比短期市場波動更根本、也更致命的風險。而現金和名目債券雖然短期內價格穩定,但它們的長期實質報酬極低,是抵禦通膨最差的工具。


當我們為了追求短期的「價格穩定」,而過度配置這些低回報資產時,我們其實是犧牲了整個投資組合長期「戰勝通膨」的能力。


羊羹我自己有個比喻,這就好比說我們為了怕出門時被路上的小石子絆倒,所以決定穿上一雙極度笨重、但非常防滑的水泥鞋。這雙鞋確實能讓我們在走前幾步路時非常穩,但如果我們要走的是一場長達三十年的馬拉松,這雙鞋的沉重,幾乎注定會讓我們在中途就筋疲力竭,最終無法抵達終點。


以債抗通膨?一個看似完美的策略,以及它在退休期的現實門檻


聊到通膨,有些更進階的觀點會提出,可以善用「優質債務」來對抗通膨。這個邏輯是,通膨會讓「錢」的實質購買力下降,這對「債權人」不利,但對「債務人」卻是一件好事。


因為我們借到的是今天購買力還很強的錢,而未來要償還的,卻是購買力已經被侵蝕的、比較「薄」的錢。最經典的操作就是在資產累積期,利用長天期的固定利率房貸,來鎖定一個硬資產,讓資產價值跟著通膨水漲船高,而負債的實質價值卻被通膨悄悄吃掉。


這個策略理論上非常完美,但它在「退休期」卻面臨著極高的現實門檻。就像我們上次聊到的,退休人士因為沒有了主動的薪資收入,在銀行眼中風險較高。


就算我們敢借,銀行也未必敢撥款。銀行普遍採用的「年齡 + 貸款年限 ≤ 75」這類不成文的公式,基本上就限制了退休人士想從零開始,利用新的長期債務來進行財務操作的可能性。這個管道對多數人來說,在退休那一刻就已經被關上了。


---羊羹學堂訂閱牆預備處---


解方一:改變提款行為,而非改變資產配置


那麼如果傳統的避險策略有缺陷,進階的財務操作又有門檻,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一些新的研究給出了一個極具顛覆性的思考方向:問題的核心或許不在於我們的「資產配置」,而在於我們「提款的行為」。


這個觀點認為序列風險之所以會造成災難,根源在於我們「僵固的提款行為」。我們試圖從一個本身就充滿變數的資產池中,去抽取一個固定不變的現金流,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與其花費心力去調整資產的比例不如讓我們的提款規則本身,就變得更有彈性。與其說是「序列報酬風險」,不如更精準地稱之為「序列提款風險」,因為報酬的順序我們無法控制,但提款的紀律卻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


解方二:從「固定百分比」到「護欄策略」的演化


如何讓提款變得有彈性?一個最直觀的方法,就是從傳統的「4%法則」(提領初始本金的4%,之後跟隨通膨調整),轉變為「固定百分比提領法」(每年都提領「當下」總資產的4%)。


這個方法從數學上就保證了我們的資產永遠不會歸零,因為我們永遠只領取剩下資產的一部分。當市場上漲,資產變多我們就自動為自己加薪;當市場下跌,資產縮水我們就自動減薪,與市場共體時艱。


這個方法雖然從根本上解決了破產風險,卻也帶來了另一個極端的挑戰:退休收入的劇烈波動。一年領一百萬,隔年可能只剩五十萬,這種雲霄飛車式的現金流,對多數人來說,在心理上和生活規劃上都難以承受。


為了讓這個策略更具人性,金融研究者們設計出了一種更圓融的「護欄策略」(Guardrail Method)。它的核心原則不變,一樣是每年提領資產的一個固定百分比,但它為每年的提款「金額」,設定了增減的上下限,好比說「今年的提領金額,跟去年相比,增加不得超過5%,減少不得超過3%」。


這個「護欄」機制,像是一個避震器,它既保留了計畫的彈性,又大幅平滑了我們實際拿到手的現金流,避免我們的生活品質出現毀滅性的波動,是一個兼具了數學理性與人性關懷的進化版策略。


解方三:一個幾乎免疫風險的策略,以及它高昂的代價


除了讓提款更有彈性,還有沒有其他更釜底抽薪的辦法?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回歸到我們更早之前討論過的「安全邊際」概念上,也就是在遊戲開始前,就為自己準備超厚的血條。


打個比方,如果我們計算出,退休後每年需要四十萬的開銷,傳統4%法則需要我們準備一千萬的本金。但如果我們為自己設立一個更高的目標,創造一個「現金流緩衝區」,讓我們的投資組合每年能穩定產生六十萬的現金流,但我們依然只花四十萬。這多出來的二十萬,就是我們的安全邊際,我們可以將它重新投入市場。


在這個模式下我們等於還在持續地工作與投資,角色依然是「淨買入者」。只要市場的下跌,沒有讓我們的現金流縮水超過三分之一,我們就永遠不需要動用到本金。


這個策略,幾乎可以完全免疫傳統的序列風險。但它的代價也是極其高昂的,那就是我們必須在退休前,想辦法累積一個比原先目標高出至少50%的龐大資產。這又回到了那個最根本的問題:我們該如何有效地累積資本?這又需要我們活用之前提過的「三大拉桿」:提高儲蓄、延長時間、或是調整目標。


這個方法唯一的問題點在於,即使我們拉開了近33%的安全邊際,在歷史上確實崩跌低谷距離高點33%的時間非常非常短,我們有能力拉到兩倍資金再退休50%安全邊際更幾乎免疫了市場的系統風險,但是我們仍然無法確保自己在市場不景氣時有餘裕再投入,會幾乎在市場榮盛時期買入股票。羊羹覺得這個時候的自身選股策略可能會比去投資ETF重要很多很多。


終極挑戰:當我們活到120歲,但腦袋不再靈光時怎麼辦?


好了,假設我們已經透過上述的策略,設計出了一個近乎完美的退休提款計畫。但這裡還有最後一步,一個最充滿人性、也最常被忽略的終極風險:認知退化。


一個再怎麼精算、需要每年打開Excel重新計算的「最佳化」策略,如果在他最需要被執行的那一天,因為執行者本人,也就是八、九十歲的我們,記憶力衰退、心力交瘁而無法被執行,那這個策略的價值就是零。一個好的退休計畫,不只需要在數學上可行,更需要在行為上「防呆」。


從「最佳化策略」到「極簡化系統」的轉變


面對這個終極挑戰,我們的思考就必須從設計一個「策略」,轉變為設計一個能自動或半自動運行的「系統」。一個我們在頭腦最清楚的現在,就打造好,然後能讓未來的自己,甚至是家人,可以憑著極度簡單的規則就去遵循的系統。


這時候,一些之前因為「數學上非最佳」而被我們暫放一旁的策略,反而可能因為它們的「簡潔性」而重新具備了價值。


好比說,「水桶策略」,它的價值不在於數據回測,而在於它的直觀與心理安定效果,它將複雜的決策簡化為「今年市場好不好?」這個簡單問題。


另一個更極致的作法是在退休初期,就拿出一部分的資產,去購買能提供終身穩定現金流的「通膨連結年金」,為自己打造一個永不貶值、也完全不用管理的「退休金底盤」。


而整個系統的基礎依然必須是一個永不熄火的「增長引擎」。鑑於我們這代醫學的進步後可能會活到120歲(人類這個物種壽命極限預期在130上下),一個長達五六十年的退休期,意味著通膨才是我們最根本的敵人,如果退休後的未來都維持著穩定的健康溫和通膨,年化2%的通膨率在五十年後也會將五百元一天的伙食費變成1345元,光吃飯一年就要五十萬。


我們的投資組合中,必須永遠保有一個相當高比例的、分散在全球的股票部位,因為這才是唯一在歷史上被證明,能夠長期、穩定地提供顯著「正實質報酬」的資產類別。


我們需要的不是完美的策略,而是一個有韌性的系統

一個真正好的退休計畫,或許不是回測數據最漂亮的那一個,而是那個足夠好 (Good Enough),能讓我們安然度過風暴;也足夠簡單 (Simple Enough),能讓我們在記憶模糊時,依然能輕易遵循的計畫。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陪伴我們終老、充滿韌性的個人化財務生態系統。



文章重點回顧:關於序列風險與退休提款的QA總結

  • Q1: 到底什麼是「序列報酬風險」?
  • A: 它指的是,在需要定期從投資組合提款的「退休期」,投資報酬發生的「順序」會對計畫的成敗產生巨大影響。即使長期平均報酬率相同,若在退休初期就遭遇連續的市場下跌,會因為被迫在低點賣出資產,而對本金造成難以彌補的永久性傷害,最終可能導致退休金提前耗盡。


  • Q2: 傳統上用來降低風險的「股債配置」或「現金水桶」,為何可能不是最佳解?
  • A: 因為這些策略,為了追求短期的價格穩定,而配置了過多長期實質報酬率極低的現金或債券。在長達數十年的退休期間,這些資產的購買力,會被通膨嚴重侵蝕,反而可能導致整個計畫因「成長動力不足」而失敗。這是一種為了躲避短期波動,卻撞上長期通膨冰山的風險。


  • Q3: 面對序列風險,什麼是更根本、更有效的應對方式?
  • A: 更根本的解方,是從改變「僵固的提款行為」著手,也就是採納「彈性提款策略」。與其試圖控制無法預測的市場,不如讓我們自己的開銷,能對市場狀況做出反應。透過像是「護欄策略」這種動態調整機制,或是建立強大的「現金流緩衝區」,都能大幅降低在市場低點侵蝕本金的風險,從而建立一個更有韌性的退休系統。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希望可以順手幫我點個愛心❤️、追蹤羊羹學堂或分享出去,讓這些想法能幫助到更多人。


我一直相信投資不只是數字,更是知識和實踐的累積。我的存股紀錄,是想分享背後的思考過程,而不是單純的報明牌。希望這些真實的經驗,能陪著你找到自己的投資步調。

👉 羊羹的核心存股策略

如果我的分享曾帶給你一點收穫,希望能邀請你訂閱【羊羹學堂】,你的支持是我能繼續專心研究、分享好內容的最大暖流,有機會的話羊羹想透過大家一天一元的幫助成為專職作家。

👉點這裡訂閱,我們一起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74會員
427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迷途的羊羹的其他內容
2025/09/29
每次看到 0050正2 那驚人的績效,是不是都覺得自己的穩健投資有點跟不上時代?羊羹我花了很多時間,深入鑽研了這類工具在高報酬表象下的魔鬼細節,從波動耗損的數學陷阱,到無法估值的哲學衝突。這一場關於風險、紀律與自我認知的思辨,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找到那條能讓自己走得最長、最安穩的投資道路。
Thumbnail
2025/09/29
每次看到 0050正2 那驚人的績效,是不是都覺得自己的穩健投資有點跟不上時代?羊羹我花了很多時間,深入鑽研了這類工具在高報酬表象下的魔鬼細節,從波動耗損的數學陷阱,到無法估值的哲學衝突。這一場關於風險、紀律與自我認知的思辨,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找到那條能讓自己走得最長、最安穩的投資道路。
Thumbnail
2025/09/22
那個聽起來很美的「10%報酬率」,真的能讓我們安穩退休、吃到四十年後那碗熱騰騰的陽春麵嗎?羊羹我最近一直在反覆思索這個問題,發現數字背後藏著許多我們忽略的細節。或許,真正的安全感,並非來自於一個完美的市場預期,而是來自於我們對現實的清醒認知,以及為自己建立的強韌財務結構。
Thumbnail
2025/09/22
那個聽起來很美的「10%報酬率」,真的能讓我們安穩退休、吃到四十年後那碗熱騰騰的陽春麵嗎?羊羹我最近一直在反覆思索這個問題,發現數字背後藏著許多我們忽略的細節。或許,真正的安全感,並非來自於一個完美的市場預期,而是來自於我們對現實的清醒認知,以及為自己建立的強韌財務結構。
Thumbnail
2025/09/15
許多朋友或許都和我一樣,經歷過在股市中付出慘痛學費的時期,羊羹我也是如此。為什麼我們精心研究、滿懷信心地選股,長期下來的結果卻總是不如人意?這是一段從慘痛教訓中逐步摸索出一套個人投資哲學的思考過程,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找到在市場中安身立命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9/15
許多朋友或許都和我一樣,經歷過在股市中付出慘痛學費的時期,羊羹我也是如此。為什麼我們精心研究、滿懷信心地選股,長期下來的結果卻總是不如人意?這是一段從慘痛教訓中逐步摸索出一套個人投資哲學的思考過程,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找到在市場中安身立命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中年時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事業、家庭、子女教育、奉養父母、退休等多重責任同時來臨,理財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配角,而是攸關人生下半場生活品質的關鍵。如何建立正確的理財觀,規劃滿足人生階段需求、以及自己的投資風格,並避開常見的理財誤區,是現階段非常重要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中年時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事業、家庭、子女教育、奉養父母、退休等多重責任同時來臨,理財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配角,而是攸關人生下半場生活品質的關鍵。如何建立正確的理財觀,規劃滿足人生階段需求、以及自己的投資風格,並避開常見的理財誤區,是現階段非常重要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一、162頁:   “股票市場也受到一些人青睞,但股票起起落落,上沖下洗,對老年人的心臟健康有時可能衝擊太大,萬一像台灣以前的股票市場連續十九天無限量崩盤,老人家受不了那樣的打擊,可能一命嗚呼,划不來。”   高利潤,高風險,股市利潤高,風險也高,比較不適合老年人。
Thumbnail
一、162頁:   “股票市場也受到一些人青睞,但股票起起落落,上沖下洗,對老年人的心臟健康有時可能衝擊太大,萬一像台灣以前的股票市場連續十九天無限量崩盤,老人家受不了那樣的打擊,可能一命嗚呼,划不來。”   高利潤,高風險,股市利潤高,風險也高,比較不適合老年人。
Thumbnail
回顧過去,年輕時的財富自由只是一種自我安慰。隨著年紀增加,規劃退休生活也愈顯重要,了解到通膨危機與退休金之微薄,開始踏上了理財之路。文中提供年增率與活存定存之利率資訊,以及物價指數與退休金計算之參考連結。
Thumbnail
回顧過去,年輕時的財富自由只是一種自我安慰。隨著年紀增加,規劃退休生活也愈顯重要,了解到通膨危機與退休金之微薄,開始踏上了理財之路。文中提供年增率與活存定存之利率資訊,以及物價指數與退休金計算之參考連結。
Thumbnail
探討投資者面對市場波動時的思考與行為,提醒要檢視自身的知識儲備、自律與決策品質,以避免短暫風光後的虧損。 強調持續超越大盤者通常難以企及,並提醒投資人要重視對手的強大,以及隱藏在市場裡的真正意圖。
Thumbnail
探討投資者面對市場波動時的思考與行為,提醒要檢視自身的知識儲備、自律與決策品質,以避免短暫風光後的虧損。 強調持續超越大盤者通常難以企及,並提醒投資人要重視對手的強大,以及隱藏在市場裡的真正意圖。
Thumbnail
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者在人力資源市場上的性價比會逐漸下降。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現象,也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現實。本文將探討為什麼這種情況會發生,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通過投資將現有收入轉化為未來的財務保障。
Thumbnail
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者在人力資源市場上的性價比會逐漸下降。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現象,也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現實。本文將探討為什麼這種情況會發生,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通過投資將現有收入轉化為未來的財務保障。
Thumbnail
資產配置的關鍵步驟和建議:確認年齡、設定退休目標、指數化投資、設定提領率、評估現有資產、確定投資金額、股債配置比例和柏格建議。這些措施有助於投資者建立穩健的投資計劃,平衡風險與收益,達成長期財務目標。
Thumbnail
資產配置的關鍵步驟和建議:確認年齡、設定退休目標、指數化投資、設定提領率、評估現有資產、確定投資金額、股債配置比例和柏格建議。這些措施有助於投資者建立穩健的投資計劃,平衡風險與收益,達成長期財務目標。
Thumbnail
在上篇中,作者提到「風險」在投資中的重要性,並且建議了避開非系統風險及緩解投入時間的心理壓力,以數據表明在基金中,選擇用較低的成本涵蓋越多市場的「選購心法」才能在長期投資下穩健成長。 接下來,作者針對選擇市場這個議題提出數個問題,第一個便提到了資產配置中大家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我該選擇什麼市場」,作
Thumbnail
在上篇中,作者提到「風險」在投資中的重要性,並且建議了避開非系統風險及緩解投入時間的心理壓力,以數據表明在基金中,選擇用較低的成本涵蓋越多市場的「選購心法」才能在長期投資下穩健成長。 接下來,作者針對選擇市場這個議題提出數個問題,第一個便提到了資產配置中大家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我該選擇什麼市場」,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照著自己的退休計畫和目標一步步前進後,好不容易達到退休目標,想說總算可以開始享受自己的退休人生,但是現實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因為退休後的運氣決定你的退休生活,有可能變得更好也有可能變得更壞,你可能會想說我都存到目標的金額了,為什麼運氣會影響退休品質呢?原因就在於退休後報酬的順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照著自己的退休計畫和目標一步步前進後,好不容易達到退休目標,想說總算可以開始享受自己的退休人生,但是現實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因為退休後的運氣決定你的退休生活,有可能變得更好也有可能變得更壞,你可能會想說我都存到目標的金額了,為什麼運氣會影響退休品質呢?原因就在於退休後報酬的順序
Thumbnail
退休規劃不僅涉及投資理財,還需要考慮退休生活帳戶、醫療保健帳戶、長期照顧帳戶和資產傳承帳戶。除了投資理財外,透過醫療險、長照險等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規劃退休生活。
Thumbnail
退休規劃不僅涉及投資理財,還需要考慮退休生活帳戶、醫療保健帳戶、長期照顧帳戶和資產傳承帳戶。除了投資理財外,透過醫療險、長照險等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規劃退休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