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見聞|破解「台灣失敗論」:全民守護的十點行動綱領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簡稱IORG)最新報告《台灣失敗論和民主的信心危機》指出:「台灣失敗論」是一套中國長期結合時事、宣稱台灣弱小無能必定失敗的假資訊操弄論述,目的在削弱台灣國民信心,使台灣人認為必須依靠中國。

這份 IORG 的研究提醒得很尖銳——「台灣失敗論」並不是單一的口號,而是一套持續、系統化的敘事工程,結合外交、國防、經濟、民主各層面來營造「台灣不行」的印象。要應對這類認知戰,個人認為台灣朝野可以從幾個方向努力。 一、政策層面的回應 1. 強化戰略韌性:政府需要在外交、國防、經濟、民主等層面持續展現具體成果。例如推動與友邦合作、提升國防自主能量、保持經濟創新優勢、鞏固法治與民主機制。這些成果要用可被驗證的數據與實績呈現,以抵銷「台灣不行」的論調。 2. 資訊安全與媒體素養:設立跨部會協調機制,快速偵測、揭露並澄清假訊息。同時推動中小學與社會教育的「媒體識讀」課程,讓公民懂得辨別資訊來源,減少被情緒化敘事操弄。 3. 多元管道的對外發聲:外交與國際傳播要積極主動,將台灣的成就與經驗翻譯成國際社會能理解的語言與案例,避免讓中國的單一話語壟斷國際敘事。 二、社會心理的調適 1. 建立集體自信:報告點出「缺乏自信」與「認同矛盾」是被滲透的弱點。朝野都應更重視國內社會的心理建設,透過教育、文化與公共討論,讓台灣人知道「我們已經在許多領域走得很前面」。 2. 避免內耗與惡鬥:政治對立如果演變成全面否定,就容易被外部勢力利用。雖然競爭不可避免,但在面對外部威脅時,朝野至少要維持「守護民主自由」的底線共識。 3. 強化危機教育:民眾必須熟悉戰爭、經濟、外交等面向的挑戰與應對之道。不是製造恐慌,而是培養冷靜、務實的危機應對態度。 三、個人與媒體的責任 1. 媒體把關:台灣媒體應該提高查證標準,避免成為中國敘事的轉播站。新聞自由與責任應並行,媒體識讀平台與第三方事實查核機制要持續壯大。 2. 公民自我防護:每位使用者要意識到「點讚、分享」就是在傳播立場。避免無意間幫助認知戰敘事擴散。 3. 社群平台監管:政府應與 TikTok、Facebook、YouTube 等平台要求更透明的內容審核機制,同時也要研究去中心化的資訊生態,降低被單一平台左右的風險。 四、長遠的文化戰略 1. 鞏固民主價值的自我敘事:台灣要主動講自己的故事,而不是被動回應中國的話語。民主制度的韌性、社會的多元共融、科技與文化的創新,都是能激勵民心的題材。 2. 建構「台灣成功論」:與其陷在「中國說台灣失敗」的被動防守,不如朝野與民間共同推廣「台灣能夠並且正在成功」的案例,持續翻轉敘事框架。

五、朝野應對中國認知戰的〔十點行動綱領〕

中國長期推動「台灣失敗論」,藉由外交、國防、經濟、民主等面向,不斷營造台灣政府無能、台灣必將失敗的印象。這是赤裸裸的認知作戰,目的在削弱我們的信心,使我們以為只能依靠中國。面對這樣的認知挑戰,台灣朝野必須採取行動。 第一,我們要展現戰略韌性,在各領域拿出真實的成績,以實績駁斥謊言。 第二,要建立跨部會的資訊安全機制,快速揭露與澄清假訊息。 第三,推動全民媒體識讀教育,讓公民能分辨真假資訊。 第四,積極向國際社會發聲,讓世界聽見台灣的故事。 第五,建立集體自信心,知道台灣不是弱者,而是區域中堅。 第六,朝野即使競爭,仍需守住民主自由的底線,不給外部勢力可乘之機。 第七,強化危機教育,讓人民冷靜、務實地面對挑戰。 第八,提升媒體查證標準,避免淪為外來敘事的傳聲筒。 第九,每一位公民要自覺,「點讚、分享」就是立場的傳播,切莫幫敵人放大謊言。 最後,第十,我們要共同建構「台灣成功論」,以自身的成就翻轉中國的失敗敘事。 總而言之台灣需要的不只是防守,而是需要自信的敘事主動出擊。唯有全民一心,政府、社會、媒體、公民各盡其責,我們才能在認知戰中站立得穩,並向世界展現一個成熟、堅韌、成功的民主台灣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7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9/23
在這座山嶺之國,古老的河流穿過峭壁與溫潤的山谷,尼泊爾再次提醒世界:被壓迫的人民不會永遠沉默。2025年9月,尼泊爾的年輕世代——Gen Z,以驚人的勇氣與決心,掀起了一場反腐、要求公正與透明、捍衛言論自由的運動。這不只是一場政治風暴,更是一道曙光,昭示著自由世界與權威主義、極權制度之間的根本分野。
Thumbnail
2025/09/23
在這座山嶺之國,古老的河流穿過峭壁與溫潤的山谷,尼泊爾再次提醒世界:被壓迫的人民不會永遠沉默。2025年9月,尼泊爾的年輕世代——Gen Z,以驚人的勇氣與決心,掀起了一場反腐、要求公正與透明、捍衛言論自由的運動。這不只是一場政治風暴,更是一道曙光,昭示著自由世界與權威主義、極權制度之間的根本分野。
Thumbnail
2025/09/20
2025年9月,波蘭與波羅的海三國成為歐洲安全的焦點。俄羅斯藉由無人機侵入、戰機挑釁與電子干擾,加強對北約東翼的壓力。這些事件非全面性戰爭,卻構成「灰色地帶」行動,測試北約的警戒反應與政治決心。
Thumbnail
2025/09/20
2025年9月,波蘭與波羅的海三國成為歐洲安全的焦點。俄羅斯藉由無人機侵入、戰機挑釁與電子干擾,加強對北約東翼的壓力。這些事件非全面性戰爭,卻構成「灰色地帶」行動,測試北約的警戒反應與政治決心。
Thumbnail
2025/09/19
2025 年 9 月 10 日,保守派活動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猶他谷大學校園演講時遭槍殺,震動全美。此一針對個人的暴力悲劇,很快延伸為教育界的輿論風暴——部分教師在社群媒體上以嘲諷乃至「慶祝」的語氣回應,隨即引發多州調查與懲處。這一事件不僅凸顯政治極化的危險,更揭開美國
Thumbnail
2025/09/19
2025 年 9 月 10 日,保守派活動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猶他谷大學校園演講時遭槍殺,震動全美。此一針對個人的暴力悲劇,很快延伸為教育界的輿論風暴——部分教師在社群媒體上以嘲諷乃至「慶祝」的語氣回應,隨即引發多州調查與懲處。這一事件不僅凸顯政治極化的危險,更揭開美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Thumbnail
總算有一本,挑明了假設「台海發生戰爭」的小說。 小說以後設的手法,創作五篇在2047年「獨立戰爭」後20年的短篇小說。
Thumbnail
總算有一本,挑明了假設「台海發生戰爭」的小說。 小說以後設的手法,創作五篇在2047年「獨立戰爭」後20年的短篇小說。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美國國務院發布2023年人權報告,直指台灣在新聞自由、性別平等及原住民權益等領域存在人權軟肋,尚待重視改革。儘管台灣標榜民主自由,但報告指出,台灣仍有部分媒體因企業在中國版圖而自我審查、言論案件涉訴訟構成誹謗罪、執政黨內部女性遭性騷擾卻反被譴責,凸顯新聞從業者在職場仍面臨職業風險。
Thumbnail
美國國務院發布2023年人權報告,直指台灣在新聞自由、性別平等及原住民權益等領域存在人權軟肋,尚待重視改革。儘管台灣標榜民主自由,但報告指出,台灣仍有部分媒體因企業在中國版圖而自我審查、言論案件涉訴訟構成誹謗罪、執政黨內部女性遭性騷擾卻反被譴責,凸顯新聞從業者在職場仍面臨職業風險。
Thumbnail
我真心愛台灣。 台灣的自由與民主是前人的努力,我們必須維持,後人若只懂享受,再經歷就難以挽回。
Thumbnail
我真心愛台灣。 台灣的自由與民主是前人的努力,我們必須維持,後人若只懂享受,再經歷就難以挽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