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山嶺之國,古老的河流依舊穿過峭壁與溫潤的山谷,尼泊爾再次提醒世界:被壓迫的人民不會永遠沉默。2025年9月,尼泊爾的年輕世代——Gen Z,以驚人的勇氣與決心,掀起了一場反腐運動,要求公正與透明,並捍衛言論自由。這不只是一場政治風暴,更是一道曙光,昭示自由世界與權威主義、極權制度之間的根本分野。
「變天」的經過與關鍵
簡略回顧此番事件,便可知其並非偶然。政府最初頒布禁令,要求26個社交媒體平台註冊,未註冊者即遭封鎖。此舉被視為壓抑言論自由,迅速引發青年強烈不滿。長年積累的失業問題、貪污腐敗與特權階級的不公,更使群眾的怨氣一觸即發。抗議行動旋即迅速蔓延,不僅限於線上的轉發與號召,更在街頭化為實際的衝撞。面對強硬鎮壓,群眾毫不退縮,甚至導致部分政府機構遭破壞,期間亦有死傷發生。最終,時任總理 K.P. Sharma Oli 被迫辭職;禁令撤銷;並成立臨時政府,由前首席法官、尼泊爾首位女性總理蘇希拉·卡爾基(Sushila Karki)領導,承諾於2026年舉行選舉。
自由世界的巨大勝利
這場「變天」清楚表明:即使面對政府壓力、言論管制與僵化的政治結構,只要人民能醒覺、能組織、能行動,自由與正義就有可能重塑制度。
慶賀尼泊爾的此刻,實為慶賀言論自由的勝利。雖然社交媒體禁令是導火線,但青年人所捍衛的,並非僅是網路平台,而是更深層的知情權、表達權與公眾監督權。這對一切仍在與資訊封鎖和審查抗爭的國家,具有極為鮮明的象徵意義。
貪污與裙帶關係的揭露、不公義的積壓,原是許多專制政體刻意壓抑的問題。尼泊爾的抗爭卻將之攤在陽光之下,並透過群眾動員轉化為改革壓力。執政者下台、禁令撤回、改革承諾,正是問責行動的具體成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青年世代不再是被動接受者,而是積極的行動者。他們的崛起本身就是自由社會活力的見證,亦預示未來政治秩序的新方向。
極權體制的惡耗
對於依賴中央集權、壓制異議、封鎖新聞與打壓公民社會的政體而言,尼泊爾的經驗是一記警鐘。它顯示:年輕世代與中產群體,對腐敗與不公的忍耐已達極限;一旦憤怒匯聚,便能迅速形成不可阻擋的浪潮。
傳統的統治工具——言論箝制、網路封鎖、媒體管制——已經不再萬全。社群平台與線上組織的力量,使民意更難被封堵。極權政體若試圖以恐懼與鎮壓平息抗爭,往往適得其反,只會激化怒火,擴大動員。尼泊爾正是一例。
意義雖定,挑戰猶存
然而,慶賀之餘仍須清醒:真正的制度改革不僅在於領導人更替與政策撤回,而在於能否持續深化法治,建立獨立的司法與透明的媒體,並培養可持續的政治文化。
尼泊爾當前的挑戰包括:如何確保選舉公平,避免新的寡頭取代舊勢力;如何創造真實的就業與經濟前景,使青年不僅止於憤怒,更能懷抱盼望;如何建構制度性的防線,使改革不至於半途而廢。
但無論如何,尼泊爾人民已經抓住了時機,掌握了命運。他們證明,自由不是遙不可及的幻想;制度可以被挑戰,變革可以被挽回。
讓我們為尼泊爾喝采,為那些走上街頭、在網路奮戰、不再容忍腐敗與不義的青年致敬。他們的勝利,是對自由世界最真切的鼓舞,也是對壓迫者最刺耳的警告。在這樣的時刻,我們不只是旁觀者,更應與之共鳴並學習:自由要靠行動來維繫,而權力,必須對人民負責。



尼泊兩百姓為死亡的抗議者致哀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nepals-interim-pm-karki-vows-fix-failures-that-led-deadly-gen-z-protests-2025-09-19/

尼泊爾臨時政府成員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nepals-interim-pm-karki-vows-fix-failures-that-led-deadly-gen-z-protests-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