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母語其實是防備認知戰的槍枝。
台語在台灣的語言地位,近來有些微的語言變化。在台灣的歌唱演藝界中,不乏有年輕人漸漸愛上以台語來表演,這是很好的趨勢,個人也樂觀其成。但是不管是今年的台語金曲獎女歌手李竺芯充滿創意地創作了法國風的台語歌風格,還是榮獲2022年金曲獎新人的柯琪拉團隊,她們在台下受節目採訪時,她們的台語都自動切換成華語? 為什麼? 她們的創作有台語的理念與情感,受眾是台語人,她們的歌也深深感動台語人的心,為什麼受訪要切換成華語呢?
難道台語真的只是表演工具而非日常生活語言的工具? 或者更深切地說,是她們覺得用台語說話怕別人聽不懂,或者是用台語說話不夠「蓋高尚」? 台語有文字在台灣似乎還有許多爭議,大部分的台語人用了一輩子台語,卻完全不知道台語有文字。這個我們不怪他們,因為中華民國的教育過去沒有教。但是近年來,學校有母語課,台語有文字也在課堂上教學使用,希望長輩可以跟孫子學,讓台(母)語及文字可以活起來。祖父母就是母語語言的活化石,孩子在家和長輩說台語或其他母語,長輩學文字,孫輩和長輩學字彙語調,教學相長,增加祖孫交流與情誼。阿公阿嬤不會認字,虛心向孫輩請教,語調單字或句型孫輩都可直接聽到阿公阿嬤說,這樣學語言才會快而能活用。另外學習華語外的母語,能增加並擴大幼童學語言的發音基礎,對於將來要學英文或其他外文都有絕對實質的幫助。
六月二十八日很高興聽到賴總統在民進黨全代會全程用台語致詞,聽起來很有力。不過在此也希望全代會能用戴耳機的方式全程國、客語翻譯,另加台文字幕,如此才能真正尊重各族群並兼顧推廣台語文字。記得過去我們的長輩如何學華語嗎? 1949年來的中國人講的話在台灣沒幾個人會,靠得就是電視的字幕來認字,學語文。靠著禁止說方言的政策,把台灣的母語文化生命都全權扼殺掉。
台語的文字至今有不同的版本,但可以選一種適合的版本來用,這樣比完全忽略台語有文字,不用文字字幕來得好。有文字的字幕,至少可參考著看,想學台語文字的人可以看得到台語有文字而不會有爭議。主流媒體說台語,講台語卻忽略台文是可以上字幕來學習的一種具有文字的語言,這是輕忽台或母語的態度。
一個執政黨的全代會,選舉時台語說到滿說到爽,張口閉口的族群融合,從黨外爭取民主至今,而最重要的民主元素就是多元文化,這在現今權力最大的執政黨的全代會上,卻完全沒有看到。
但願民進黨與各政黨在使用台語或各族母語時,螢幕上都可以上字幕,讓想學台或其他母語文字的學校學生,可以真正看到母語有文字的台灣社會。華語已經百分之九十的人會看也會聽,主流媒體的螢幕真正要上字幕的是母語的文字,這樣十年二十年下來,漸漸大家多少會看得懂母語文字。
現在的台灣需要的是把母語學會來,年輕人可以說和聽母語非常重要,因為現在中國一直在用認知作戰來侵略台灣,台灣政府要發布消息,除了使用華語之外,必定要同時發布母語的語音與文字,這樣可以讓國人得知真正消息。中國若要放假的消息,他們要製作假消息的成本就會相對地高也比較困難,這其實是人民防備中國認知侵略非常重要的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