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和歐美人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歐美人直接的部分真的比東亞人直接很多,前陣子在歐洲人的直播中有位觀眾表示他來自義大利南方的一個島,而直播主回應他:
No offense, but I don't know where it is.
(沒冒犯之意,但我不知道那個地方在哪。)
聊天中開始一段討論,直播主分享他的想法,他說:
For me, only where I live matters to me.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s not important to me. (對我來說,只有我住的地方對我才重要。其他地方,對我來說不重要。)
聊天室觀眾也有人補充說道:
As an American I can say, many of us can't even tell the exact location of every state of the USA. lol
(身為美國人我可以說,很多美國人根本不清楚每個州的確切位置(大笑))。
這倒是真的,《六人行》裡就演過了!
「 不演了媽媽群 」
真正大量和歐美人接觸後我確實體驗到"東西方文化直接與委婉的差距"。
我想到在臉書上有篇「 不演了媽媽群 」的故事分享,一個個性非常直接、不爽演的媽媽在子女勸說之下加入街坊媽媽群組,準備要和街坊鄰居"聯繫感情",卻因為講話開門見山,加入群組後第3天就被踢出群組。
發生了什麼事?
有其他媽媽在問哪家補習班比較好、有哪位推薦醫師,直接媽媽直接戳破"那家補習班教得不好,我推薦其他家",結果就"擋人財路"被踢出。但隨後陸續有媽媽們離開那個"敦親睦鄰"群組來加入"不演了媽媽群",因為媽媽們想知道真實的資訊、也不想演來演去,到最後"敦親睦鄰"群組甚至只剩下小貓幾隻。
人際邊界在哪才算委婉?才算不直接?
在東亞文化、華人文化中我們真的常會遇到一個難題:怎樣說才不會太粗魯、太直接?
有些邊界你需要表明、有些錯誤你真心覺得必須要指出時,怎樣才"不傷人"?
對,等一等,或許讓我們兩難的不是"怎樣做才不傷人",而是"怎樣做才不會讓人覺得難相處",別人覺得你難相處,下次要出去玩就不找你了、有好機會就不找你了,這才是我們最怕的。
我又想起我曾和一位日本人聊過"告訴對方該回家了"這個難題。
朋友到你家玩,你覺得他待太久了、該回家了,要怎樣說才不粗魯?
我說:稱讚他的手錶很好看!
他說:那還是太直接了(笑)!
我心裡覺得很傻眼,這樣的暗示對台灣人來說已經有些荒謬了,我們會直接講"欸你該回家了吧",用手錶暗示他竟然還很直接。
我目前的想法是,直接點很多時候可以省下很多時間,更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但也要留意對方"能不能接受直接"。就如同過去的我常非常直接表達,有些人就覺得難接受而產生誤會。對於不熟悉的人,還是先委婉一點較保險,人與人間相處最難得的還屬那份「默契」,如果你我都能直接又不失和睦,那就人生幾何夫復何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