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球碳市場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十餘年,自願性碳市場(VCM)在標準、品質與完整性上備受爭議,而各國政府推動的合規市場則逐步走向制度化。2024 年 COP29 通過的《巴黎協定》第 6.4 條機制(A6.4),成為國際社群期待已久的「合規碳信用新秩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套規則形成之前,早已有企業以實踐與建議的方式「先行試水」。其中,微軟的角色尤其突出。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 CDR 採購者之一,更在 2023 年直接向 UNFCCC 提交了一套「高品質碳移除準則」,幾乎完整地反映在一年後 A6.4 的條款中。這顯示出私人部門已不再只是碳市場的參與者,而是規則設計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一、2023 年微軟的建議 —— 高品質碳移除的七大準則
在 2023 年,微軟向 UNFCCC Supervisory Body 提交了對《巴黎協定》第 6.4 條機制(A6.4)的意見書。這份文件不僅是企業表態,更像是一份「高品質碳移除市場藍圖」,提出了七項關鍵原則:
- 移除 vs 減排嚴格區分
微軟明確指出,只有「移除」(removal)才能用於補償歷史排放,而「避免排放」或「減排」不能等同於移除。若兩者混淆,將削弱市場信任,誤導企業與國家帳本。 - 避免重複計算
微軟警告,若沒有「對應調整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CA)」機制,將出現「一減兩算」(企業與國家同時聲稱)的情況,使自願市場 (VCM) 投資成為沉沒成本。 - 額外性 (Additionality)
專案必須證明「若無碳金融支持便不會發生」,並且基線必須保守設定。對於林業 IFM,微軟建議至少通過「超越法規、超越慣例、存在財務或技術障礙」的三重檢測。 - 耐久性 (Durability)
微軟要求將封存壽命分為低(<100 年)、中(100–1000 年)、高(>1000 年)三層級,並且拒絕「噸年會計法」,因為暫時性封存不能視為永久移除。 - 洩漏 (Leakage)
微軟認為自然型專案風險高,「零洩漏」假設並不現實,建議必須進行保守扣減。 - 社區利益分享 (Equitable Sharing)
微軟指出市場上的利潤分配差距極大,有的專案社區回饋不足 5%,有的則超過 50%。因此建議明確化社區共益機制,避免碳市場淪為「資本收割」。 - 透明 MRV
微軟強調專案必須有透明且可追溯的 MRV,最好能推動 dMRV(digital MRV),以確保監測、報告、驗證的數據可信度。
這七項建議,既反映了微軟自身的購碳實務,也為 A6.4 制度化提供了方向。
二、2024 年 COP29:A6.4 規則的正式通過
一年後,在 2024 年 COP29,A6.4 機制正式通過,標誌著「自願市場的探索」轉向「合規市場的規範」。其條款幾乎逐點呼應微軟建議:
- 定義:將「移除」與「減排」分開處理。
- 避免重複計算:強制要求所有 A6.4ERs 伴隨對應調整。
- 額外性:要求保守基線,並證明專案在沒有碳金融下不會發生。
- 耐久性:引入分級制度,要求設立反轉保險池 (buffer pool),拒絕噸年會計法。
- 洩漏:要求在方法學中扣除不可避免洩漏。
- 社區利益分享:明文規範「公平分配減緩效益」,將社會共益制度化。
- MRV:強化透明度,並推動數位化監測技術。
這些條款意味著,A6.4 不僅是國際規則的進一步細化,也直接吸納了企業實踐與建議。
三、建議與 A6.4 的制度呼應
透過比對,可以發現:
- 逐點呼應:微軟七大建議,幾乎完整轉化為 A6.4 條款。
- 實踐轉制度:微軟 2020–2023 年已在自願市場上實踐的標準,2024 年後被寫入合規規範。
- 企業影響力:這顯示私人部門並非僅是遵守規則的買方,而是制度演化過程的參與者與推動者。
換句話說,微軟透過先行投入,等於為 A6.4 的制度鋪路;而 A6.4 的通過,則讓微軟的實踐獲得國際規則背書。
四、微軟在市場的表態 —— 從買方到推手
微軟的市場角色,遠遠超過「購買碳信用」這麼簡單。
- 大規模採購:自 2020 年起,每年採購超過 100 萬噸 CDR,2030 年目標 500 萬噸/年。
- 氣候支持型投資:公開強調這些 CDR 並非用來抵換,而是「投資於新興技術」與「氣候支持」。
- 技術拉動:透過提前支付溢價,推動 DAC、BECCS、生物炭等新興技術規模化,降低產業初期風險。
- 制度對接:雖然目前多數採購未取得 LoA,無法進入國家帳本,但微軟的策略是等待 A6.4、LoA 與對應調整成熟後,這些模式就能無縫銜接合規市場。
因此,微軟在市場的表態是清楚的:
它不是單純「抵銷排放」的買家,而是 以投資者與推手角色,把 CDR 產業從邊緣帶進主流。
結論
微軟在 2023 年提交給 UNFCCC 的建議,幾乎一字不差地在 2024 年 COP29 通過的 A6.4 機制中得到呼應與制度化。這不僅僅是「企業建議被採納」的故事,而是一個完整的循環:市場實踐 → 國際制度 → 再回饋市場。或許聽來誇張,卻也是值得肯定的發展。
近年來,微軟以大規模 CDR 採購行為,為新興碳移除技術注入資金與需求信號。它所強調的核心原則——移除與減排嚴格區分、避免重複計算、額外性、耐久性、洩漏控制、社區共益與透明 MRV——如今已全面寫入 A6.4 條款,成為合規市場的制度基石。這清楚顯示,私人部門的先行實踐已對國際規則設計產生實質影響。
微軟的努力確實「功不可沒」。它並非單純的碳信用買家,而是透過資金部署與政策倡議,成為推動產業規範化的關鍵推手。隨著 A6.4 機制落地,微軟的早期實踐不僅獲得制度背書,也為全球 CDR 市場的擴張奠定基礎。
因此,未來碳市場將不再只是「國家對國家」的遊戲,而是「企業實踐」與「國際制度」雙向塑造的結果。這種互動推力,將決定碳移除能否真正走向主流,並支撐全球淨零目標的實現。
UNFCCC本文出處:https://unfccc.int/sites/default/files/resource/Methodologies_requirements_input_Microsoft.pdf?utm_source=chatg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