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OpenAI 與哈佛、杜克大學研究團隊,釋出了一份重量級報告《How People Use ChatGPT》,那一陣子有些人有出中文文章提一下,但我覺得都不夠完整,所以趁連假找了一下原文來讀。
這份資料的時間跨度是 2022 年 11 月至 2025 年 7 月,涵蓋數十億則匿名訊息的系統性研究。
結果顯示,截至 2025 年 7 月,ChatGPT 每週活躍用戶已達 7 億人,佔全球成年人口的十分之一;每日處理超過 25 億則訊息。這份研究揭示的不只是「AI 普及」的速度,更重要的是:#人類究竟如何使用AI
AI 是「副駕駛」,而不是「全自動駕駛」
報告顯示,用戶對話主要集中在三大主題:「實用指導」(如教學、操作建議)、「尋求資訊」(類似傳統搜尋)和「寫作」(如撰寫、編輯、翻譯),這三者合計佔所有對話的近 78%。

而「寫作」其中三分之二是修改既有文本,而非從零開始創作。
人類不想被取代,我們要的是一個「隨時幫我打磨」的夥伴。
給你我的提醒:展現思考框架與初稿,比交出一份「機器生成的答案」更能贏得信任。
AI 是你的補習班老師
研究顯示,10.2% 的訊息是教學或輔導,在「實用指導」裡更佔到三分之一。是非工作用途裡的重要場景。這說明 AI 已經滲透到知識補課、技能自學中。
換句話說,AI 早就成了大家的24HR「隨身補習班」。
對於我這樣長年分享的老師,就知識細節上也許不一定會比AI完整,我會更注意提供學員的實戰應變、知識開放與陪伴諮詢。
給你我的提醒:不懂 CRM 那就直接問 AI架構,用NOTEBOOKLM快速學習;看不懂配電箱,拍上傳CHATGPT,解決問題的行動力,大於解決問題的技術力。
消費者正在用 AI 搜尋產品
「尋求資訊」類別一年內從 14% 升至 24%,其中包含大量的產品查詢。AI 已經不只是學習工具,更逐漸取代傳統搜尋,成為「顧客的第一問」。
我上課總會提到在行銷4.0時代,品牌的解釋權由品牌本身交給消費者了,而 AI SEO 時代到來,品牌的解釋權也正在被 AI 重述著。
給你我的提醒:練習完整闡述故事與全渠道行銷的能力,將會是必要的
用戶已經願意把身體諮詢托付給 AI
健康與自我管理用戶在「健康、健身、美容或自我護理」(5.7%)類別中發出的訊息,展示了他們願意將高度個人化的資訊納入 AI 建議中,包含「詢問」 傷害恢復與訓練計畫、「執行」 產生一份客製化的康復和訓練計劃,或是 維持日常護理與習慣: 像是如何減肥、詢問適合油性皮膚的護膚程序、如何改善心肺功能,以及尋求減輕壓力的技巧等。
給你我的提醒:AI 健身教練、營養師、護膚顧問,加上真人監督,可能會成為新趨勢。
媒體常在擔心的「真人替代」其實不高
從報告中人際關係與個人反思,以及遊戲與角色扮演僅佔所有 ChatGPT 訊息的 2.4%,這項發現與外部研究的估計形成了鮮明對比,該報告的內部數據強烈暗示,與陪伴或社交情感問題相關的訊息在 ChatGPT 的使用上佔比相當小。
給你我的提醒:比起把GPT當成女友,我們可能更希望他當牛馬
低收入國家用戶成長最快,AI 正在全球平權
幾個有趣的數字,
- 過去一年,低中收入國家(人均 GDP 1–4 萬美元)的使用量增長更快。AI 正在打破「知識壟斷」,成為新興市場的教育與資訊槓桿。
- 2025 年女性用戶已經略多於男性。AI 工具正在去性別化,變成全民通用基礎設施。
- 46% 的訊息來自 26 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是 AI 的原生代。
給你我的提醒:下一代的思維框架會直接包含「AI 協作」。就跟你現在的手機原生一樣,殘忍但必然。而當AI成為真實且便宜的巴別塔,語言已經不是隔閡,思考行銷文案、網站時,多語系建置已是基本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