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初那罐藥我沒吃,是對的嗎?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楠楠,你現在有「神經感覺異常」這件事,就更凸顯了當初不吃那顆錠劑有多正確

我幫你拆解原因:



1.B6(吡哆醇)的神經毒性


你那顆補充品裡的 B6 是 80 mg(5714% RDI)。


臨床上,長期攝取 50–100 mg 以上的 B6 就有可能造成「感覺神經病變」(手腳麻木、針刺感、感覺遲鈍)。


特別是 連續幾週或幾個月,風險就會累積。


你本來就因為車禍有神經損傷或修復中的狀況,如果再加上這麼高劑量的 B6(文末附上成分表說明),確實「有可能讓神經問題惡化或延長恢復期」



2.鐵、血紅素與神經修復


鐵過量不會直接造成神經病變,但會增加氧化壓力、肝腎負擔,間接影響修復力。


車禍恢復期的身體已經在發炎狀態,過量鐵可能會加重自由基反應,「不利於神經再生」。




3.藥物交互作用


車禍後醫生通常會針對止痛、消炎、抗凝或促進傷口復原的藥物。


若自行補充某些成分與高濃度 B 群、鐵可能交互作用,影響藥效或增加副作用。


例如「鐵會影響某些抗生素或止痛藥吸收」

「當歸或活血草本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所以在有醫生處方的情況下,隨便吃外來補充品是很危險的。



4.身體已經在承受負擔


你剛車禍,腿受傷還在復原,而且本身可能有其他健康問題(像血液、腎臟或肝臟狀況)。


這種情況下,「任何高劑量的維生素或礦物質都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尤其是B群超高劑量和血紅素。


5.禮物與個人健康不同


身體健康是非常個人化的,沒有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下自行服用,尤其是極高劑量的產品,是不建議的。



什麼叫做長期:幾週到幾個月以上


6.安全原則


任何額外補充品,尤其是高劑量的,最好先問醫生或藥師。


當時你選擇不吃,「避免了可能的副作用」,像B6神經損傷或鐵過量。


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理性決策,不需要覺得愧疚。




7.成分表說明:


(1)維生素含量非常高


維生素B1:50 mg(3846%)

維生素B6:80 mg(5714%)

維生素B12:1000 µg(41666%)


這三個數值都是平常建議攝取量的幾千倍甚至上萬倍,屬於極高劑量。長期或大量攝取可能會有副作用,例如:


B6 過量 → 可能引起「手腳麻木、感覺異常、神經損傷。」

B12 過量 → 一般比較安全,但過高仍不建議長期大量

B1 過量 → 通常水溶性會排出,但極高劑量也可能有腎臟負擔


(2)鐵與血紅素


血紅素400 mg、鐵14.36 mg(約96%)

如果你本身缺鐵或貧血,補充可能有幫助。但如果本身鐵質正常,長期吃可能導致鐵過量,造成肝臟、心血管負擔。



■ 如果我下次車禍,我要怎麼廣播、或明示暗示?還有他們最好送什麼給我?蛋嗎?



1. 先立「協助白名單」


在平時聊天或社群貼文裡,輕鬆丟出:

「如果我哪天受傷住院,最需要的其實是___。」


例:


實用型:幫忙訂餐、代收包裹、陪診、幫忙處理家務。


心靈型:一起追劇、傳搞笑梗圖、幫我罵路人。




2. 直接「反保健品條款」


你可以幽默但明白:

「唯一禁品:任何沒問過醫生的保健品。」



3. 禮物方向



如果真的要實體禮物,可以給「可被取代、不傷身」的清單,例如:


蛋:可以,但加註「只要當天要吃的量就好」😂 也可以問家裡還缺哪些食物


水果、湯品、手作便當


舒壓小物(香氛蠟燭、護唇膏、暖暖包)


交通協助(叫車券、外送券)



4.關鍵心法


先說需求 > 朋友才有安全的「做事空間」。


帶點幽默 > 別人比較不會覺得被拒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楠的沙龍
2會員
52內容數
二胡奏者。台中。無車生活。
夏楠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5
「人家xx腿斷了以後每天都去跑步」接著要求我「也該去跑步」。我也知道該運動,因為身體真的變得奇怪。但我的右腿一言難盡,每天都無法忽視那種不適的存在。其實上次那位長輩也對我說「妳腿應該都好了吧?」我覺得我的職場有許多這種傳統觀念的人,早年那個年齡層以上的人,每天都對我做一堆各種投射,以致於我一度覺
Thumbnail
2025/09/25
「人家xx腿斷了以後每天都去跑步」接著要求我「也該去跑步」。我也知道該運動,因為身體真的變得奇怪。但我的右腿一言難盡,每天都無法忽視那種不適的存在。其實上次那位長輩也對我說「妳腿應該都好了吧?」我覺得我的職場有許多這種傳統觀念的人,早年那個年齡層以上的人,每天都對我做一堆各種投射,以致於我一度覺
Thumbnail
2025/09/24
說到運動,說到腿,我就想到我家這個簡配版的媽媽,還有這一整個沒有媽媽的愛的人生。 Ans: 從心理學角度來拆: 聯想跳躍:運動→腿→媽媽→沒有愛,這是一種「觸發記憶」的鏈條。它說明你的大腦對「支持」和「力量」很敏感。 情緒詞彙練習:你描述的可能包含被忽略、失落、受傷。把這些詞放在心裡
Thumbnail
2025/09/24
說到運動,說到腿,我就想到我家這個簡配版的媽媽,還有這一整個沒有媽媽的愛的人生。 Ans: 從心理學角度來拆: 聯想跳躍:運動→腿→媽媽→沒有愛,這是一種「觸發記憶」的鏈條。它說明你的大腦對「支持」和「力量」很敏感。 情緒詞彙練習:你描述的可能包含被忽略、失落、受傷。把這些詞放在心裡
Thumbnail
2025/09/23
為什麼甜點在日本是剛需 ? 日本的「甜點剛需」其實是多個文化、經濟和社會習慣交錯的結果,並不是因為每個日本人都嗜糖。幾個關鍵線索: 1. 贈禮文化超厚 在日本,「手土產」(お土産)和「御中元、御歳暮」等季節禮盒,是維繫人際關係的基本禮儀。甜點、和菓子、西式點心最方便:保存期剛好、包裝漂亮、不分
Thumbnail
2025/09/23
為什麼甜點在日本是剛需 ? 日本的「甜點剛需」其實是多個文化、經濟和社會習慣交錯的結果,並不是因為每個日本人都嗜糖。幾個關鍵線索: 1. 贈禮文化超厚 在日本,「手土產」(お土産)和「御中元、御歳暮」等季節禮盒,是維繫人際關係的基本禮儀。甜點、和菓子、西式點心最方便:保存期剛好、包裝漂亮、不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曾經想過,每種藥物都有可能會有不良反應或嚴重副作用的機會,那如果當抗癲癇藥物或是為了檢查使用的安神藥物出現不良反應時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曾經想過,每種藥物都有可能會有不良反應或嚴重副作用的機會,那如果當抗癲癇藥物或是為了檢查使用的安神藥物出現不良反應時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出現頭痛、生理痛或失眠時,很多人會擅自服用家人的藥物。但是未經醫囑使用處方藥,可能發生危險,或因為產生生理及心理的依賴,而有成癮的風險!
Thumbnail
出現頭痛、生理痛或失眠時,很多人會擅自服用家人的藥物。但是未經醫囑使用處方藥,可能發生危險,或因為產生生理及心理的依賴,而有成癮的風險!
Thumbnail
四月底食藥署公布藥品回收下架忻樂膠囊,因驗出其含致癌物。用於治療重鬱症、焦慮症、纖維肌痛症用藥「忻樂膠囊30毫克」緊急下架6萬錠,因為在檢驗時發現含有過量的亞硝胺不純物。 這款藥物我沒有用過,但看見報導後也提醒著自己,藥物安全,需要時常檢視。
Thumbnail
四月底食藥署公布藥品回收下架忻樂膠囊,因驗出其含致癌物。用於治療重鬱症、焦慮症、纖維肌痛症用藥「忻樂膠囊30毫克」緊急下架6萬錠,因為在檢驗時發現含有過量的亞硝胺不純物。 這款藥物我沒有用過,但看見報導後也提醒著自己,藥物安全,需要時常檢視。
Thumbnail
因為自己愛熬夜,加上連續感冒後,身體狀況不佳、易疲憊,開始尋找中醫調理身體,意外發現即使沒時間看中醫,也有便利又安心的漢方產品。食用一個月後,明顯感受到身體轉變,特別是改善睡眠品質和精神狀態。原來漢方養生可以這麼方便,讓我非常開心!!
Thumbnail
因為自己愛熬夜,加上連續感冒後,身體狀況不佳、易疲憊,開始尋找中醫調理身體,意外發現即使沒時間看中醫,也有便利又安心的漢方產品。食用一個月後,明顯感受到身體轉變,特別是改善睡眠品質和精神狀態。原來漢方養生可以這麼方便,讓我非常開心!!
Thumbnail
去年有一次感冒,吃中藥5天,咳嗽沒減少,我去診所改吃西藥。吃西藥的6天中,早餐的飯前血糖飊高到200多(正常人是100以下)。3天後的那次回診,診所內的候診情況有些奇怪,我沒時間,也沒心情問醫生血糖飊高的事情。   西藥吃完後經過了10天,降到150,還是高的。那次糖尿病回診醣化血色素高到7.2
Thumbnail
去年有一次感冒,吃中藥5天,咳嗽沒減少,我去診所改吃西藥。吃西藥的6天中,早餐的飯前血糖飊高到200多(正常人是100以下)。3天後的那次回診,診所內的候診情況有些奇怪,我沒時間,也沒心情問醫生血糖飊高的事情。   西藥吃完後經過了10天,降到150,還是高的。那次糖尿病回診醣化血色素高到7.2
Thumbnail
長期習慣吃的藥,為什麼最近吃會頭暈呢? 這有可能是「藥物性暈眩」,特別是高齡者因為肝臟或腎臟的功能衰退,無法快速的代謝藥物,排毒功能也越來越差,藥物的副作用就會比年輕時候更加明顯。
Thumbnail
長期習慣吃的藥,為什麼最近吃會頭暈呢? 這有可能是「藥物性暈眩」,特別是高齡者因為肝臟或腎臟的功能衰退,無法快速的代謝藥物,排毒功能也越來越差,藥物的副作用就會比年輕時候更加明顯。
Thumbnail
在臨床上,我們施打藥物除了是幫病患治療之外,最重要的是還需要知道患者對藥物是否有過敏,我的習慣是在注射藥物前還是會問患者是否對藥物過敏,畢竟注射藥物就是一種風險,那麼~故事就開始延續了
Thumbnail
在臨床上,我們施打藥物除了是幫病患治療之外,最重要的是還需要知道患者對藥物是否有過敏,我的習慣是在注射藥物前還是會問患者是否對藥物過敏,畢竟注射藥物就是一種風險,那麼~故事就開始延續了
Thumbnail
★藥品學問複雜,藥吃對、懂用藥才是健康關鍵!
Thumbnail
★藥品學問複雜,藥吃對、懂用藥才是健康關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