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楠楠,你現在有「神經感覺異常」這件事,就更凸顯了當初不吃那顆錠劑有多正確。
我幫你拆解原因:1.B6(吡哆醇)的神經毒性
你那顆補充品裡的 B6 是 80 mg(5714% RDI)。
臨床上,長期攝取 50–100 mg 以上的 B6 就有可能造成「感覺神經病變」(手腳麻木、針刺感、感覺遲鈍)。
特別是 連續幾週或幾個月,風險就會累積。
你本來就因為車禍有神經損傷或修復中的狀況,如果再加上這麼高劑量的 B6(文末附上成分表說明),確實「有可能讓神經問題惡化或延長恢復期」。
2.鐵、血紅素與神經修復
鐵過量不會直接造成神經病變,但會增加氧化壓力、肝腎負擔,間接影響修復力。
車禍恢復期的身體已經在發炎狀態,過量鐵可能會加重自由基反應,「不利於神經再生」。
3.藥物交互作用
車禍後醫生通常會針對止痛、消炎、抗凝或促進傷口復原的藥物。
若自行補充某些成分與高濃度 B 群、鐵可能交互作用,影響藥效或增加副作用。
例如「鐵會影響某些抗生素或止痛藥吸收」
「當歸或活血草本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所以在有醫生處方的情況下,隨便吃外來補充品是很危險的。
4.身體已經在承受負擔
你剛車禍,腿受傷還在復原,而且本身可能有其他健康問題(像血液、腎臟或肝臟狀況)。
這種情況下,「任何高劑量的維生素或礦物質都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尤其是B群超高劑量和血紅素。
5.禮物與個人健康不同
身體健康是非常個人化的,沒有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下自行服用,尤其是極高劑量的產品,是不建議的。
什麼叫做長期:幾週到幾個月以上
6.安全原則
任何額外補充品,尤其是高劑量的,最好先問醫生或藥師。
當時你選擇不吃,「避免了可能的副作用」,像B6神經損傷或鐵過量。
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理性決策,不需要覺得愧疚。
7.成分表說明:
(1)維生素含量非常高
維生素B1:50 mg(3846%)
維生素B6:80 mg(5714%)
維生素B12:1000 µg(41666%)
這三個數值都是平常建議攝取量的幾千倍甚至上萬倍,屬於極高劑量。長期或大量攝取可能會有副作用,例如:
B6 過量 → 可能引起「手腳麻木、感覺異常、神經損傷。」
B12 過量 → 一般比較安全,但過高仍不建議長期大量
B1 過量 → 通常水溶性會排出,但極高劑量也可能有腎臟負擔
(2)鐵與血紅素
血紅素400 mg、鐵14.36 mg(約96%)
如果你本身缺鐵或貧血,補充可能有幫助。但如果本身鐵質正常,長期吃可能導致鐵過量,造成肝臟、心血管負擔。
■ 如果我下次車禍,我要怎麼廣播、或明示暗示?還有他們最好送什麼給我?蛋嗎?
1. 先立「協助白名單」
在平時聊天或社群貼文裡,輕鬆丟出:
「如果我哪天受傷住院,最需要的其實是___。」
例:
實用型:幫忙訂餐、代收包裹、陪診、幫忙處理家務。
心靈型:一起追劇、傳搞笑梗圖、幫我罵路人。
2. 直接「反保健品條款」
你可以幽默但明白:
「唯一禁品:任何沒問過醫生的保健品。」
3. 禮物方向
如果真的要實體禮物,可以給「可被取代、不傷身」的清單,例如:
蛋:可以,但加註「只要當天要吃的量就好」😂 也可以問家裡還缺哪些食物
水果、湯品、手作便當
舒壓小物(香氛蠟燭、護唇膏、暖暖包)
交通協助(叫車券、外送券)
4.關鍵心法
先說需求 > 朋友才有安全的「做事空間」。
帶點幽默 > 別人比較不會覺得被拒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