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水杯,外界的一點聲響或一場小挫折,就能讓情緒的水面震盪、濺出來。尤其在生活忙碌、資訊不斷轟炸的時代,心裡的雜音比以往更多。過去我總想用「忍耐」或「轉移注意力」來處理情緒,但那些辦法常常只讓感受暫時消失,過一陣子又回來。直到我開始用「文字」這件事,才慢慢找到一種穩定與出口。
第一篇屬於自己的日記
我開始寫日記是在大學時。那時候因為課業與感情雙重壓力,情緒經常一波波湧上來,常常失眠。某一天,我在書局無意間翻到一本「隨身筆記本」,乾脆買下來。回到宿舍的晚上,我隨手寫下一句:「今天覺得自己快被世界淹沒。」寫完那一刻,心裡竟有一種莫名的釋放,好像把一顆沉重的石頭放下了。
從那之後,我養成一個習慣:遇到情緒卡關時就拿筆寫,不用修飾、也不用在意別人看得懂,看似隨意的文字,卻在無形中安撫了自己。
文字的三個療癒力量
- 接住情緒,而不是壓下去
文字就像一張安全的網,讓我可以完整接住自己的感受。當我把「生氣」「難過」「焦慮」寫下來,它們就有了形狀,而不再是一團模糊的壓力。 - 讓混亂變得有秩序
當我把腦中的想法分行、排列、整理,一邊寫就一邊理出脈絡。原本像雜草叢生的心思,慢慢出現小徑。這過程其實是一種溫柔的「內在整理」。 - 重新看見自己的力量
有時候我會回頭翻以前的文字,發現當初以為過不去的事,現在竟成了我文章裡的一段素材、一個養分。過去的自己寫下求救,也同時留下了一封鼓勵信給未來的我。
三個小練習
- 一日三行日記
每天晚上睡前,寫三行最深刻的感受,哪怕只是「今天好累」,也能提醒自己:我有在傾聽內心。 - 情緒對話法
當我感到焦慮,就用第二人稱對自己寫信:「親愛的自己,你現在一定很不安吧…」這種對話讓我跳出困境,看得更客觀。 - 感謝清單
即使在低潮,也寫下三件小小感謝的事:一杯溫熱的茶、一個朋友的訊息、一段好看的日落。這些微小光點,讓心慢慢穩定。
給讀者啟發
- 文字不是高門檻的事情
不需要很會寫,也不用為了發表,純粹記錄即可。你在記事本、便條紙、手機備忘錄留下幾句話,都算是文字療癒。 - 寫下來是讓自己先被看見
當我們寫下情緒,等於承認它的存在,這是療癒的第一步。被自己看見,比被別人安慰更重要。 - 每個人都能有屬於自己的文字角落
你可以是公開的部落格、也可以是私密日記。重點不在於讓別人讀,而是讓自己有一個安全出口。
我越寫越明白,文字不只是表達工具,它也是一種「安頓」與「陪伴」。當我們願意停下來,為自己寫下幾句心情,那就是在對自己說:「我看見你了,辛苦了。」
生活總有風浪,情緒總有起伏,但文字像一座小島,讓我在大海裡暫時靠岸,整理呼吸,再重新啟程。
如果這篇文章也讓你想到屬於你的生活片刻,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也許你的經驗正好能啟發另一個需要溫暖的人。
喜歡這樣的文字,歡迎訂閱、贊助或分享給朋友,讓我能持續寫下更多日常小觀察,也陪伴你在生活裡找到療癒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