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蛋機為何能永恆不滅?因為它賣的不是玩具,而是「情緒價值」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有一種產業,幾乎不需要科技創新,也不用追求極致的技術突破,卻能夠 永遠抓住人類的心。它不是AI,更不是宇宙新能源。 答案是 轉轉轉~~~~扭蛋機
在商業世界裡,真正能長存的產業,不一定是最有技術含量的,而是能持續提供 情緒價值 。扭蛋機正是一個經典案例。

raw-image

為什麼轉蛋機能永恆?因為它賣的不是玩具,而是「情緒價值」

想像一下:

你投下兩枚硬幣 → 帶著期待轉動旋鈕 → 聽見「咔噠」一聲 → 一顆膠囊掉落。 你打開的那一瞬間,心臟微微加速,腦中釋放多巴胺。這就是轉蛋機商品帶來的: 期待、驚喜、快樂、甚至一點點的失落。


四個讓轉蛋機不滅的原因

1. 情緒價值 > 實用價值
膠囊裡的玩具並是什麼必需品,但人們買的不是它(實用),而是「揭曉答案瞬間」所帶來的情緒感。

2. 最低成本的快樂
比起看電影、去遊樂園,買衣服等等娛樂花費~反觀轉蛋只要50元左右,可以算是一種最小投資成本的情緒補給品

3. 快速成癮的心理機制
心理學的「變動獎賞」(Variable Reward)指出:不確定的獎勵最容易上癮。每次情緒都跟著扭蛋機一起轉動~想像著「也許下一顆就是我要的」 這就是人類難以抗拒的多巴胺循環。

4. 零技術風險,無處不在
扭蛋機不依賴網路、不依賴電力,占地空間小~在哪裡都能運作。這種簡單又粗暴的商業模式,讓它 能穿越時代與地域,不怕被科技淘汰。

而它的強大的商業生命力,來自於情緒價值~而在這情緒價值背後,IP 與品牌合作、全球佈局又為它搭建了商業規模。

IP × 扭蛋機:讓情緒價值開槓桿的倍增器

僅靠「轉動的快感」還不足以形成這商業模式,真正讓扭蛋機形成 全球級商業規模 的,是 IP(角色IP授權) 的加入。

  • IP 提供故事與情感連結:寶可夢、航海王、火影忍者、鬼滅之刃…這些日本滿到爆炸的動漫經典故事與角色本身就承載了粉絲的記憶與情感。
  • 扭蛋機提供體驗舞台:讓粉絲用最低的成本持續「重複消費」這份情感,每一次轉動都是粉絲與角色的互動,既可收集也可與朋友歡樂互動。

這個商業飛輪用IP 放大了扭蛋的情緒價值,而扭蛋則為 IP 創造源源不絕的長尾營收。這就是一種 互助合作的商業共生關係

誇裝一點形容,扭蛋機就是 IP 的實體化小型舞台,讓各不同單位得以持續收割情感經濟,形成持續型商業收入來源。

扭蛋機,IP與情緒價值的商業互助關係

在日本街頭、台灣商場,甚至歐美潮流聚集地,你幾乎隨處可見扭蛋機。據業界估計,全球至少有 300 萬台扭蛋機 正在運轉,背後形成一個龐大且持續成長的 IP 商業生態系。

第一階段:硬體覆蓋
扭蛋機就像自動販賣機一樣,透過鋪設密集的機台網絡,把消費場景無限延伸,成為流量的線下入口。

第二階段:IP合作
機台內的玩具早已不再只是「隨便的小物」,而是帶有 情緒價值的IP角色。從動漫、電影到潮玩設計師品牌,扭蛋機成為 IP 擴散最有效率的零售管道。

第三階段:情緒價值的交易
消費者在轉動把手的那一刻,不只是買一個小物,而是透過隨機性與期待感,獲得「驚喜」與「情緒補給」。這份心理收益,遠比扭蛋本身的成本來得重要。

想像你愛的一部動畫,推出限定版角色轉蛋,那一瞬間的轉蛋快感,就是情緒 × IP × 商業的結合。


世界可能毀滅,AI 可能取代許多設計與製造產業,科技產品一代又一代淘汰,但只要人類還渴望「一瞬間的小確幸」,轉蛋機就會繼續轉動。轉蛋機之所以不滅,是因為它掌握的不是塑膠本體,而是:人類永恆的「期待、驚喜、情緒脈動」循環。當它遇上 IP,這種情緒就被放大、被認同、被交易化,成為一個穩健的商業動能。

文章的最後也請大家一同來想想,當扭蛋機的扭蛋內裝的不再只是玩具,而換成其他產品時這套「隨機驚喜」的商業模式,是否還能持續運作?或許這也是我們下次可以討論的話題:最紅的泡泡瑪特,如何把扭蛋與IP精神玩到極致?


我是未來觀察預言家 Higer吳立欣
我們下回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未來觀察家Higer的沙龍
12會員
67內容數
如何成為不被AI取代的未來人才,一起學習思維的多元化與同理心的培養,最重要的是用換了設計脫口秀的方式看這嚴肅的世界。 運用長年的累積的多元資訊與實戰經驗數據庫 加上敏銳的社會觀察洞見,洞察未來的產品之路,給您有效的洞見與合理的解法 讓您的產品提前>邁向未來 。
2025/09/27
你有沒有過這種毛骨悚然的經驗:中午和同事說腳酸,晚上滑手機就跳出按摩椅廣告;在家隨口說想買個置物櫃,隔天馬上被置物櫃廣告洗版。 然後心裡浮現一句話...「我的手機是不是在監聽我?」 這種「聊什麼就推什麼」的情況,讓不少人都曾有過這樣的懷疑... 但手機真的會偷聽你嗎? 大部分情況下,答案是:不會。
Thumbnail
2025/09/27
你有沒有過這種毛骨悚然的經驗:中午和同事說腳酸,晚上滑手機就跳出按摩椅廣告;在家隨口說想買個置物櫃,隔天馬上被置物櫃廣告洗版。 然後心裡浮現一句話...「我的手機是不是在監聽我?」 這種「聊什麼就推什麼」的情況,讓不少人都曾有過這樣的懷疑... 但手機真的會偷聽你嗎? 大部分情況下,答案是:不會。
Thumbnail
2025/09/24
今天我想用《魷魚遊戲》來和大家介紹~設計職場內常聽到的3U設計 UX / UI / UR 三大U人在幹嘛,並從《魷魚遊戲》主辦單位到參賽者到 VIP 客戶,的關聯性來比喻說明此套設計思維背後的殘酷商業真相。 如果你曾經看過韓劇《魷魚遊戲》,一定還記得那群綠色運動服為錢去送死的參賽者們...
Thumbnail
2025/09/24
今天我想用《魷魚遊戲》來和大家介紹~設計職場內常聽到的3U設計 UX / UI / UR 三大U人在幹嘛,並從《魷魚遊戲》主辦單位到參賽者到 VIP 客戶,的關聯性來比喻說明此套設計思維背後的殘酷商業真相。 如果你曾經看過韓劇《魷魚遊戲》,一定還記得那群綠色運動服為錢去送死的參賽者們...
Thumbnail
2025/09/07
當一個產品做到第二代、第三代時,團隊往往會陷入瓶頸:是要多加幾個功能?還是換個外觀?甚至乾脆「抄競品」?這些改版方式短期內或許能交差,但往往無法真正打動用戶。因為這些基本招你我都在用~而且它們不一定有抓住產品進化的關鍵因素。 今天就讓我就來分享這套「槓桿方程式」,讓各位也許~~~有機會開外掛??
Thumbnail
2025/09/07
當一個產品做到第二代、第三代時,團隊往往會陷入瓶頸:是要多加幾個功能?還是換個外觀?甚至乾脆「抄競品」?這些改版方式短期內或許能交差,但往往無法真正打動用戶。因為這些基本招你我都在用~而且它們不一定有抓住產品進化的關鍵因素。 今天就讓我就來分享這套「槓桿方程式」,讓各位也許~~~有機會開外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The Robot's Dream is the dream of all of us. 《再見機器人》改編自美國繪本作家薩拉‧瓦倫 (Sara Varon)同名圖文小說,以童心般的筆觸,洗鍊地描繪製著人人必經的課題-如果緣份走到盡頭,我們選擇依戀還是放手?
Thumbnail
The Robot's Dream is the dream of all of us. 《再見機器人》改編自美國繪本作家薩拉‧瓦倫 (Sara Varon)同名圖文小說,以童心般的筆觸,洗鍊地描繪製著人人必經的課題-如果緣份走到盡頭,我們選擇依戀還是放手?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改編自莎拉華倫的同名漫畫的動畫電影,講述了一個獨居的狗先生與機器人相遇、相伴、再次離別的故事。這部影片以人與物的關係為主軸,歌頌了孤獨、愛情、遺憾和與自我的關係。文章中主要探討了劇情背景、角色個性以及對生命與關係的反思。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改編自莎拉華倫的同名漫畫的動畫電影,講述了一個獨居的狗先生與機器人相遇、相伴、再次離別的故事。這部影片以人與物的關係為主軸,歌頌了孤獨、愛情、遺憾和與自我的關係。文章中主要探討了劇情背景、角色個性以及對生命與關係的反思。
Thumbnail
  本書背景設定在21世紀初,第一個人型機器人NDR113問世,人類勞力的工作逐漸被機器人取代,而主角安德魯是機器人公司大量生產的NDR113之一。某天,安德魯為小小姐(主人的二女兒)做了一個木墬子當作生日禮物,人們意外發現了安德魯創造的天分。安德魯不再是單純的機器人,他成為一位藝術家。本書
Thumbnail
  本書背景設定在21世紀初,第一個人型機器人NDR113問世,人類勞力的工作逐漸被機器人取代,而主角安德魯是機器人公司大量生產的NDR113之一。某天,安德魯為小小姐(主人的二女兒)做了一個木墬子當作生日禮物,人們意外發現了安德魯創造的天分。安德魯不再是單純的機器人,他成為一位藝術家。本書
Thumbnail
夢幻之境是由Ace博士所創造出的D原素城市,整座城市都是D原素組成,進入這個夢幻之境,就要與真實世界告別,無法再回去,原本Ace博士只想帶著妻子和孩子們遠離他們那個黑暗戰爭的世界,他原本在無政府黑暗組織下擔任研發工程師。 這個世界,Ai世界達到顛峰,Ai智能機器人有了自主思考能力,不再
Thumbnail
夢幻之境是由Ace博士所創造出的D原素城市,整座城市都是D原素組成,進入這個夢幻之境,就要與真實世界告別,無法再回去,原本Ace博士只想帶著妻子和孩子們遠離他們那個黑暗戰爭的世界,他原本在無政府黑暗組織下擔任研發工程師。 這個世界,Ai世界達到顛峰,Ai智能機器人有了自主思考能力,不再
Thumbnail
《A.I.人工智慧》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經典科幻電影。故事融合古典經典與未來科技,探討人工智慧對生活的影響。電影中描繪的AI智慧機器逐步取代各種人工工作的情節,與現實逼近,或許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成為現實。影片貫穿《木偶奇遇記》的精神,以小男孩大衛的奇遇記,引領觀眾反思科技發展的可能性和挑戰。
Thumbnail
《A.I.人工智慧》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經典科幻電影。故事融合古典經典與未來科技,探討人工智慧對生活的影響。電影中描繪的AI智慧機器逐步取代各種人工工作的情節,與現實逼近,或許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成為現實。影片貫穿《木偶奇遇記》的精神,以小男孩大衛的奇遇記,引領觀眾反思科技發展的可能性和挑戰。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
Thumbnail
  以一段抖音上熱烈迴響的魔性舞蹈迅速爆紅,溫子仁監製的《窒友梅根》,乍看之下只是類似《鬼娃恰吉》類型的驚悚片,卻在其科技驚悚的外表下,以黑色幽默的方式,一針見血的點出了當代親子教養的社會議題。既溫馨又恐怖的本片,究竟是如何成為年初的一匹黑馬,獲得無數影評人的好評?
Thumbnail
  以一段抖音上熱烈迴響的魔性舞蹈迅速爆紅,溫子仁監製的《窒友梅根》,乍看之下只是類似《鬼娃恰吉》類型的驚悚片,卻在其科技驚悚的外表下,以黑色幽默的方式,一針見血的點出了當代親子教養的社會議題。既溫馨又恐怖的本片,究竟是如何成為年初的一匹黑馬,獲得無數影評人的好評?
Thumbnail
人類的思想作品,是很直觀的。 究竟是原創還是改作,甚至,就是大剌剌的重製,其實是非常容易分辨的 有沒有覺得跟~~很像,搭啦,沒錯,副歌完全可以接吧XD 學問絕對不等於學位,眾所周知,學位取得的動機有百百種 真正為了鑽研特定理論甚至新創概念的人,在元宇宙的未來世界 只怕會越來越少,因為人類必須達到再次
Thumbnail
人類的思想作品,是很直觀的。 究竟是原創還是改作,甚至,就是大剌剌的重製,其實是非常容易分辨的 有沒有覺得跟~~很像,搭啦,沒錯,副歌完全可以接吧XD 學問絕對不等於學位,眾所周知,學位取得的動機有百百種 真正為了鑽研特定理論甚至新創概念的人,在元宇宙的未來世界 只怕會越來越少,因為人類必須達到再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