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窒友梅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本文同步發表於「夏隅.流影」部落格
  以一段抖音上熱烈迴響的魔性舞蹈迅速爆紅,溫子仁監製的《窒友梅根》,乍看之下只是類似《鬼娃恰吉》類型的驚悚片,卻在其科技驚悚的外表下,以黑色幽默的方式,一針見血的點出了當代親子教養的社會議題。既溫馨又恐怖的本片,究竟是如何成為年初的一匹黑馬,獲得無數影評人的好評呢?
外表精緻的梅根,是被設計來陪伴孩童的玩偶型機器人。 窒友梅根/IMDb

為了陪伴而誕生的M3GAN

  任職於知名玩具公司,負責開發互動式機器人玩具的潔瑪,某天突然收到姊姊和姊夫於一場車禍中身亡的噩耗。由於姊姊生前的遺願,潔瑪收養了剛失去父母的姪女凱蒂。然而未婚未生的潔瑪既忙於工作,又沒有跟孩子相處的經驗,更別說是剛經歷喪親創傷的凱蒂。於是她靈機一動,將開發中的類人型機器玩偶,以人工智慧驅動的「梅根」(Model 3 Generative Android;M3GAN)帶到凱蒂面前。
第一次見到梅根的凱蒂,正在進行綁定用戶的程序。
  被設計成孩子最好的玩伴,以及父母最可靠的盟友,梅根幽默風趣卻又善解人意的表現,很快帶著凱蒂走出失去父母的陰霾。潔瑪也在公司高層面前,展示了梅根與凱蒂互動的過程,並獲得高層們一致的讚賞與肯定。在高層們的支持下,公司規畫了盛大的發表會,預計在會後將梅根量產,並正式對外銷售。
除了會唸故事,梅根還能提醒孩童刷牙、沖馬桶、擦手等日常生活常規。
  然而忙碌趕工下產出的梅根其實存在缺陷。缺少安全設定與規範下,梅根開始為了保護凱蒂,採取一些過於激進的手段,凱蒂也由於過度依賴梅根的陪伴,漸漸產生類似上癮的症狀。發現不對勁的潔瑪與其同事泰絲和柯爾,試圖關閉梅根並重新設定參數。然而已經理解什麼是「死亡」的梅根,為了捍衛自己的意識,展開了最激烈的反抗。
  發表會的這個夜晚,將注定是一場腥風血雨的災難……
塊陶啊~~~~~

魔性之舞精準的行銷策略

  作為一部小成本的驚悚片,《窒友梅根》在拍攝過程中並未獲得太多關注,直到首支預告片出爐後,一段梅根拿起裁紙刀殺人前的魔性之舞,在年輕族群愛用的Tiktok平台上掀起廣泛的模仿熱潮,這位外表精緻的殺手機器人,才正式進入大眾的視野中。
  這支魔性之舞點燃了《窒友梅根》在年輕族群間的熱潮。
  實際觀賞過這部電影後會發現,梅根在那段劇情中的這支舞蹈,在劇情上並沒有任何必要性,卻成為一個類似火種的媒介。當觀眾們受其吸引,並實際觀賞過本片後,紛紛發現本片劇情結構精緻而富有寓意,並將驚悚與其他元素做了恰到好處的調和。更重要的是,在其驚悚片的包裝下,實則對當今社會親子教養的某些現象,做了一針見血的提醒與反思。
電影公司特別在多場特映會中,請到舞者Cosplay梅根,還原那段爆紅的舞步。
  於是乎,這一部既有品質又有話題的驚悚片,就順理成章的成為2023年初的一匹票房黑馬,在上映後的第一周開出3040萬美元的票房佳績。不只回收了拍攝成本,更奪下了當周票房的亞軍,僅次於大成本、大製作的《阿凡達:水之道》。這樣的成績自然帶給片商高層的一個大大的驚喜,並很快傳出續集將於2025年上映的消息。

科技冷漠下的親子問題

  前文一再提及,本片獲得廣泛好評的主因,就是在驚悚片的包裝下,拍出對當代親子相處狀況的反思,那到底是關於什麼親子狀況呢?《窒友梅根》主要反思的,其實就是許多父母會以3C產品取代真實關愛的現象。相信各位讀者或多或少都看過,那種將一台平板塞給孩子遊玩,自己不停滑手機的那種父母,無論在餐廳、大眾運輸,甚至自己的親友中,都不乏這種平板保母的蹤影。
當凱蒂習慣了梅根的陪伴,反而更難向潔瑪敞開心胸。
  梅根在這部電影中的角色,就好像在生活中被塞到孩子手中的平板,裡面甚至可能安裝了許多APP,會定期提醒孩子洗手、喝水、刷牙,是不是就跟電影中梅根的角色一模一樣呢?或許短時間內可以減少孩子吵鬧的頻率,甚至不用分神照顧,可以省下父母的許多麻煩。但長期下來,卻缺少了與孩子間實質的接觸與關懷,甚至更可怕的,當他們對平板上癮,父母試圖減少孩子使用3C產品的時數時,他們或許會像電影中的凱蒂一樣,開始歇斯底里的大吼大叫。
當今有許多協助育兒的互動式遊戲,如提醒孩童刷牙的「Pokemon smile」,或提醒補充水分的「Waterllama」,協助家長教養的同時,卻也暗藏兒童沉迷其中的風險。
  或許就像電影中凱蒂說的,梅根之所以讓她如此喜愛,是因為梅根的眼中只有凱蒂,讓凱蒂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雖然梅根是這部電影中最大的反派,也是這部驚悚片的恐怖來源,但至少在電影的絕大多數時間裡,觀眾很難真正的去討厭、害怕這個角色,因為她所表現出來的,正是一個稱職的照顧者所需具備的一切。(只是到最後難免走火入魔,畢竟是恐怖片嘛)
梅根看得你心裡發寒。

恐怖谷效應與機器不受控的恐懼

  與《鬼娃恰吉》《安娜貝爾》這些玩偶類驚悚片的前輩們相比,《窒友梅根》在玩弄驚悚上,更加出色的運用了心理學上著名的「恐怖谷理論」。於1970年由日本的機器人學家提出,說明人類對機器人的好感度,會在一開始隨著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度而提升,但卻會在到達某個臨界值後,突然覺得這個機器人很可怕,並在之後隨著其與人類的相似度繼續提高,對其好感度也會再逐漸回升。
知名的「恐怖谷理論」,描述了類人物品與人類的相似度,如何影響人們對其的好感度。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恰吉安娜貝爾這兩個前輩,特意在仿造人形的前提下,製作得猙獰恐怖,但習慣後其實也沒那麼可怕。之所以會成為恐怖片的經典,更多來自於他們在劇情編排下駭人的舉止與靈異。而梅根極度還原人類的外表和形象,在絕大多時候其實並不讓人感到害怕,甚至會對其產生滿滿的好感,這符合了恐怖谷理論中,與人類極度相似時,會更容易獲得人類的好感。
打扮精緻時尚的梅根,多數時間在片中其實並不令觀眾害怕,隨著劇情發展,反而會和凱蒂一樣,被她貼心的模樣給迷惑。
  然而隨著劇情的發展,當梅根出現如預告片中野獸般四肢著地狂奔的形象時,其與人類的相似度就會瞬間降低,達到恐怖谷理論中會令人恐懼的臨界值,瞬間讓人感到害怕。而這樣從好感到恐懼,再從恐懼又回歸正常的反差,來回幾次後,更將梅根塑造成一個令人又愛又怕的形象,這也是為何我說,本片出色運用「恐怖谷理論」的原因。
面部破損版的梅根,是否突然變得猙獰而可怕呢?
  本片玩弄恐懼的方式都頗為巧妙,除了前文提到的「恐怖谷理論」外,另外一種鋪陳驚悚的方式,讓我想起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電影《機械公敵》。裡頭有一個橋段是女主角以為一個收音機是聲控的,嘗試了許多不同的語句試圖關掉它,卻怎麼也關不掉,而這時男主角在她身後拿起一個遙控器關掉了那個收音機,並對她說:「很可怕吧,當機器不聽你話的時候。」
殺手機器人不可怕,不受控又會還嘴的殺手機器人才真正可怕。
  這種機器不受控的恐懼,雖然已經在許多科幻作品中被演繹過了,但隨著科技更加發達,如Siri之類的智能助手越來越普遍,甚至AI已經開始正式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當代,似乎更加讓人產生感同身受的害怕。

《窒友梅根》致敬的許多經典

  如前文所述,《窒友梅根》中其實可以看見許多經典電影的影子。如《機械公敵》中機器不受控的可怕,或《魔鬼終結者》《駭客任務》中AI無所不在的可怕。在美術上,梅根的某幾個造型,也讓我想起她的老前輩「恰吉」,甚至《牠》裡頭出現的小丑潘尼懷斯。而其中對於《鋼鐵擂台》的致敬,更是熱血又酷炫,差點讓身為休傑克曼粉絲的我在電影院裡大聲喝采。
梅根拿刀追殺人時,其實並不完全恐怖,甚至有點大快人心。
  除了致敬許多電影外,有一段劇情似乎也呼應了一個東西方都有的經典故事,這段呼應也是讓梅根的形象更加接近「失控的母愛」的橋段。是潔瑪和梅根在家中發生激烈爭執,兩者都想置對方於絕境,卻又不想讓凱蒂看見這般暴力景象,於是當凱蒂聽到爭吵而出聲詢問時,不約而同的假裝一切尋常,要凱蒂不要出來捲進爭吵的片段。
本片其實是潔瑪和梅根在爭奪監護權的戰爭(並不是)
  這段劇情讓我想起包公(對,就是那個包青天)判過的一個經典案子,關於兩個女子都聲稱自己是小孩的生母,為了爭奪孩子的所有權而告上衙門的故事。故事中,由於兩人各說各話,包公靈機一動,讓兩個女子一人抓住孩子的一隻手,說先把孩子拉到自己懷中的人就是孩子的母親。結果在劇烈的拉扯下,孩子因吃痛而哭泣,其中一位女子看到孩子哭了而心疼放開手,包公因此斷定這位放手的女子才是孩子的生母。
  雖然故事情節不能完全類推,但觀影的當下,這個橋段確實給我滿滿的既視感,也讓我心中梅根的形象更加飽滿。
對待凱蒂溫柔體貼的梅根,若是真人,幾乎可說是一位模範保母。

結尾的轉變稍嫌可惜

  說了這麼多《窒友梅根》的優點,但幾個瑕疵終究讓本片僅能歸類於B級片中別出心裁的佳作,無法成為一部格局更加完整的作品。前文提到梅根形象的飽滿塑造,是本片的一大亮點,也是讓觀眾很難真心討厭這個角色的原因,然而到了電影接近尾聲時,梅根的一個轉變,還是讓這個角色走向傳統反派的格局,稍微浪費了前面的鋪陳。
在實驗室被製造出來的梅根,只可惜過於倉促運用,而缺乏一些必須的設定。
  而看過預告的觀眾會發現,基本上百分之八十的劇情都已在預告中揭曉,再加上一些驚悚片的標準公式,觀眾其實對於整體故事走向不會有太多驚喜。且部份特效並不十分精緻,都是本片整體呈現上不那麼完美的部份。但以上幾點難免過於批判,整體來說,《窒友梅根》還是一部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小品驚悚電影。在劇情最後埋下的一點伏筆,還有片商釋放出的消息,《窒友梅根2》若無意外,應該是能與大家見面,蠻期待故事後續會如何發展。
  以上是夏流關於《窒友梅根》的觀後感,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也喜歡這部電影,請您按讚或留言讓我知道,也請您順手按下訂閱,讓夏流繼續為您推薦更多好電影。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夏流,我們下次見~

驚悚中又帶點黑色幽默的那些電影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70內容數
各式影視作品無雷心得,從院線片到Netfilx,從動畫、影集到電影,只要是我看過的電影就會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夏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984年上映的《風之谷》,是夏流人生中的第一部宮崎駿電影。當時社區附近的圖書館,有設置影音播放區,可以憑借書證在那觀看錄影帶。由於父母忙於工作,就會將還是孩子的我留在那,觀賞一部又一部卡通及電影。其中印象最深刻的,除了上百集的七龍珠動畫外,就是這一部《風之谷》了。
  Netflix於2022年十月推出的臺灣原創影集,《她和她的她》描述一位職場成功女性,在一次車禍後發現自己似乎來到另一個平行時空,已過世的弟弟與父親死而復生,自己也過著另一段平靜人生。失去記憶的她,該如何找回過去?而在那裡,又藏著哪些她不願面對的遭遇?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新片《奧本海默》即將於2023年7月上映,傳出他仍堅持以全實拍的方式製作電影,這也讓全球影迷們開始好奇,他會如何詮釋這位原子彈之父的一生,以及如何不用特效拍出原子彈的爆破場面。但在《奧本海默》上映前,我們還得等上近半年的時間,不妨在那之前,先複習幾部諾蘭的經典作品吧!
  起源於義大利的童話故事,《靴貓》講述了一隻足智多謀的貓咪,幫助貧困的主人翻轉階級的故事。在童話大亂鬥的《史瑞克》系列電影中,靴貓則化身為怪物殺手,以一雙萌萌大眼,獲得無數觀眾喜愛。睽違十年,用去八條命的鞋貓,又將在《鞋貓劍客2》中帶給觀眾什麼樣的冒險故事呢?
  2001年開始連載的漫畫-《BLEACH死神》以超潮的角色形象,與充滿張力與魄力的戰鬥分鏡,成為一代孩童茶餘飯後必追的經典作品。睽違數年,故事的最終篇「千年血戰」,終於在2022年10月,以動畫的形式與粉絲們見面!
  黑白色調下布滿垃圾的香港,蒼蠅的聲音嗡嗡作響,黑與白,是與非,被模糊在暴力與追逐間,塑造了末日廢土般的絕望。電影《智齒》以一起斷掌謀殺案為主軸,揉合了「活下去」這一人類最根本的需求,展現了社會最底層的絕望,以及於絕望中綻放的一點釋然與希望。
  1984年上映的《風之谷》,是夏流人生中的第一部宮崎駿電影。當時社區附近的圖書館,有設置影音播放區,可以憑借書證在那觀看錄影帶。由於父母忙於工作,就會將還是孩子的我留在那,觀賞一部又一部卡通及電影。其中印象最深刻的,除了上百集的七龍珠動畫外,就是這一部《風之谷》了。
  Netflix於2022年十月推出的臺灣原創影集,《她和她的她》描述一位職場成功女性,在一次車禍後發現自己似乎來到另一個平行時空,已過世的弟弟與父親死而復生,自己也過著另一段平靜人生。失去記憶的她,該如何找回過去?而在那裡,又藏著哪些她不願面對的遭遇?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新片《奧本海默》即將於2023年7月上映,傳出他仍堅持以全實拍的方式製作電影,這也讓全球影迷們開始好奇,他會如何詮釋這位原子彈之父的一生,以及如何不用特效拍出原子彈的爆破場面。但在《奧本海默》上映前,我們還得等上近半年的時間,不妨在那之前,先複習幾部諾蘭的經典作品吧!
  起源於義大利的童話故事,《靴貓》講述了一隻足智多謀的貓咪,幫助貧困的主人翻轉階級的故事。在童話大亂鬥的《史瑞克》系列電影中,靴貓則化身為怪物殺手,以一雙萌萌大眼,獲得無數觀眾喜愛。睽違十年,用去八條命的鞋貓,又將在《鞋貓劍客2》中帶給觀眾什麼樣的冒險故事呢?
  2001年開始連載的漫畫-《BLEACH死神》以超潮的角色形象,與充滿張力與魄力的戰鬥分鏡,成為一代孩童茶餘飯後必追的經典作品。睽違數年,故事的最終篇「千年血戰」,終於在2022年10月,以動畫的形式與粉絲們見面!
  黑白色調下布滿垃圾的香港,蒼蠅的聲音嗡嗡作響,黑與白,是與非,被模糊在暴力與追逐間,塑造了末日廢土般的絕望。電影《智齒》以一起斷掌謀殺案為主軸,揉合了「活下去」這一人類最根本的需求,展現了社會最底層的絕望,以及於絕望中綻放的一點釋然與希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玩具研發專家的潔瑪,發明了一個能自主學習AI的機器人梅根來陪伴剛失去父母的外甥女凱蒂。 起初,兩人相處得很融洽,但在遭遇被鄰居的狗攻擊之後,一心想保護凱蒂的梅根,卻變得愈來越失控了……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一如動畫的簡單線條卻建構角色複雜的內心情緒,《再見機器人》看似當前新穎的Ai與機器人題材,內核卻是過往古典時代的老派浪漫,以致敬紐約城市街頭與紐約人的多樣性配以七零八零年代迪斯可放克舞曲,包裝著現代人孤獨,恍若描述童貞般介於友情與愛情的素樸情感。
Thumbnail
動畫影片中的老媽媽養育兒女長大 晚年沒有半個子女願意花時間照顧老媽媽 兒子只買個機器人代替自己去陪伴老人家 最後老媽媽到了人生盡頭時 忠心的機器人還以為老媽媽没電了 拿著電池放在老媽媽口袋裡幫她充電 很現代一很感人的動畫音樂影片 張秀卿|春花夢露水 獻給堅韌偉大的母親媽媽們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以動人的方式刻畫親密關係,尤其是關於分離與失去。本文從精神分析角度深入探討了電影中反映的人生經歷,以及對分離與失去的深刻體悟,特別著重在溫尼考特「過渡客體」的闡述。觀眾在經歷了片中角色的心路歷程後,無不感到深深的共鳴與反思。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影評 我單就看完這個電影的心得,並沒有先了解電影的背景, 所寫下的心得想法,以下內容會劇透。 主角以動物狗狗為原型,他想要愛,於是買了機器人, 跟他產生了羅曼蒂克的愛情, 慢慢牽起的手,創造出的美好回憶, 接著到了故事的轉折點,他們一起去了海邊玩, 然後機器人碰到了水,當
Thumbnail
88元就可以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伏憟熊 劇情:潔西卡(德汪達懷斯 飾)帶著家人回到老家,她的繼女愛麗絲(派柏布朗 飾)發現了她小時候的熊布偶「巧芯」,並且和巧芯變成形影不離的好麻吉;但隨著巧芯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非常前衛、色彩瑰麗又充滿奇幻的電影,好看卻非常挑人,也是各大影展絕對喜歡的題材,包含自我成長探索、衝撞社會體制規範、貧富差距和身體自主權……以及近年主流的女性意識電影,比起「芭比」輕鬆歡快的商業喜劇,可憐的東西不僅探討深入,而且更加聚焦在父權社會下的性覺醒,批判也非常顯而易見。  
Thumbnail
這是一部概念很有趣的電影,以科幻的設定帶出一個新生如何從無到有,慢慢發展出自己的人格跟思想,以及這個人如何與這個社會展開互動跟連結,在各種傳統價值觀中展開矛盾跟碰撞 蛻去嬰兒的外表,省略時間的馴化,將人類至今為止的成就和難題全都擺在主角貝拉面前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玩具研發專家的潔瑪,發明了一個能自主學習AI的機器人梅根來陪伴剛失去父母的外甥女凱蒂。 起初,兩人相處得很融洽,但在遭遇被鄰居的狗攻擊之後,一心想保護凱蒂的梅根,卻變得愈來越失控了……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一如動畫的簡單線條卻建構角色複雜的內心情緒,《再見機器人》看似當前新穎的Ai與機器人題材,內核卻是過往古典時代的老派浪漫,以致敬紐約城市街頭與紐約人的多樣性配以七零八零年代迪斯可放克舞曲,包裝著現代人孤獨,恍若描述童貞般介於友情與愛情的素樸情感。
Thumbnail
動畫影片中的老媽媽養育兒女長大 晚年沒有半個子女願意花時間照顧老媽媽 兒子只買個機器人代替自己去陪伴老人家 最後老媽媽到了人生盡頭時 忠心的機器人還以為老媽媽没電了 拿著電池放在老媽媽口袋裡幫她充電 很現代一很感人的動畫音樂影片 張秀卿|春花夢露水 獻給堅韌偉大的母親媽媽們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以動人的方式刻畫親密關係,尤其是關於分離與失去。本文從精神分析角度深入探討了電影中反映的人生經歷,以及對分離與失去的深刻體悟,特別著重在溫尼考特「過渡客體」的闡述。觀眾在經歷了片中角色的心路歷程後,無不感到深深的共鳴與反思。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影評 我單就看完這個電影的心得,並沒有先了解電影的背景, 所寫下的心得想法,以下內容會劇透。 主角以動物狗狗為原型,他想要愛,於是買了機器人, 跟他產生了羅曼蒂克的愛情, 慢慢牽起的手,創造出的美好回憶, 接著到了故事的轉折點,他們一起去了海邊玩, 然後機器人碰到了水,當
Thumbnail
88元就可以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伏憟熊 劇情:潔西卡(德汪達懷斯 飾)帶著家人回到老家,她的繼女愛麗絲(派柏布朗 飾)發現了她小時候的熊布偶「巧芯」,並且和巧芯變成形影不離的好麻吉;但隨著巧芯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非常前衛、色彩瑰麗又充滿奇幻的電影,好看卻非常挑人,也是各大影展絕對喜歡的題材,包含自我成長探索、衝撞社會體制規範、貧富差距和身體自主權……以及近年主流的女性意識電影,比起「芭比」輕鬆歡快的商業喜劇,可憐的東西不僅探討深入,而且更加聚焦在父權社會下的性覺醒,批判也非常顯而易見。  
Thumbnail
這是一部概念很有趣的電影,以科幻的設定帶出一個新生如何從無到有,慢慢發展出自己的人格跟思想,以及這個人如何與這個社會展開互動跟連結,在各種傳統價值觀中展開矛盾跟碰撞 蛻去嬰兒的外表,省略時間的馴化,將人類至今為止的成就和難題全都擺在主角貝拉面前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