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PIC 是碳市場的「社會地基」
在碳市場裡,有一個常被忽略但至關重要的詞:FPIC。
它的全名是 Free, Prior and Informed Consent(自由、事先並知情同意),中文翻譯為「自由、事先並知情同意」。
這聽起來有點拗口,但背後的意思很簡單:
當一個碳專案要在某片土地、森林、農村展開時,不能只是政府或企業單方面決定,而是要讓土地上的人──農民、社區、原住民族──在自由、事先、完整知情的情況下,表達他們的同意或拒絕。
四大要件:
- 自由(Free):決策過程不能有脅迫或收買,社區要能自由表達。
- 事先(Prior):在專案啟動前,就要充分討論,而不是專案都開始了才來「補簽名」。
- 知情(Informed):資訊要透明,讓社區清楚了解專案內容、風險、效益分配、合約年限。
- 同意(Consent):最終要由社區依自己的程序(部落會議、投票、共識)來決定是否接受。
如果缺少 FPIC,專案就像房子沒有地基,看似建起來了,卻隨時可能因為社區抗爭、法律訴訟、國際抵制而崩塌。
二、FPIC 為什麼會成為碳市場的必修課?
1. 國際規範的要求
- 《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UNDRIP, 2007):明確要求所有涉及土地、資源、文化的計畫,都要有 FPIC。
- 《巴黎協定》前文:要求各方在採取行動時,必須尊重人權、社區權利、原住民族權利。
- PACM(巴黎協定合作機制):特別是 第6.4條,強調「可持續發展」與「社會環境保障(Safeguards)」。FPIC 就是最核心的社會保障措施之一。
2. 市場風險的控制
在過去的自願碳市場(VCC)中,許多專案只重視「減碳量」的計算,卻忽略了社區是否同意,導致:
- 專案雖然發行了碳信用,但後來被爆出侵犯土地權,引發國際 NGO 抨擊。
- 買家(企業)因此背上漂綠爭議,聲譽受損。
- 專案甚至被 Host Country(東道國)撤銷授權,碳信用變成「垃圾碳」。
因此,FPIC 不只是社會正義的保障,更是降低投資與市場風險的關鍵。
三、FPIC 在不同專案中的應用:NbS vs. TbS
1. NbS(Nature-based Solutions,自然為本解決方案)
典型專案:造林、再造林、REDD+、農林復合。
- FPIC 為必須。因為這類專案直接涉及土地使用權與社區生計。
- 沒有 FPIC,社區可能拒絕合作,甚至持續砍伐或破壞,導致專案失敗。
- 國際標準(如 REDD+、ART-TREES、CCB)都要求 FPIC 文件化。
2. TbS(Technology-based Solutions,技術為本解決方案)
典型專案:DAC(直接空氣捕捉)、CCUS(碳捕捉與封存)、BECCS、生物炭(Biochar)。
- 純工業型專案(如 DAC 工廠) → 若設在工業區,多半只需環評與政府核准,不一定需要 FPIC。
- 涉及土地或農業的 TbS(如 Biochar、BECCS) → 只要動到農田、農民供應鏈或土地封存,就必須取得 FPIC,否則可能引發爭議。
P.S:
- NbS → 幾乎 100% 必須 FPIC。
- TbS → 視情況而定,但只要涉及土地或社區資源,就必須 FPIC。
四、FPIC 與 PACM / A6.4 的連結
在巴黎協定 PACM 框架 下:
- 第6.2條:著重跨國 ITMOs 的交易,需要 東道國授權(LoA) 和 對應調整(CA)。
- 第6.4條: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SDM)」,要求專案除了減碳之外,還要展現 共益(co-benefits),並遵守社會與環境保障。
FPIC 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 它是 社會保障(Safeguard) 的基礎,保證社區權利不被侵犯。
- 沒有 FPIC,專案就無法通過 A6.4 方法論 的完整性審查,也無法生成高完整性的碳信用。
簡單說:
FPIC = A6.4 高完整性信用的「門票」。
五、FPIC 如何強化共益?
- 社區發展(Community Benefits)
- 有 FPIC,社區能參與專案設計,談妥如何分配收益:教育基金、基礎建設、就業機會。
- 這不只是減碳,而是同時實現 SDG 4(教育)、SDG 8(就業)、SDG 10(減少不平等)。
-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Benefits)
- 社區同意並參與森林保護,才有可能真正改善棲地,恢復動植物多樣性。
- 這為專案拿到 CCB 標籤,甚至延伸出 生物多樣性信用 打下基礎。
- 國際信任與市場價值
- 大型買家(Microsoft、Google、壽險基金)會特別檢查 FPIC。
- FPIC 落實良好的專案,可以在市場上賣得更貴,因為它展現了真正的「高完整性」。
六、CCB vs. SD VISta:兩種「共益標籤」

P.S:
- CCB = 三重共益加分(特別適合 NbS 專案)。
- SD VISta = SDGs 認證翻譯器(讓專案的永續效益被驗證並量化)。
七、價值升級鏈:FPIC → CCC → CCB / SD VISta → 生物多樣性信用
一個專案如果想在碳市場裡走得長遠,可以想像一條「價值升級鏈」:
- FPIC:先取得社區同意 → 確保專案合法與正當性。
- CCC(合規碳信用):在 Host Country NR 登錄 → 確保避免雙重計算。
- CCB / SD VISta:掛上「共益標籤」,展現社會與生態價值。
- 生物多樣性信用:如果能進一步證明物種與棲地的改善,還能生成獨立的生物多樣性信用,進入新興市場。
這是一條從 社會合法性 → 合規性 → 共益性 → 多元價值化 的升級路徑,而 FPIC 就是這條路徑的起點。
八、結論
碳市場一定要懂 FPIC,因為:
- FPIC = 專案的社會地基,沒有它,專案就會崩塌。
- FPIC 是 A6.4 的必備要求,確保專案符合 PACM 的高完整性原則。
- FPIC 強化共益:讓專案不只是減碳,還能實現社區發展與生態保護。
- FPIC → CCC → CCB / SD VISta → 生物多樣性信用:形成價值升級鏈,讓專案在市場上更具吸引力與價格優勢。
FPIC 是碳市場的「社會護照」──有了它,專案才能通過 A6.4 的門檻,並展現共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