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8 不專業之個人短影音洞察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2024.12.07(補)

全天候的滋養

身心腦同步感知

一整天,完成兩件未竟之事

閱書

《弄懂情緒腦,玩出高EQ》
感謝前來薩提爾工作坊的魏老師,到校分享S E L社會情緒素養教學的同時,也分享了一本好書給工作坊的夥伴。書擱在我這,兩週了,終於有時間快速瀏覽,取得自己想要的,也重新梳理並建構情緒教學的概念,細節還得有機會執行才能明白。

用照片紀錄幾張自己想做的,這本書的操作,很適合國小老師呢😁(國中需要再轉化一下)

喜歡這個小圈圈😍

喜歡這個小圈圈😍

這個我有玩過,很好玩,考驗聆聽與反應

這個我有玩過,很好玩,考驗聆聽與反應

我需要練習這個,因為覺察到對自己的認知扭曲,在近日負面能量的影響下,偏嚴重😭

我需要練習這個,因為覺察到對自己的認知扭曲,在近日負面能量的影響下,偏嚴重😭

這個~~覺得很棒,但要怎麼轉化,還在想

這個~~覺得很棒,但要怎麼轉化,還在想

學期末來做這個😁

學期末來做這個😁

這本書有基礎概念和有趣的操作,可以買來閱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3906......

這本書有基礎概念和有趣的操作,可以買來閱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3906......

閱影

打從十一月開始進行短影音教案製作,利用零碎的時間在假日慢慢完成一些節點。雖然進度緩慢(一直在思考脈絡的流暢性),但終於在今天完成了二堂課的梳理。為了更全面地理解短影音的特性和可能的教學應用,我今天特地刷看了四個主要的短影音平台,還和家裡的孩子交流了一番,發現了一些很有趣的現象,也有了不少新啟發。

TikTok(阿雜去)
像普通的大型夜市,雖然可以一次看到各種流行趨勢,感覺擁有很多視角,但其實重複的攤位非常多,換言之,在重複的影片持續出現(同一個現象,同一個行為,不同人去呈現,沒有意義的跟風影片特別多),知識點偏少的情形之下,看半個小時以上,就會覺得心煩氣躁,很想離開介面。(因為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

InstagramReels(點點樂)
像大型量販店(如:好市多、家樂福),貼近每個人各自的生活圈,以各種不同的樣態提供給看影音的閱聽人,滿足個人需求的知識點及娛樂點。由於呈現方式重複性較低,介面閱覽上也較為舒適,雖然是點狀閱讀,但還是可以停留較長的時間,就可惜無法讓閱聽人建構腦袋裡的連結系統,滑久了,多少都會讓腦內網絡的建構變得遲鈍而產生斷片思維。

YouTubeShorts(線圈學)
像博物館,各式各樣的主題,多以最精華的方式呈現,若想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都能透過館內提供的其他資源,完成跟主題有關的脈絡延伸閱讀。
換言之,當我點閱一個Short,想要進一步知道這個資訊生產者對主題的想法,就可以嘗試找出他/她原先在YouTube上的長影音,然後進一步連結並延伸相關的主題。
另外,我也發現,原先就是YouTube的資訊生產者,會利用Short快速的提供他所關注的多樣話題,然後再去幾個值得多聊的深刻主題,以長影音的方式多加呈現,這對閱聽人來說是個福音,可以一次網羅各類型的話題,從中找出近日有興趣的主題,加以連結蒐資,不僅快速得廣度,還能精實讀深度。(含金量偏高)

FacebookWatch(故事學)
像小劇場,看戲成份居多,一旦停留,很容易沉浸式追劇,中場休息時間,隨即進入工商時間,提供各類生活需求的貼心服務(食衣住行育樂樣樣來,就看你愛哪一種)
又因為meta和ig是同一家,所以watch 和Reel短影音相似感極高,只是區別了受眾年齡層😁(就我個人而言,因為是fb的重度使用者,很容易不小心就沉浸在裡頭,所以要很自制)

raw-image

❤️小結:

經過一日短影音之旅,我個人偏愛YouTube Shorts,含金量高,連結性強,至少能降低零碎片面的「斷片風險」。至於我家小孩,則鍾情於Reels,特別是那種滿滿生活感的療癒短片,刷著刷著,心情就跟著放鬆了。

彩蛋想法

今日最大的彩蛋收穫是——如果學生們刷的是Reels,而不是TikTok,那麼對比之下,的確讓人稍稍放心些了😅😅。不過話說回來,既然短影音已成為日常,那不如來廣推Shorts吧!反正都要看,至少也要挑個能學點東西又能放鬆的才划算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侑來了 教享閱
3會員
200內容數
熱愛閱讀與記錄生活,校內擔任SDGs晨間閱讀主編,曾獲微笑台灣二次創意教案獎。 透過個人成長、教學實踐及生活發現的紀錄,期望激盪更多教學與學習的火花。
侑來了 教享閱的其他內容
2025/10/02
少年報導者 從磨課師的學習,到教案的產出,我努力實踐自己想做的 過程中,感謝少年報導者的看見、支持與鼓勵, 我小小的教案分享,歡迎有興趣的大家,一起實作在課堂 轉化成適合班上師生的需求,更換老師想運用的影音資料, 其中,我覺得最有料且最有趣的就是「辨識系列」😁 感謝少年報導者的精心設計與推播❤️
2025/10/02
少年報導者 從磨課師的學習,到教案的產出,我努力實踐自己想做的 過程中,感謝少年報導者的看見、支持與鼓勵, 我小小的教案分享,歡迎有興趣的大家,一起實作在課堂 轉化成適合班上師生的需求,更換老師想運用的影音資料, 其中,我覺得最有料且最有趣的就是「辨識系列」😁 感謝少年報導者的精心設計與推播❤️
2025/10/01
薩提爾工作坊5 喜歡感恩期待 ~我想哭,但是哭不出來~ 因為大家的愛接住了我 所以在我分享的時候, 有別於以往因為感動而落淚,這回我想用笑容訴說我被接住的喜悅❤️❤️ 工作坊的期末聚會,你會用什麼課堂記錄2024年最深的回憶,很喜歡這個分享任務~ ࿓ ࿓ ࿓ ࿓ ࿓ ࿓ ࿓ ࿓ ࿓ ࿓ ࿓
2025/10/01
薩提爾工作坊5 喜歡感恩期待 ~我想哭,但是哭不出來~ 因為大家的愛接住了我 所以在我分享的時候, 有別於以往因為感動而落淚,這回我想用笑容訴說我被接住的喜悅❤️❤️ 工作坊的期末聚會,你會用什麼課堂記錄2024年最深的回憶,很喜歡這個分享任務~ ࿓ ࿓ ࿓ ࿓ ࿓ ࿓ ࿓ ࿓ ࿓ ࿓ ࿓
2025/09/23
薩提爾曼陀羅 ✍️覺察 拋棄與被拋棄,差異究竟在哪裡?除了主被動差異外,曾經共擁,只是未來無法共有,還沒有學會好好的與另一個人交流,但願彼此都能認知各自有特別之處:那就是獨一無二的自我! ✍️觀察 一直很好奇孩子們來學校面對各種科目的練習,完全不準備就來裸考的心態究竟是什麼?我想的是:與其被
2025/09/23
薩提爾曼陀羅 ✍️覺察 拋棄與被拋棄,差異究竟在哪裡?除了主被動差異外,曾經共擁,只是未來無法共有,還沒有學會好好的與另一個人交流,但願彼此都能認知各自有特別之處:那就是獨一無二的自我! ✍️觀察 一直很好奇孩子們來學校面對各種科目的練習,完全不準備就來裸考的心態究竟是什麼?我想的是:與其被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誠實書寫練習 #Day213 這一陣子明顯感到自己有種破繭而出的氣勢,撥開烏雲重見天日的感覺,讓我全身充滿能量,而且有些事情按照預期的節奏進行中。 祝福自己! 寫於20240731(週三)
Thumbnail
#誠實書寫練習 #Day213 這一陣子明顯感到自己有種破繭而出的氣勢,撥開烏雲重見天日的感覺,讓我全身充滿能量,而且有些事情按照預期的節奏進行中。 祝福自己! 寫於20240731(週三)
Thumbnail
20240728 前兩天聽podcast,聽到有人開啟了這樣的計畫,想起自己才剛畢業一個多月,卻感覺已經停止思考或書寫很久,希望藉由這樣小小的計畫,讓我重新練習思考,也藉由書寫,記錄自己的改變。 如果有人願意瀏覽或觀看我的紀錄,我會非常非常高興,然後非常非常感謝!
Thumbnail
20240728 前兩天聽podcast,聽到有人開啟了這樣的計畫,想起自己才剛畢業一個多月,卻感覺已經停止思考或書寫很久,希望藉由這樣小小的計畫,讓我重新練習思考,也藉由書寫,記錄自己的改變。 如果有人願意瀏覽或觀看我的紀錄,我會非常非常高興,然後非常非常感謝!
Thumbnail
午後參加線上學習課程時 發覺自己有了睏意 但因為想好好的學習 於是找出之前留下的纏繞畫本 📚 可以分散一下注意力讓身心有不同的流動 🙂 這次藉由 交叉畫 和 層次畫 的小小技巧 達到想要的滿意度 ⭐️⭐️⭐️ 發現不同的畫法也會有不同的驚喜呈現 😍 老實說~畫這種需
Thumbnail
午後參加線上學習課程時 發覺自己有了睏意 但因為想好好的學習 於是找出之前留下的纏繞畫本 📚 可以分散一下注意力讓身心有不同的流動 🙂 這次藉由 交叉畫 和 層次畫 的小小技巧 達到想要的滿意度 ⭐️⭐️⭐️ 發現不同的畫法也會有不同的驚喜呈現 😍 老實說~畫這種需
Thumbnail
紀錄時間2024/05/29
Thumbnail
紀錄時間2024/05/29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你既沒領先,也未落後」。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你既沒領先,也未落後」。
Thumbnail
本書介紹一些觀念和心理學原理,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決定、利用情緒激發創意和提升心智表現…
Thumbnail
本書介紹一些觀念和心理學原理,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決定、利用情緒激發創意和提升心智表現…
Thumbnail
2024年2月20日(二) 7天冥想入門—1. 冥想,從這裡開始 今天和學生一起進行的正念同在練習,是用「潮汐」APP當中的7天冥想入門。 第1課:冥想,從這裡開始。導師先帶我們想想,為什麼要進行冥想?(註:在這裡的冥想和正念同在是同義詞) 對我來說,會進入到正念的世界,有些緣份,其實早
Thumbnail
2024年2月20日(二) 7天冥想入門—1. 冥想,從這裡開始 今天和學生一起進行的正念同在練習,是用「潮汐」APP當中的7天冥想入門。 第1課:冥想,從這裡開始。導師先帶我們想想,為什麼要進行冥想?(註:在這裡的冥想和正念同在是同義詞) 對我來說,會進入到正念的世界,有些緣份,其實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