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窮、好笨。」 「我什麼都沒有,別人為什麼都過得比我好?」 「我好缺錢、好缺愛、好缺運氣…」
這些內心的聲音,你是否也感到熟悉?
這是一種瀰漫在我們文化裡的集體情緒,叫做**「匱乏感」**。它像一副戴反了的望遠鏡,讓我們無限放大自己「沒有的」,卻對眼前「擁有的」視而不見。我們盯著鏡子裡不夠瘦的大腿,卻忘了感謝這雙腿,還能帶我們自由行走;我們看著戶頭裡不夠多的數字,卻忘了感謝自己,還有一個遮風避雨的住所。
而在顯化的世界裡,有一個最根本的法則:你專注什麼,你就得到什麼。
當我們將全部的意念,都投注在「我沒有」、「我缺少」、「我不夠」之上,我們就在無意識中,為自己顯化了一個,不斷印證「我果然什麼都沒有」的現實。
看到了嗎?你其實已經是顯化大師,只是你顯化的是匱乏!
今天,我想邀請你,跟我一起,做一個能從根本上扭轉這個模式的簡單練習。
匱乏感,是如何自我實現的?
在我們練習之前,你需要先理解,匱乏感是如何運作的。
當你的內在 GPS,被設定為「匱乏」這個目的地時,你的大腦導航系統 (RAS) 就會非常忠實地,為你搜集所有「你不夠好」、「你一無所有」的證據。
- 你相信「我運氣很差」,你的 RAS 就會自動過濾掉所有順利通行的綠燈,然後精準地,讓你只注意到那個你差點趕不上的紅燈,並對自己說:「看吧,我就是運氣差。」
- 你相信「我沒人愛」,你的 RAS 就會自動忽略朋友溫暖的問候,然後放大某個已讀不回的訊息,讓你得出結論:「看吧,果然沒有人在乎我。」
匱乏感,不是一個被動的心情,它是一個主動的「創造過程」。幸運的是,既然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我們就有能力,去創造一個完全不同的版本。
練習:寫下你的「擁有清單」(The Inventory of Haves)
今天,我想邀請你做的,不是去許願你「沒有的」,而是去盤點你「已經擁有的」。
這個練習,只需要你、一張紙、和一支筆。請為自己找一個安靜的十分鐘,然後,開始寫下你的「擁有清單」。
如果你一時之間想不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
1. 無形的資產 (Intangible Assets)
這是我們最常忽略,卻也最珍貴的寶藏。
- 範例:
- 一個健康的身體,能讓你自由散步、品嚐美食。
- 幾個能聽你說真心話的摯友。
- 你多年工作中,累積的某項專業技能或知識。
- 昨天晚上,還算安穩的睡眠。
- 你有愛人與被愛的能力。
2. 微小的物質豐盛 (Small Material Abundances)
豐盛從來就不等於奢華,它體現在每一個「不虞匱乏」的細節裡。
- 範例:
- 一個能為你遮風避雨的住所。
- 打開冰箱時,裡面有足夠的食物。
- 手機裡有電,網路上有看不完的資訊和娛樂。
- 衣櫃裡有一件你穿上,就覺得很開心的衣服。
- 乾淨的飲用水。
3. 免費的公共資源 (Free Public Resources)
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是這個世界免費贈與我們的。
- 範例:
- 一座可以隨時去散步的公園。
- 一間可以免費借閱書籍、吹冷氣的圖書館。
- 窗外溫暖的陽光、雨後清新的空氣。
請你寫下至少 10-20 項你「擁有」的事物,無論大小。當你寫的時候,試著去感受那份「啊,原來我不是一無所有」的真實感覺。
結語
匱乏感,常常來自於拿「自己擁有的」去跟「別人擁有的」比較。 而豐盛感,則來自於將目光收回,專注於「自己所擁有的」本身。
這個「擁有清單」的練習,就是在溫柔地,重新訓練你的大腦,讓它從對外比較,轉為向內看見。
當你真心相信自己「已經擁有」,你就在向宇宙宣告:「我準備好接收更多了。」 因為,豐盛,只會流向那個,已經感覺到豐盛的地方。
同時,你也可以用聽的,Podcast「嫚言漫語Talk」20分鐘擺脫匱乏感創造豐盛人生,在這一集裡就有詳細的討論:
「擁有清單」這個簡單的練習,是為你的顯化花園,開始溫柔地鬆土,讓你學會看見土壤中已有的養分。
但你可能會發現,即使開始練習,內心深處,似乎還有一些看不見的阻礙,讓你無法真正種下夢想的種子。
你可能會問: 「為什麼我還是很難相信自己『值得』擁有?」 「為什麼我在許下大願望時,總有個聲音在扯我後腿?」
這些更深層、更核心的問題,正是我的付費專 piena**「丁嫚陪你顯化每一天」**即將為你深入探討的核心。
在這個即將於秋天推出的專題裡,我們不只會學習「如何許願」,更會一起去探尋與療癒那些阻礙我們接收的內在傷痕與限制性信念。
這個專題的重點,從來就不只是幫你「得到」你想要的房子或愛情。它真正的目的,是陪你一起,透過顯化這個過程,去發掘自己的問題、改善自己的狀態,最終,成為一個打從心底相信自己『值得』、也因此能吸引任何美好事物的、那個『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準備好,不只滿足於微小的幸運,而是想從根本上,改寫你與豐盛的關係,敬請期待。
❤️如果喜歡我的創作,請不吝給我愛心,也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你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謝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