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的印象裡,律師的日常工作似乎永遠是「沒日沒夜地翻閱卷宗、埋首在電腦裡打字」。這個職業確實有大量繁瑣的資料要消化、有些重複的作業環節。隨著 AI 工具逐漸成熟,我開始思考:是否能把一些機械性的流程交給科技處理,讓自己把精力保留給最需要專業判斷的地方?
我要特別強調,我並不是把 AI 當作「替代律師」的工具。AI 雖然快速,但它仍然會出現錯誤或遺漏,沒有辦法像律師一樣綜合判斷、做出取捨,客戶既然付費委託專業人士處理,就是希望降低風險,所以我當然不能再讓他承擔使用 AI 工具得到錯誤答案的風險。因此,我的做法是讓 AI 成為一個「輔助者」,協助我整理資料、釐清架構,而最終的判斷與策略,仍然需要由我親自確認與決定。
判決資料的整理
以往我在研究案件時常常需要翻閱數十份的判決資料。這些判決內容龐雜,人工整理法院採信與不採信的理由,常常要耗費好幾天。現在,我會將公開的判決書交給 AI,請它協助初步歸納:- 法官最後做出判決時,著重在哪些事實?
- 哪些證據被視為關鍵,哪些則被忽略或不被採納?理由?
- 判決理由中隱含了什麼價值判斷?
透過這樣的整理,我能先用 AI 篩選出可能的重點,不必再陷入繁瑣的逐字閱讀,等找到重點方向後,再進一步篩選適合的判決細緻分析。
換位思考:以法官/檢察官的角度撰寫書狀
律師在撰寫書狀時,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讓法官/檢察官看得懂、看得進去。很多當事人常常認為:把所有事實、證據全部扔出去讓法官/檢察官自己看,就能證明自己是對的。但法院/地檢署真正需要的,是條理分明、切中爭點的說理。
這時候,AI 的協助就顯得特別有價值。當我整理更多的判決,在書狀中就能更貼近法官的思考邏輯、寫判決的架構,避免繞遠路,也能減少無關痛癢的陳述。讓書狀的結構更清晰,也更容易讓法院快速抓到核心。
請AI幫忙提供Excel計算公式
法律界有一句老笑話:「我們就是數學不好才來念法律!」QQ
偏偏在律師工作裡,經常碰到需要計算金額的時候,像是計算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額、違約金、相當於租金的不當得利等,往往一點都不能馬虎。這時候,AI 就成了我的小幫手。過去要慢慢思考Excel 公式如何設定才正確。現在我可以告訴AI我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數字,請它給我適合的公式,讓我再去調整。少了繁瑣的試誤,我能更快完成表格,數字也更精準。
把法律用語翻譯成客戶能更輕鬆理解的說法
律師在和客戶溝通時,通常已經會先把艱澀的法律條文翻譯成比較容易懂的語言。但有時候,因為專業習慣,我們以為已經夠白話,卻還是帶著一點法律人思維,讓一般人覺得抽象。這時候,我會善用 AI,請它再進一步把這些解釋翻譯成非業界人士也能輕鬆理解的版本,讓客戶既安心又清楚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用AI 放大專業
現在很多人已經善用ChatGPT、Google Gemini等AI工具處理事務,所以面臨訴訟時也會想:「那還需要律師嗎?」其實,AI 並不會替我做出最終判斷。法律的專業價值,不只是把資料整理出來,而是如何從中抽絲剝繭、整合事實與法理,進而提出具有說服力的論點。
舉例來說,AI 可以幫忙找出判決的共通點,但不同案件的背景與細節卻千差萬別。要不要援引類似見解?要怎麼轉化成對當事人有利的論述?這些都是需要律師的判斷與經驗。AI 在這裡的角色,更像是一位高效的法務助理,替我節省掉大量低價值的時間,讓我能把心力專注在策略設計與溝通上。
律師日常的「減法」
律師工作往往被想像成「加法」:靠不斷加班消化繁重的工作內容。但 AI 的參與,讓我體會到「減法」的重要。當我不再被瑣碎的重複工作綁住,我能更好地規劃時間,專心處理需要腦力與判斷力的任務。
這樣的作法,不僅為我省下了大量時間,也讓我能把精力專注在真正關鍵的任務,像是:
- 擬定訴訟策略、設計整體攻防布局;
- 花更多心力與當事人溝通、理解他們的焦慮與需求;
- 更仔細檢視每一份證據,避免忽略細節。
對客戶而言,也能轉化為實際的好處:在同樣的預算下,獲得更高品質、更有效率的專業服務,甚至能減少開支(按時計費的案件,總時數自然下降)。
簡單來說,AI讓我的工作流程更有效率,專業更能發揮,最終能讓客戶和律師達到雙贏!
我是黃鈺如律師,善用工具提升效率,把時間留給真正重要的判斷與策略,讓每一次合作更高效、更值得信任!如果你有任何法律需求,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與我聯繫!
黃鈺如律師聯絡資訊

| 預約法律諮詢 |
- 電話:02-2697-1287
- 官方line帳號:@005zgcvv
- Email:hyrlawyer@outlook.com
- 現場面對面/線上法律諮詢(Line / Google Meet)
| 追蹤黃鈺如律師 |
祝福各位平安幸福,找到生活中的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