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黃帝產元囂,元囂產蟜極,蟜極產高辛,是為帝嚳。
2. 注釋
1. 黃帝:中國上古五帝之一,姓公孫,名軒轅。
2. 元囂:黃帝之子。
3. 蟜極:元囂之子。
4. 高辛:蟜極之子,即帝嚳。
5. 帝嚳:五帝之一,為高辛氏,黃帝之曾孫。
3. 白話文
黃帝生了元囂,元囂生了蟜極,蟜極生了高辛,就是帝嚳。
4. 總結
此段文字簡要說明帝嚳的世系來源,表明帝嚳是黃帝的曾孫。
啟示
中國古代重視血統與傳承,以顯示正統性。
帝王世系的記載反映了對祖先的尊崇與歷史傳統的延續。
二、
1. 原文
帝嚳產放勳,是為帝堯。
2. 注釋
1. 帝嚳:五帝之一,高辛氏,黃帝曾孫。
2. 放勳:帝堯的名字。
3. 帝堯:五帝之一,以仁德聞名,治世有唐堯之稱。
3. 白話文
帝嚳生了放勳,就是帝堯。
4. 總結
這句話指出帝堯的出身,說明他是帝嚳的兒子。
啟示
帝王世系的記錄強調正統血脈的延續。
帝堯的誕生象徵後世稱頌的仁德治世即將展開。
三、
1. 原文
黃帝產昌意,昌意產高陽,是為帝顓頊。
2. 注釋
1. 黃帝: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之一,五帝之首。
2. 昌意:黃帝之子。
3. 高陽:昌意之子,即顓頊。
4. 帝顓頊:五帝之一,以高陽氏為號,治世以重視禮樂秩序著稱。
3. 白話文
黃帝生了昌意,昌意生了高陽,就是帝顓頊。
4. 總結
這句話交代了帝顓頊的世系,說明他是黃帝的孫子。
啟示
帝王血統傳承體現了政權合法性。
顓頊承繼黃帝之後,象徵秩序與文化的延續。
四、
1. 原文
顓頊產窮蟬,窮蟬產敬康,敬康產句芒,句芒產蟜牛,蟜牛產瞽叟,瞽叟產重華,是為帝舜,及產象,敖。
2. 注釋
1. 顓頊:五帝之一,黃帝之孫,高陽氏。
2. 窮蟬:顓頊之子。
3. 敬康:窮蟬之子。
4. 句芒:敬康之子,據傳為木官之神。
5. 蟜牛:句芒之子。
6. 瞽叟:蟜牛之子,帝舜之父,性情頑劣。
7. 重華:即帝舜,名重華,以孝聞名,繼堯為帝。
8. 象:舜之弟,驕縱不肖。
9. 敖:疑為象的字,或與象為同一人。
3. 白話文
顓頊生了窮蟬,窮蟬生了敬康,敬康生了句芒,句芒生了蟜牛,蟜牛生了瞽叟,瞽叟生了重華,就是帝舜,並且生了象,也叫敖。
4. 總結
這段文字記錄了帝舜的家世淵源,從顓頊一路傳下,到瞽叟生下舜與象,突顯舜雖出身於不仁之父,但卻以孝行成就帝業。
啟示
出身並不決定一個人的品德與成就。
即使在惡劣的家庭環境中,仍能憑德行立身。
孝行與德治是獲得天下人心的重要根基。
五、
1. 原文
顓頊產鯀,鯀產文命,是為禹。
2. 注釋
1. 顓頊:五帝之一,黃帝之孫,高陽氏。
2. 鯀:顓頊之後裔,因治水失敗被舜誅殺。
3. 文命:鯀之子,即禹,因治水有功而立為帝。
4. 禹:夏朝的建立者,尊號大禹,以治水成功聞名於世。
3. 白話文
顓頊生了鯀,鯀生了文命,就是禹。
4. 總結
這段文字簡要說明了大禹的世系,表明禹出自顓頊之後,由鯀傳至文命。禹因治水成功、利澤萬民而成為帝王,並開創了夏朝。
啟示
成就不只來自血統,更須憑藉自身的德行與才能。
禹承父志,卻能超越父親失敗的治水經歷,顯示努力與智慧的重要。
一個人的功業可以造福後世,甚至開創新時代。
六、
1. 原文
黃帝居軒轅之邱,娶于西陵氏之子,謂之嫘祖,氏產青陽及昌意。青陽降居泜水,昌意降居若水。
2. 注釋
1. 軒轅之邱:黃帝居住之地,故黃帝又稱「軒轅氏」。
2. 西陵氏:古代一族,嫘祖即出自此族,為黃帝正妻。
3. 嫘祖:黃帝元妃,相傳為養蠶織絲之始。
4. 青陽:黃帝與嫘祖之子,後居於泜水。
5. 昌意:黃帝與嫘祖之子,後居於若水。
6. 泜水、若水:古代河流名,分別為青陽、昌意的居地。
3. 白話文
黃帝住在軒轅之丘,娶了西陵氏的女兒,名叫嫘祖,生下青陽和昌意。青陽後來居住在泜水,昌意則居住在若水。
4. 總結
此段文字記述了黃帝與嫘祖的婚姻,以及二子青陽、昌意的出生與居地,顯示了帝王世系的傳承脈絡。
啟示
家族與婚姻是古代帝王世系延續的重要基礎。
嫘祖不僅是母儀典範,更因養蠶織絲而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人物。
子嗣各有居地,亦反映早期族群的分布與發展。
七、
1. 原文
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謂之昌濮,氏產顓頊。
2. 注釋
1. 昌意:黃帝與嫘祖之子,居於若水。
2. 蜀山氏:古代部族名,昌意迎娶其女為妻。
3. 昌濮:蜀山氏之女,為昌意之妻。
4. 顓頊:昌意與昌濮所生之子,為五帝之一。
3. 白話文
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子,她名叫昌濮,生下了顓頊。
4. 總結
這段記載了黃帝子昌意與蜀山氏的婚姻,並生下顓頊,顓頊繼而成為五帝之一,說明帝系血脈的延續。
啟示
帝王世系的傳承往往與部族聯姻有關,促進族群融合。
顓頊的出現顯示黃帝血脈在歷代王朝更替中的延續性。
婚姻在古代不僅是家庭之事,更關乎族群與政治結合。
八、
1. 原文
顓頊娶于滕氏,滕氏奔之子謂之女祿,氏產老童。
2. 注釋
1. 顓頊:五帝之一,黃帝之孫,昌意之子。
2. 滕氏:古代部族名,顓頊迎娶其女。
3. 奔:滕氏之男子名。
4. 女祿:滕氏奔的女兒,為顓頊之妻。
5. 老童:顓頊與女祿之子。
3. 白話文
顓頊娶了滕氏族人奔的女兒,名叫女祿,她生下了老童。
4. 總結
此段記錄顓頊與滕氏族的聯姻,以及其子老童的出生,延續了帝王世系。
啟示
帝王血脈的延續常透過部族間的聯姻來實現。
婚姻在古代具有政治意義,不僅是家庭結合,也是族群聯盟。
老童的誕生承接了顓頊的血統,為後世帝系鋪路。
九、
1. 原文
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謂之高緺,氏產重黎及吳回。吳回氏產陸終。
2. 注釋
1. 老童:顓頊與女祿之子。
2. 竭水氏:古代部族名。
3. 高緺:竭水氏之女,為老童之妻。
4. 重黎:老童與高緺所生之子,為火官,掌火政。
5. 吳回:老童與高緺所生之子,繼承火正之職。
6. 陸終:吳回之子,在傳說中有六子,為許多部族的祖先。
3. 白話文
老童娶了竭水氏族的女子高緺,她為老童生下了重黎和吳回。吳回生下了陸終。
4. 總結
這段記錄了顓頊後裔的傳承,從老童、高緺,到其子重黎、吳回,再到孫陸終,逐步展現了帝王與各部族血脈的延續。
啟示
帝系世系透過婚姻與後代延續,奠定族群分化與發展基礎。
重黎、吳回代表官職與職能的傳承,說明上古家族與政務的緊密結合。
陸終的出現,為後來多個氏族的祖源提供了神話依據。
十、
1. 原文
陸終氏娶于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謂之女隤,氏產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啟其左脅,六人出焉。其一曰樊,是為昆吾;其二曰惠連,是為參胡;其三曰籛,是為彭祖;其四曰萊言,是為云鄶人;其五曰安,是為曹姓;其六曰季連,是為羋姓。
2. 注釋
1. 陸終氏:吳回之子,上古重要族長。
2. 鬼方氏:古代北方部族,與中原族群有婚姻聯繫。
3. 女隤:鬼方氏之妹,為陸終氏之妻。
4. 孕而不粥:懷胎而無法順產。
5. 三年:懷胎三年,象徵異常誕生。
6. 啟其左脅:從左肋剖開而生,具神話色彩。
7. 樊(昆吾):六子之一,其後代為昆吾氏族。
8. 惠連(參胡):六子之一,為參胡氏族之祖。
9. 籛(彭祖):六子之一,傳說中長壽的彭祖。
10. 萊言(云鄶人):六子之一,為云鄶族祖先。
11. 安(曹姓):六子之一,為曹姓始祖。
12. 季連(羋姓):六子之一,楚國王族羋姓的祖先。
3. 白話文
陸終娶了鬼方氏族的女子女隤,她懷孕三年卻不能分娩,最後從左肋剖開,生下六個兒子。第一個名叫樊,是昆吾氏的祖先;第二個名叫惠連,是參胡氏的祖先;第三個名叫籛,就是後來的彭祖;第四個名叫萊言,是云鄶人的祖先;第五個名叫安,是曹姓的始祖;第六個名叫季連,是羋姓的始祖。
4. 總結
這段記錄了陸終與女隤的後裔來源,六子各自成為不同氏族的始祖,其中既有歷史上著名的彭祖,也有後來重要的曹姓與楚國的羋姓,體現了神話化的多族分源說。
啟示
神話式的「三年懷胎、剖脅而生」象徵異於常人的開族祖先地位。
六子分別建立不同氏族,展現上古族群的多元分化。
姓氏起源常以神話包裝,反映古人對血統與族群傳承的重視。
十一、
1. 原文
季連產什祖氏,什祖氏產內熊,九世至于渠,婁鯀出。
2. 注釋
1. 季連:陸終氏第六子,羋姓的始祖。
2. 什祖氏:季連的後代之一。
3. 內熊:什祖氏之子,承續羋姓世系。
4. 九世:指經歷九代。
5. 渠:內熊後裔,羋姓傳承的重要人物。
6. 婁鯀:由渠這一代分出,為楚國先祖之一。
3. 白話文
季連生下了什祖氏,什祖氏又生了內熊,經過九代傳到渠,婁鯀便是從渠這一支系中出來的。
4. 總結
這段承接了羋姓世系的傳承,從季連到什祖氏、內熊,再歷經九代至渠,最後分出婁鯀,逐步形成楚國的重要族源。
啟示
古代族譜以世系相承,展現血統延續的重要性。
九世的跨度強調了時間的綿延與族群的繁盛。
婁鯀的出現,標誌著楚國王族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十二、
1. 原文
自熊渠有子三人,其孟之名為無康,為句亶王;其中之名為紅,為鄂王;其季之名為疵,為戚章王。
2. 注釋
1. 熊渠:楚國的重要先祖,羋姓後裔。
2. 孟:長子。
3. 無康:熊渠長子之名,封為句亶王。
4. 句亶王:句亶為地名或封號,表明其封國。
5. 紅:熊渠次子之名,封為鄂王。
6. 鄂王:鄂為楚地古國之一,後為楚國重要都邑。
7. 季:幼子。
8. 疵:熊渠幼子之名,封為戚章王。
9. 戚章王:戚章為其所封之國或地名。
3. 白話文
熊渠有三個兒子,長子名叫無康,封為句亶王;次子名叫紅,封為鄂王;幼子名叫疵,封為戚章王。
4. 總結
這段文字記載了熊渠三個兒子的名字與所受封號,顯示楚國早期的分封體系,反映了宗族勢力的分化與發展。
啟示
古代貴族分封制度使王族子嗣各據一方,有助於拓展勢力。
名與封號密切相關,彰顯血統與政治地位。
熊渠子嗣的分封,為楚國後來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十三、
1. 原文
昆吾者,衛氏也;參胡者,韓氏也;彭祖者,彭氏也;鄶人者,鄭氏也;曹姓者,邾氏也;季連者,楚氏也。
2. 注釋
1. 昆吾:即樊,陸終六子之一,其後裔為衛氏。
2. 參胡:即惠連,陸終六子之一,其後裔為韓氏。
3. 彭祖:即籛,陸終六子之一,其後裔為彭氏。
4. 鄶人:即萊言,陸終六子之一,其後裔為鄶人,後演變為鄭氏。
5. 曹姓:即安,陸終六子之一,其後裔為曹姓,發展為邾氏。
6. 季連:即季連,陸終第六子,其後裔為羋姓,楚國王族。
3. 白話文
昆吾的後代是衛氏;參胡的後代是韓氏;彭祖的後代是彭氏;鄶人的後代是鄭氏;曹姓的後代是邾氏;季連的後代是楚氏。
4. 總結
這段文字交代了陸終六子後裔的族氏傳承,分別成為衛、韓、彭、鄭、邾、楚等重要氏族,對後世各諸侯國的建立與發展有深遠影響。
啟示
中國上古氏族繁衍,逐漸演化為後世的諸侯國。
家族血統與國家起源密切相連,顯示宗法制度的重要性。
這些氏族分化,體現了多元一體的華夏族群來源。
十四、
1. 原文
帝嚳卜其四妃之子,而皆有天下。上妃有邰氏之女也,曰姜原,氏產后稷;次妃有娀氏之女也,曰簡狄,氏產契;次妃曰陳隆氏,產帝堯;次妃陬訾氏,產帝摯。
2. 注釋
1. 帝嚳:高辛氏,五帝之一。
2. 卜:占卜,預測未來。
3. 四妃:帝嚳的四位正妃。
4. 姜原:有邰氏之女,生后稷(周族始祖)。
5. 簡狄:有娀氏之女,生契(商族始祖)。
6. 陳隆氏:第三妃,生帝堯。
7. 陬訾氏:第四妃,生帝摯。
3. 白話文
帝嚳為四位妃子所生的兒子占卜,結果顯示他們將來都會有天下。第一妃是有邰氏的女子姜原,生了后稷;第二妃是有娀氏的女子簡狄,生了契;第三妃是陳隆氏的女子,生了帝堯;第四妃是陬訾氏的女子,生了帝摯。
4. 總結
這段文字說明帝嚳的四妃分別誕下了后稷、契、堯、摯,這些人物後來都成為王者或開創王朝的始祖,展現了五帝時代家族血統與政權傳承的關聯。
啟示
占卜在上古時期被視為王權合法性的依據。
周族(后稷)、商族(契)、以及堯、摯的傳承都與帝嚳有關,顯示五帝世系對後世王朝的正統性影響深遠。
王族血統延續成為中華文明歷史發展的重要根基。
十五、
1.原文
帝堯娶于散宜氏之子,謂之女皇氏。
2.注釋
1. 帝堯:上古聖王堯帝。
2. 散宜氏:古代一個部族的名稱。
3. 女皇氏:帝堯妻子的稱號。
3.白話文
帝堯娶了散宜氏的女子為妻,稱作女皇氏。
4.總結
這段文字記載帝堯的婚姻,說明他迎娶散宜氏的女子為妻,被尊稱為女皇氏。這反映了上古王族之間的婚姻多是部族聯姻,有助於鞏固部族關係。
啟示
婚姻在古代常具有政治和聯盟功能。
帝堯的婚配象徵王權與部族間的和合。
家族與國家興盛,往往需要透過聯姻或合作來實現。
十六、
1.原文
帝舜娶于帝堯之子,謂之女匽氏。
2.注釋
1. 帝舜:上古聖王,繼堯而治天下者。
2. 帝堯:舜之前的天子。
3. 女匽氏:帝舜妻子的稱號。此處「帝堯之子」疑為「帝堯之女」之訛,指堯帝的女兒。
3.白話文
帝舜娶了帝堯的女兒為妻,稱作女匽氏。
4.總結
這段文字記錄了舜帝娶堯帝之女為妻,稱為女匽氏,顯示了堯舜兩代之間的家族聯繫,並透過婚姻關係加強政權的傳承與合法性。
啟示
婚姻在上古常是王權傳承的重要手段。
舜娶堯之女,象徵政權承續的正統性。
家族聯姻不僅是家庭之事,也是國家治理的策略。
十七、
1. 原文
鯀娶于有莘氏之子,謂之女志氏,產文命。
2. 注釋
1. 鯀:古代聖人,治水英雄,禹之父。
2. 有莘氏之子:有莘氏家族的後代男子。
3. 女志氏:鯀的妻子,產下文命。
4. 文命:鯀與女志氏所生的兒子,即後來的禹。
3. 白話文
鯀娶了有莘氏家族的女子女志氏,兩人生下文命。
4. 總結
記載鯀的婚姻與後代,表明禹的血統來源。
啟示
聖王的家族婚姻常影響後代政治與治水事業。
血統與德行相連,是傳承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據。
十八、
1. 原文
禹娶于塗山氏之子,謂之女憍氏,產啟。
2. 注釋
1. 禹:治水有功的聖人,文命之子。
2. 塗山氏之子:塗山氏家族的後代男子。
3. 女憍氏:禹的妻子,產下啟。
4. 啟:禹與女憍氏所生的兒子,即夏朝的開國君主。
3. 白話文
禹娶了塗山氏家族的女子女憍氏,兩人生下啟。
4. 總結
記載禹的婚姻與後代,說明夏朝君主的血統來源。
啟示
聖王的配偶選擇影響後代的治理傳承。
家族與血統在古代政治制度中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