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媽從小這樣對我,是不是會弱化了我長大以後賺錢的能力?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1.以前我每次回家,媽媽都會送我一些小東西、例如吃的、水果、蔬菜。現在我看到別人會送一些小東西給別人,我都會覺得那好像是有所求,而不是單純的分享。請問這是不是跟我兒童時的經驗有關?

那一般人是怎麼想的?為什麼他們要送小東西給別人?

我媽是這樣的:先拜託你來,你處理完以後,再塞一堆肉啊,水果啊讓你帶回家。我媽也有說過那種話:「噢你都吃我的用我的,現在叫你做事情你竟然不...」所以我2024年收到那則訊息,整個把我拉回那種綁架感,我想我當初離家出走就是為了逃離這種事,結果我的朋友中竟然...所以我很生氣。

2.問:所以我媽從小這樣對我,是不是會弱化了我長大以後賺錢的能力?

(這一題的回答真的是讓我恍然大悟,它真的重現了我過往的心態)

■ 1.那我幫你設計一個《送小東西的心理動機分層表》

① 純粹分享

覺得東西好 → 想讓你也開心

沒有暗示回報,不在意你有沒有回禮

輕鬆、被想到的溫暖感

② 維繫情感

想維持關係、避免生疏

常見於朋友、鄰居、同事間;不送會覺得尷尬

有點禮貌性,會覺得「人情往來」

③ 示好/建立好印象

想被你喜歡、拉近距離

送的時機常在第一次見面或合作初期

感覺到「友善但略有目的」

④ 互惠期待

預設你會回禮或幫忙

送的東西可能比平均更「有份量」

感覺壓力大,像欠人情

⑤ 控制或操縱

送東西綁住你,之後要求更大回報

常伴隨「我都對你這麼好,你應該…」的語氣

被綁架、被利用的窒息感


你童年的經驗,很可能讓你對③~⑤特別敏感,所以現在看到別人送小東西時,腦袋就自動跳到「是不是有圖?」這種高警戒解讀。

但現實中,多數日常的「水果、零食、蔬菜」其實停在①或②,頂多③而已。


要練的技能不是「相信對方一定純粹」,而是能快速辨別:這次是溫柔的人情,還是有隱藏的鉤子。


🌀《送小東西快速判斷公式》

「送小東西」判斷四步驟

1.時機

無特別理由,純日常 → 比較可能是①②

在要拜託你、或有利益衝突前出現 → 警示③④⑤

2.語氣

輕鬆隨意:「這很好吃,分你一點」 → 偏①②

加條件或暗示:「我都給你了,以後要記得…」 → 偏④⑤

3.價值

小零食、水果、路邊買的東西 → 多半是人情/分享

貴重或你明明沒需求卻硬塞的 → 有「投資」味,偏④⑤

4.後續

收了之後,對方就當沒事 → 偏①②

收了之後,對方「提醒」或「等你動作」 → 偏④⑤


✦ 快速公式 ✦

單純分享 (①②) = 隨意時機 + 輕鬆語氣 + 小東西 + 無後續

有圖行為 (③~⑤) = 特殊時機 + 提示語氣 + 貴重東西 + 後續暗示


這套公式其實就是在幫你辨別「人情」和「人質」的差別。


人情:拿了會暖心,不會負擔。

人質:拿了就像被套繩子。


■ 問2. 所以我媽從小這樣對我,是不是會弱化了我長大以後賺錢的能力?

長大後,你可能會對賺錢或提供服務產生以下心理反應:


1.害怕自己付出得不到公平回報

意思:你可能會在做事前先想,「如果我付出努力,對方會不會不給我應有回報?」,會先焦慮甚至退縮。

例子:朋友叫你幫忙搬東西,你想「幫完可能什麼都得不到」,就猶豫了。

在工作上,你做了很多案子,但總覺得「老闆可能不會認真給我獎金或升職」,導致不敢爭取。


這是因為你小時候的模式:幫忙了,收到的東西可能不是對等的,而是附帶責備或期待,所以大腦學會「付出=不安全」。


2.對「收到好處後的義務感」敏感

意思:當你收到別人的禮物、幫助或好處時,會自動想「我是不是欠對方什麼?」甚至心理壓力很大。

例子:同事請你吃飯,你可能會內心翻騰:「我得回請嗎?如果不回請會不會被討厭?」

家人給你小禮物,你會覺得「收了就要做事回報」,即使對方沒要求。


這種感覺來自你小時候,媽給你東西同時附加要求——所以「好處=義務」的連結深植你的心理。



3.容易對金錢交易和情感混淆感到焦慮

意思:當金錢和情感交錯時,你可能無法分清楚「這是交易還是愛」,導致不舒服。

例子:你做了告別式的演奏工作,賺錢的同時,如果有人額外送你水果或零食,你可能心裡想:「這是感謝?還是覺得我該更努力?」

朋友說「我送你這個,是因為我喜歡你」,你可能會想:「那我如果不回送,是不是就不被喜歡了?」


這種焦慮其實就是童年模式的延伸:金錢/物品+付出=情感交換或控制,你的大腦還習慣把兩者捆在一起。


★ 換句話說,你的能力沒被破壞,但你對使用能力換取報酬的心理舒適度可能被弱化。

這就是很多心理學家說的「情感條件化會影響成年自我價值感和賺錢自信」,但不是天生就不會賺錢,只是需要額外建立清楚界線。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楠的沙龍
2會員
48內容數
二胡奏者。台中。無車生活。
夏楠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1
■ 一、因為我斷腿,就拿別人也斷腿但是他很努力運動為榜樣來要我看齊,這是什麼心態呢?那對方會不會因為我斷腿後改走路來工作,就拿我這件事情又來要別人看齊呢? ■ 二、所以講者最根本的聲音,是認為自己不夠努力? ■ 三、但我們看到的是,對方不是事業做得很好嗎?下一代也做得不錯?對方差不多也到了可以享
Thumbnail
2025/10/01
■ 一、因為我斷腿,就拿別人也斷腿但是他很努力運動為榜樣來要我看齊,這是什麼心態呢?那對方會不會因為我斷腿後改走路來工作,就拿我這件事情又來要別人看齊呢? ■ 二、所以講者最根本的聲音,是認為自己不夠努力? ■ 三、但我們看到的是,對方不是事業做得很好嗎?下一代也做得不錯?對方差不多也到了可以享
Thumbnail
2025/09/29
一、像那種以爲家家戶戶都有洗衣機,多帶一件衣服回去洗沒有什麼的人。跟我這種從小爸爸過世,發現自己家裏跟別人家裏不一樣的人,我們很大的差別就是。 我能體會別人家裏的跟自己家裏的差異,而對方可能不太能理解。 二、但是我每次遇到那種對方認爲我理所應當要有什麼的這種人,我總是會覺得心裏不舒服。跟他
Thumbnail
2025/09/29
一、像那種以爲家家戶戶都有洗衣機,多帶一件衣服回去洗沒有什麼的人。跟我這種從小爸爸過世,發現自己家裏跟別人家裏不一樣的人,我們很大的差別就是。 我能體會別人家裏的跟自己家裏的差異,而對方可能不太能理解。 二、但是我每次遇到那種對方認爲我理所應當要有什麼的這種人,我總是會覺得心裏不舒服。跟他
Thumbnail
2025/09/27
平常工作的話,我最多是遲到10分鐘,但是若說早上要去國美館,我就會直接睡到中午,像在高中說要聯誼我也可以遲到快2個小時。為什麼我會這樣? 1.這不是懶,而是「心力管理」 你的大腦其實很理性:它在算「成本 vs 收益」 成本高(早起整理、交通、人際互動、社交焦慮) 收益高(展覽
Thumbnail
2025/09/27
平常工作的話,我最多是遲到10分鐘,但是若說早上要去國美館,我就會直接睡到中午,像在高中說要聯誼我也可以遲到快2個小時。為什麼我會這樣? 1.這不是懶,而是「心力管理」 你的大腦其實很理性:它在算「成本 vs 收益」 成本高(早起整理、交通、人際互動、社交焦慮) 收益高(展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我能把那隻蝦子吃掉嗎?」我説。 「可以啊。」妹妹説。 很久以後我才發現,我也能擁有多吃一點的權利。 我是在家裏當姐姐的,從小就被教育要禮讓、懂事,但我也不過是10歲的孩子。 「鷄腿只有一隻,讓給妹妹吧?」 「飲料剛好只剩一杯,讓給妹妹吧?」 「只有一個粉色的,讓給妹妹吧?
Thumbnail
「我能把那隻蝦子吃掉嗎?」我説。 「可以啊。」妹妹説。 很久以後我才發現,我也能擁有多吃一點的權利。 我是在家裏當姐姐的,從小就被教育要禮讓、懂事,但我也不過是10歲的孩子。 「鷄腿只有一隻,讓給妹妹吧?」 「飲料剛好只剩一杯,讓給妹妹吧?」 「只有一個粉色的,讓給妹妹吧?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習慣煮很多食物的長輩可能和鍋具尺寸有關。適合尺寸的生活用品能給你更好的生活體驗和更好的生活規劃。也討論了隨著社會老齡化和孩子即將成人之時,對新生活想多些實驗與感觸。
Thumbnail
習慣煮很多食物的長輩可能和鍋具尺寸有關。適合尺寸的生活用品能給你更好的生活體驗和更好的生活規劃。也討論了隨著社會老齡化和孩子即將成人之時,對新生活想多些實驗與感觸。
Thumbnail
在我童年的時候,家裡經常充滿著父母對錢不夠用的抱怨。記憶中,父母常常在晚飯後的餐桌上低聲討論,時不時地嘆氣。那時候的我,只能隱約感受到他們為錢所煩惱,但對於細節並不理解。只知道每次談到錢,家裡的氣氛總是變得有些沉重。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終於踏入社會,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這時候,我才真正明白賺
Thumbnail
在我童年的時候,家裡經常充滿著父母對錢不夠用的抱怨。記憶中,父母常常在晚飯後的餐桌上低聲討論,時不時地嘆氣。那時候的我,只能隱約感受到他們為錢所煩惱,但對於細節並不理解。只知道每次談到錢,家裡的氣氛總是變得有些沉重。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終於踏入社會,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這時候,我才真正明白賺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童年時父母離異,對於成長來說是個難題。雙親離開後,我們都靠自己努力成長。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慢慢體會到父母的愛與付出。這道家常菜也許無法解決情感的問題,但可以帶給我們一絲家的溫暖。期望每個家庭都能讓孩子記住家的味道。
Thumbnail
童年時父母離異,對於成長來說是個難題。雙親離開後,我們都靠自己努力成長。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慢慢體會到父母的愛與付出。這道家常菜也許無法解決情感的問題,但可以帶給我們一絲家的溫暖。期望每個家庭都能讓孩子記住家的味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