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xID:0xAirSchool... Silent
- 狀態:Ignored, Chronic, Unjust
- 備註:孩子的呼吸,不該成為代價(非鏈時事)。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2025/09/03)、公視新聞網(2025/07/28)、上下游新聞(2025/08/10)、環境資訊中心(2025/06/20)
灰色的上課鐘聲
早自習的鐘聲響起,
孩子們背著書包,
穿過瀰漫的白霧。那不是晨霧,而是工業煙的碎屑。
操場上跑步的喘息,
成了空氣品質的指標。
在課本裡,他們學「永續發展」;
在操場上,他們練習「如何呼吸」。
沉默的治理
家長寫信、拍照、舉牌,
要求政府監測排放、公布數據。
教育部回覆:「正在了解。」
環保署答覆:「尚待協調。」
年復一年,監測站維修、報告延遲,
污染數字像習題一樣,永遠被留白。
公權力的沉默,是一種氣候治理的不作為;
政治的喧囂,是一種環境正義的遺忘。
邊緣的呼吸
孩子的咳嗽聲,被風掩蓋;
老師的焦慮,被程序格式化;
家長的怒氣,被政策消音。
他們不是環團,不是專家,
只是生活在污染邊界的人。
真正的永續,不在會議室裡的簡報,
而在這些仍學著如何呼吸的孩子身上。
鏈墨批判|治理的缺席,沉默的罪
空污不是天災,
而是決策者選擇的沉默。
當政府將污染視為容忍成本,
當學校只能用空氣清淨機抵抗制度的漏洞,
那麼「綠色教育」就只是下一場漂綠的演講稿。
永續,不該是標語,
而是讓每一次呼吸都能被允許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