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克梭麻,帶你前往《美麗新世界》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最早應該是在高中歷史課本裡看到「反烏托邦三部曲」,喬治・歐威爾的《1984》,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薩米爾欽的《我們》。實際體認到「反烏托邦」社會的存在,以及生存在那樣的社會中人們的反叛,卻是在中國。「我們對抗娛樂至死。」我的中國朋友說,臉上帶著憂鬱而深刻的神情,幾年之後他離開了中國。

許多年之後,我終於把這本經典科幻作品讀完了。

逗點文創,文庫版的《美麗新世界》

逗點文創,文庫版的《美麗新世界》

格格不入與徹底融入

《美麗新世界》的故事開始於「孵化與制約中心」,主任帶著一群學生參觀中心,並說明運作規則。在這個社會,人類由人工授精、胚胎孵化,經過巧妙的選擇和制約反應教育成長成人,進入安排好的社會位置。人類依照社會階級,被分成阿法、貝塔、伽瑪、代爾塔、艾普西隆,由腦力至體力,由頂層至底層,恰如其分地進入他們的位置。這個社會裡沒有家庭,伴侶之間忠誠的關係被認為是荒謬的,人們崇尚「群交雜交」,所有人都可以隨心所欲的「用」任何人。沒有上帝,人們崇拜「生產線」的創造者福特,遇到痛苦時,人們總是使用「梭麻」這種癮品,躲進「梭麻假期」裡。

在這樣的世界裡,列寧娜作為非典型的女性登場了。十九歲的她面容姣好、身材勻稱,有著吸引人的雙峰及一頭漂亮的紅髮。與總是更換約會對象、同時與許多人交往的朋友相較,列寧娜更偏好長期、一對一的關係。朋友勸她應該多嘗試不同的對象,列寧娜決定與有著古怪名聲的正阿爾法——伯納德・馬克思約會看看。

伯納德的「古怪」,源自於他充滿挫折的處境。他的才智和工作都是不折不扣的正阿爾法,但他比一般阿爾法矮,使他經常沈浸在自己不如人的情緒中。這種格格不入的情緒讓他成為這個社會不鼓勵的「孤獨」的人,唯一的朋友是另外一位格格不入情感工程師何姆霍茲,何姆霍茲嘗試在各種宣傳文稿中加入一點真實的東西,他也嘗試寫詩,欣賞伯納德的古怪與憂鬱。

伯納德帶著列寧娜去「印第安保留區」旅遊,在那裡看見保留了原始人類社會習性的人們。眾多「野人」當中,他發現了幾十年前被遺留在保留區的女人琳達,以及她已經成人的兒子約翰。琳達說她是被名為「湯馬金」的男人帶來,然後遺棄在此地,她在原始部落裡帶大約翰,但沒有現代科技的一切,琳達變得又老又醜,渴望梭麻的撫慰。同時,她在「現代」社會養成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也使她與保留區的人們格格不入,她總是與不同的男人上床,其他野人認為她是母狗,包含她的親生兒子約翰,總是在琳達與男人約會時咬牙切齒。

約翰從小就知道有一個除了部落之外的「美麗新世界」,伯納德與列寧娜的到來,讓他有機會和母親一起「重返」這個世界。伯納德帶琳達和約翰回去,琳達指認孵化中心的主任就是當初陷害她懷孕、遺棄她的男人,於是主任被流放,伯納德獲得了從未有過的重視。重返文明世界的琳達沈浸在梭麻帶來的快感與麻痺之中,無限制地使用梭麻,所有人都知道她命不久矣。

約翰很快就在這個文明社會裡感到痛苦,他的痛苦是多重的,他喜歡美麗的列寧娜,列寧娜也喜歡他,但約翰不明白列寧娜為何堅持要開啟肉慾的交流,而非心靈的相知。約翰拒絕了她,並像保留區的「野人」罵他的母親那樣罵她。他不明白「美麗新世界」裡的人們為何極力追求感官享受,不能忍受痛苦,不崇尚犧牲與奉獻的高貴精神。送走因濫用梭麻而死的琳達之後,他和伯納德、何姆霍茲一起,破壞了公開發放梭麻的現場。

因為這場騷動,「美麗新世界」的最高控制者之一——穆斯塔法・蒙德召見了他們三人。伯納德、何姆霍茲分別被流放到小島上,約翰可以選擇他要去哪裡。約翰發現控制者也會讀莎士比亞,擁有自由的思想,但卻選擇將一切之適用在穩定社會上。控制者告訴他許多先前嘗試過的社會穩定策略,所有約翰認為「應該努力去做做看」的事,都被控制者斷定為無意義。

約翰決定要離開文明社會,他帶著幾個月來的配給換來的裝備和食品,一個人離群索居的生活。但是他古怪的生活方式很快吸引記者們的注意,他變成媒體、電影創作者的新寵,無數個鏡頭偷拍他,用來做為最新的娛樂素材。最終,約翰選擇自殺。

從此世到美麗新世界

作為最古老的反烏托邦小說之一,《美麗新世界》的劇情語言比較古老,但是常見的流行反烏托邦小說的討論點,在這部小說中都可以看到,這邊就抓一些我覺得有意思的點出來聊聊。

(一)可控的社會VS不可控的自然

書中的社會由「控制者」進行觀測和調整,主要是針對人類社會裡的狀況。包含如果整個社會都是高能力的阿法,不只無法推動社會進步,還會引發內部鬥爭,導致許多人在內戰中死亡。如果讓工作時間減少、休息時間太多,不只沒辦法讓人過得快樂,反而帶來懈怠和抱怨。不過這些「控制」都是針對「人類」這個族群,在《美麗新世界》這本書的世界裡,似乎一切都是可控的,但對照現實世界,我們就知道並非如此。

從近年逐漸增加的極端氣候災害,我們就可明顯的發現「人定勝天」的思想是有問題的,然而「人類社會」本身是否就是全然可控的?1950年代以降共產國家的嘗試,也證明了人類社會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控」,人類社會的本質還是很「自然」的,無論是哪種制度下的政治人物,都應該抱持敬畏的態度,面對不可控的人心。

(二)無趣的反烏托邦故事主角,約翰

我看了一些網路上的討論,大部分人認為本書的主角是約翰,也就是從野人世界被帶到美麗新世界,卻因為感受到這個世界的詭異而自我放逐。約翰的角色位置確實最像流行的反烏托邦故事主角,在別的反烏托故事中(例如飢餓遊戲、記憶傳承人),反烏托邦英雄刺破美好假象,勇敢追求人性。

約翰這個角色無趣的地方在於,他並沒有成為英雄,他沒有在野人社會或美麗新世界建立任何可靠的人際網絡,只能孤獨的用自己的肉體和智識反抗社會,直到死亡的末路。不過約翰的狀態倒是很像我認識的許多仍住在中國的反抗者,憤世嫉俗,憂鬱至死亡。雖然說他「無趣」,但他更接近現實中的約翰們,反而是反烏托邦英雄電影裡的主角們,太過浪漫虛幻了。

(三)從自卑到自大的伯納德

佔據本書最大篇幅視角的伯納德,可能更接近「主角」這個位置。他原本是適應不良的阿法,卻在獲得約翰之後藉由他「贏回」了原本應取得的地位。伯納德不再憤世嫉俗,體認到依循社會規則的好處之後完全成了「羊」,即便最後因為約翰不得不被流放,他選擇的也是展現對統治世界的調整者的臣服。

現實世界裡的伯納德太多了。但也很自然,這就是人性。

(四)天真、勇敢、有同理心的何姆霍茲

在宣傳部渴望傳遞多一點真實的情感工程是何姆霍茲,比較接近我自己踩的位置,但這樣的人也是最沒用的,既無法引導社會進行改革,也無法「穩定」社會的運作。他是能夠接住伯納德和約翰的人,作用也僅止於此。(我對我自己的期望也是這樣,與約翰同行,接住他,而非看他在孤獨中死亡)

(五)過時的列寧娜,追求真愛還是追求肉慾?

《美麗新世界》在2020年曾經被翻拍成電影,我沒有看過原片,但是電影中明顯刪去了不少列寧娜的戲份。在看小說時,其實隱約能感覺到這個角色的「厭女」。列寧娜遵守新世界的道德觀,認為專一是壞的,多重性伴侶是好的。她渴望違反這樣的價值觀,長期跟一個對象維持關係,但是她在渴望與約翰建立關係時,又無法真正成為約翰心中的「聖女」,真正呼應情感上的連結,而只能以肉體關係來定義「愛」。

這個角色的核心設定其實很「張愛玲」,反映了1930年代的性別意識。列寧娜對肉慾的追求、對專一性的渴望(但又不是完全專一)都是真實的,她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確實存在的女孩子,她追求這樣的愛,不代表約翰有資格否定她。也許是因為這樣,2020年的電影版才刪除了後面的戲份吧。

(六)逃避/自由的主任、琳達

孵化與制約中心主任湯馬金,與被他遺棄的琳達,是具有性別意義的一對,或許也間接反映了1930年代的性別問題。湯馬金自己是控制和維護生育體制的人,但他自己逃離控制,讓琳達懷孕生下孩子。「逃離包辦婚姻,追求自由戀愛」是現代社會的普遍性議題(無論東西方),但是為了追求自由付出較多代價的往往是女性那一方。

琳達這個角色在回到美麗新世界之後,選擇躲到梭麻的世界裡,娛樂至死,她的選擇也有許多值得深思之處。

在《美麗新世界》之後,我們在哪裡?

與《1984》相較,《美麗新世界》更加貼近我們的社會,而且比《1984》更貼近「民主」的那一側。

跟我提起這本書的深刻之處的,大多是中國出身的朋友,這讓我印象深刻。

也許,他們看到的大多數人忙著娛樂至死,但好不容易從《1984》逃出來的他們,沒想到卻進入了擁戴《美麗新世界》的社會。

電影版預告片截圖,「你只需要接受擁抱這個地方」。

電影版預告片截圖,「你只需要接受擁抱這個地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多明卡的沙龍
85會員
48內容數
多明卡的部落格,如果在現代社會,一個閱讀的人、思考的人、行動的人。
多明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14
提到「教授」,一般人聯想到的是敏機聰慧,在大學校園裡侃侃而談。 提到「父親」,一般人聯想到的是那個沈默而巨大的身影,扛起家庭經濟責任。 提到「街友」,一般人聯想到的是孤獨、逃避、貧困、骯髒,在街邊蜷縮而眠。 這三個身份,同時交錯在本書作者納旦尼爾・拉亨梅爾的父親查爾斯身上。
2025/09/14
提到「教授」,一般人聯想到的是敏機聰慧,在大學校園裡侃侃而談。 提到「父親」,一般人聯想到的是那個沈默而巨大的身影,扛起家庭經濟責任。 提到「街友」,一般人聯想到的是孤獨、逃避、貧困、骯髒,在街邊蜷縮而眠。 這三個身份,同時交錯在本書作者納旦尼爾・拉亨梅爾的父親查爾斯身上。
2025/05/04
把鄭南榕基金會出的《認識鄭南榕》這本小書看完了。 讓我比較有感的是他作為活動家的表現和自我規範,如果鄭南榕活在現在,他一定是超級政治網紅,但是他不只言論走在前鋒,他也是「承擔者」。「本刊文責一律由總編輯鄭南榕負責」,不是收割,他是真的負責,付出法律、金錢、生命代價。
Thumbnail
2025/05/04
把鄭南榕基金會出的《認識鄭南榕》這本小書看完了。 讓我比較有感的是他作為活動家的表現和自我規範,如果鄭南榕活在現在,他一定是超級政治網紅,但是他不只言論走在前鋒,他也是「承擔者」。「本刊文責一律由總編輯鄭南榕負責」,不是收割,他是真的負責,付出法律、金錢、生命代價。
Thumbnail
2025/04/25
利用通勤的時間,把這本口袋書讀完了。上週國民黨青年軍戴納粹臂章,剛好趕上時事。提起納粹,許多人只會想到希特勒跟《我的奮鬥》,事實上普利摩・李維的《如果這是一個人》才是更應該被閱讀、被記住的書。
Thumbnail
2025/04/25
利用通勤的時間,把這本口袋書讀完了。上週國民黨青年軍戴納粹臂章,剛好趕上時事。提起納粹,許多人只會想到希特勒跟《我的奮鬥》,事實上普利摩・李維的《如果這是一個人》才是更應該被閱讀、被記住的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九八四》描寫了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充斥著監視、洗腦和歷史改寫,讓人不斷懷疑現實。本書描繪的極權統治,如同現實某些極權國家的生活寫照,被視作預言未來。透過思想監控、歷史的改寫、雙重思想等手段,探討極權統治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一九八四》描寫了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充斥著監視、洗腦和歷史改寫,讓人不斷懷疑現實。本書描繪的極權統治,如同現實某些極權國家的生活寫照,被視作預言未來。透過思想監控、歷史的改寫、雙重思想等手段,探討極權統治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美麗新世界》所蘊含的深度思考,包括影響人性的追求以及經典文學作品的價值。並探討科技對人類的控制和限制,呼籲人們思考和閱讀經典文學作品。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美麗新世界》所蘊含的深度思考,包括影響人性的追求以及經典文學作品的價值。並探討科技對人類的控制和限制,呼籲人們思考和閱讀經典文學作品。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舊世界和新世界的軸心國,涵蓋歷史以及目前國際關係的相關訊息,特別強調了中國、俄羅斯、北韓之間的關係和影響。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舊世界和新世界的軸心國,涵蓋歷史以及目前國際關係的相關訊息,特別強調了中國、俄羅斯、北韓之間的關係和影響。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1979年初版,1984年第三版赫萊瑞恩系列-國家 譯者感言 : 這本書(下載) 幫助我們學習以「靈性觀點」看待世界和自己。 我們試著採用「譯註」的方式列示1979〜2017年間世界各國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好讓讀者能作為後續的觀察、參考、和印證。
Thumbnail
1979年初版,1984年第三版赫萊瑞恩系列-國家 譯者感言 : 這本書(下載) 幫助我們學習以「靈性觀點」看待世界和自己。 我們試著採用「譯註」的方式列示1979〜2017年間世界各國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好讓讀者能作為後續的觀察、參考、和印證。
Thumbnail
烏托邦一詞,揉雜了美好和烏有之意。 反烏托邦三部曲,帶領讀者思考個體的自由和幸福。
Thumbnail
烏托邦一詞,揉雜了美好和烏有之意。 反烏托邦三部曲,帶領讀者思考個體的自由和幸福。
Thumbnail
編按︰本篇文章純熟鳩up。概念起源於2019年下旬,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類活動感覺就如《三體》故事描述和預言的一樣,恰巧作者因為身處的政治立場不得不以政治正確的態度表明自身立場。遂萌生起一個「不如老屈佢係背後中心思想指導者」之類的,後來因為覺得想法太荒謬,擱下數年。最近《三體》影集上映,恰巧想說,趁一
Thumbnail
編按︰本篇文章純熟鳩up。概念起源於2019年下旬,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類活動感覺就如《三體》故事描述和預言的一樣,恰巧作者因為身處的政治立場不得不以政治正確的態度表明自身立場。遂萌生起一個「不如老屈佢係背後中心思想指導者」之類的,後來因為覺得想法太荒謬,擱下數年。最近《三體》影集上映,恰巧想說,趁一
Thumbnail
  本學期閱讀了梁漱溟(1893—1988)的三本著作,分別為《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下稱《東西》)(1921)、《中國文化要義》(下稱《要義》)(1949)及《人心與人生》(下稱《人心》)(1984)。民國初年是思想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再一次在極度動盪(內憂外患、軍閥割據)下百花齊放的年代
Thumbnail
  本學期閱讀了梁漱溟(1893—1988)的三本著作,分別為《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下稱《東西》)(1921)、《中國文化要義》(下稱《要義》)(1949)及《人心與人生》(下稱《人心》)(1984)。民國初年是思想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再一次在極度動盪(內憂外患、軍閥割據)下百花齊放的年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