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
每次看到孩子亂花錢
爸媽的血壓都先飆?
「你這樣長大怎麼辦?」
「錢這樣用完就沒了耶!」
但說真的
這句話裡真正焦慮的
是誰?
其實孩子根本還沒來得及懂「錢」
先感受到的
是爸媽那份「怕不夠」的能量
小孩不會算通膨
但他會學會一件事:
「原來安全感要靠錢堆出來」
於是他長大後也會這樣想:
「我先買再說 心情會比較穩」
「我不能輸 同學都有我也要有」
看起來是消費
其實是情緒在找出口
你以為你在教孩子「理財」
但孩子學到的是「焦慮要靠買東西消除」
這就像你明明想養出理性小孩
結果培養出一個會用購物車安撫情緒的成年人
逆向想想
如果爸媽自己有安全感
孩子自然就不會把錢當安全帶
因為他感受到的
不是「你怕他沒錢」
而是「你相信他會越來越會過生活」
這種爸媽
會慢慢變成一種很穩的存在
不會急著說教
也不怕孩子犯錯
反而懂得在他跌倒的時候
拍拍灰說:
「錢沒了可以再賺 但信任不能破」
這樣的你
不只是教孩子理財
而是讓孩子學會
錢只是工具
安全感才是本事
👁🗨 銀盈研究所觀察
焦慮的爸媽
養出焦慮的孩子
有安全感的爸媽
養出會創造安全的孩子
你不用完美
只要願意穩一點、信任多一點
孩子
就會照著你的呼吸節奏長大
🧭 小任務:
今晚
試著不問孩子「錢花去哪」
改問一句:「你今天快樂嗎?」
你會發現
他其實早就懂得價值
只是還沒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