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為怕麻煩而限制了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原文寫於2023/12/23)

在教育現場遇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很容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這樣好麻煩哦」!或者為了避免自己認定的麻煩,乾脆很多事情都不做或者將就一下就好。我一直很好奇這樣的狀態是怎麼形成的?經過多年的觀察,和身為成人的我們絕對息息相關!成人因為擔心結果會導致麻煩,所以預先設下限制,這限制往往限縮了孩子的探索,更嚴重的是,當孩子的創意想法突破限制,往往得到的反饋是:你不能這樣做,會弄髒、會受傷、會生病、會讓我很麻煩!

慢慢地怕麻煩的成人會教出怕麻煩的孩子!其實成人也不是故意的,會覺得麻煩是因為成人總認為壞結果都是自己要承擔,生活中已經有那麼多事要忙,再加上這些豈不是負擔更重?換個角度來想:麻煩的結果真的都是成人要承擔的嗎?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應該是雙方都有責任才對呀!成人有責任陪伴孩子面對麻煩的結果,訓練孩子的能力,逐步負起責任。孩子有責任學習如何承擔後果,也會在這樣的過程中更有能力更有責任感!

在教育現場我常跟學生說:越怕麻煩你就會越遇到麻煩!我認為這是一種信念,當你只用一種角度去看待事物,事物也將以這樣的姿態存在。在親子教養上亦是如此,當父母可以用更為宏觀的角度來看待「結果」,就可以跳脫「麻煩」的框架,我們需要立下教養的目標,當孩子十歲時、當孩子十五歲時、當孩子成年時,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有哪些能力?有哪些特質?把教養歷程拉遠拉長來看,或許比較不會糾結於當下的小麻煩!否則就算孩子的身體日漸長大,但是心智、能力被限制無法發展,恐怕父母還是在承擔孩子造成的麻煩呀!

當我們覺察到「這樣很麻煩」的想法念頭時,可以具體列出我們所謂的麻煩是什麼?怎麼做可以降低負擔?這件事對孩子的幫助會是什麼?例如:孩子很想使用水彩畫畫我覺得麻煩是:環境會髒、衣服會髒降低負擔的方法是:穿上弄髒也沒關係的衣服、在陽台或浴室畫畫、地上鋪墊子對孩子的幫助:滿足藝術創作的樂趣、發現水彩和布料的關係、學習清潔的方法如此一來,當我們跳脫「麻煩」框架,就能看見價值所在!

avatar-img
7會員
13內容數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好像陪伴著自己再一次的長大,孩子是我生命中美好的禮物,我希望在這份禮物中所收穫的一切能夠跟更多的人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粉圓媽的幸福日常 的其他內容
在成長的過程中,你也是大人眼中的乖小孩嗎?我曾經是,小時候我知道當一個乖小孩會有怎樣的好處,但是當乖小孩的壞處,卻是在我長大以後才知道!
悅讀好書:自造幸福(今周刊出版) 閱讀的過程中,我也發現到有很多的觀念或方法跟這幾年我在練習的正念是相通的,例如:專注於當下、幸福是過程而非結果,也跟阿德勒心理學所強調的「社會情懷」相通,透過書寫感恩日記、珍惜與他人的關係達到感覺到幸福。
在成長的過程中,你也是大人眼中的乖小孩嗎?我曾經是,小時候我知道當一個乖小孩會有怎樣的好處,但是當乖小孩的壞處,卻是在我長大以後才知道!
悅讀好書:自造幸福(今周刊出版) 閱讀的過程中,我也發現到有很多的觀念或方法跟這幾年我在練習的正念是相通的,例如:專注於當下、幸福是過程而非結果,也跟阿德勒心理學所強調的「社會情懷」相通,透過書寫感恩日記、珍惜與他人的關係達到感覺到幸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在上台大法律系開放式課程的民總 第三章談到自然人 定義了權利義務發生在從出生到死亡的這段過程 因此死亡其實是在法律上需要被清楚定義的一件事: 心跳停止算不算死亡? 呼吸停止算不算死亡? 答案是都不算 因為都可以靠安裝體外循環機 / 葉克膜的方式維持呼吸心跳...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在校園裡 偶而就會有一些狀況發生 例如小朋友跑不見了 小朋友發脾氣 小朋友跟導師頂嘴 這時候 通常我們大人都會很急的想把事情處理好 於是就會變成指責的話語 讓小朋友就更加反抗 耳朵就關起來了 很多時候 這時的小朋友 會變得更難以克制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我們就是情感豐富的人,這可以是我們的優勢。只要我們學會不讓情緒成為絆住我們的阻礙,在感同身受之餘學會更多應對策略,就不需要用盔甲來武裝自己的心了。
Thumbnail
最近家裡發生了一些事,多半是抱怨發洩文居多,大家請慎入。 因為家庭環境的緣故,我爸是一個從小只能靠自己,生性節儉的人。 就是那種對於自己用錢買東西,錙銖必較,但也不是那種計算的很細很精密很有計劃,純粹只是喜歡買價格最低讓他覺得很划算的東西。 不過他對小孩子們倒是超級大方,小孩子的用錢對他來講,
Thumbnail
但越是不逼小孩,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會更嚴苛。我自己很有感觸。 家裡人對自己沒什麼要求,反倒是自己快把自己期望放得很高,好像不做點什麼就會對不起他們一樣,這樣其實給自己壓力很大。 別人是父母給孩子壓力,我們這樣子是自己為難自己。 明明父母也是希望孩子開心,卻不停的想往上爬,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寬恕,而感到愧
Thumbnail
人生就像是一場冒險 人生就像是一場冒險,充滿了未知。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踏上了這趟旅程,一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經歷各種各樣的喜怒哀樂。而未知,正是這趟旅程中最令人感到恐懼的東西。但是仔細想一想,每個明天都是未知的,有什麼好可怕的嗎?難道對未來恐懼,就有助於今天不害怕嗎?既然每天都要害怕,那還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遇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很容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這樣好麻煩哦」!或者為了避免自己認定的麻煩,乾脆很多事情都不做或者將就一下就好。我一直很好奇這樣的狀態是怎麼形成的?經過多年的觀察,和身為成人的我們絕對息息相關!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在上台大法律系開放式課程的民總 第三章談到自然人 定義了權利義務發生在從出生到死亡的這段過程 因此死亡其實是在法律上需要被清楚定義的一件事: 心跳停止算不算死亡? 呼吸停止算不算死亡? 答案是都不算 因為都可以靠安裝體外循環機 / 葉克膜的方式維持呼吸心跳...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在校園裡 偶而就會有一些狀況發生 例如小朋友跑不見了 小朋友發脾氣 小朋友跟導師頂嘴 這時候 通常我們大人都會很急的想把事情處理好 於是就會變成指責的話語 讓小朋友就更加反抗 耳朵就關起來了 很多時候 這時的小朋友 會變得更難以克制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我們就是情感豐富的人,這可以是我們的優勢。只要我們學會不讓情緒成為絆住我們的阻礙,在感同身受之餘學會更多應對策略,就不需要用盔甲來武裝自己的心了。
Thumbnail
最近家裡發生了一些事,多半是抱怨發洩文居多,大家請慎入。 因為家庭環境的緣故,我爸是一個從小只能靠自己,生性節儉的人。 就是那種對於自己用錢買東西,錙銖必較,但也不是那種計算的很細很精密很有計劃,純粹只是喜歡買價格最低讓他覺得很划算的東西。 不過他對小孩子們倒是超級大方,小孩子的用錢對他來講,
Thumbnail
但越是不逼小孩,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會更嚴苛。我自己很有感觸。 家裡人對自己沒什麼要求,反倒是自己快把自己期望放得很高,好像不做點什麼就會對不起他們一樣,這樣其實給自己壓力很大。 別人是父母給孩子壓力,我們這樣子是自己為難自己。 明明父母也是希望孩子開心,卻不停的想往上爬,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寬恕,而感到愧
Thumbnail
人生就像是一場冒險 人生就像是一場冒險,充滿了未知。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踏上了這趟旅程,一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經歷各種各樣的喜怒哀樂。而未知,正是這趟旅程中最令人感到恐懼的東西。但是仔細想一想,每個明天都是未知的,有什麼好可怕的嗎?難道對未來恐懼,就有助於今天不害怕嗎?既然每天都要害怕,那還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遇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很容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這樣好麻煩哦」!或者為了避免自己認定的麻煩,乾脆很多事情都不做或者將就一下就好。我一直很好奇這樣的狀態是怎麼形成的?經過多年的觀察,和身為成人的我們絕對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