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結
Q:如何正確地探求並走在神旨意中?
A:不必刻意尋求指引,動機與目的對了,就會走在神的旨意中。
How:遵循四大指南:1.查詢聖經 2.請教高見 3.禱告 4.做出決定
📌適合對象
正在選擇中迷惘的基督徒、
自以為很了解神旨意的基督徒、
對「你回去禱告看看有沒有感動」很反感的人。
📌架構
本書有10章,大約一半篇幅在批判基督徒過於嚴謹(也可能是寬鬆)或主觀地尋求神旨意,以至於過度浪費時間在等待神明顯的記號引導;並以「工作」及「婚姻」為例,運用四大指南為讀者做「做決定」的示範。
✏️讀書心得
▲做決定,不要想太多
記得一開始在Amazon的書評上看到大意是「他批判了很多方法,但自己卻也沒提出新洞見」的評論。然而深入閱讀才發現,作者的觀點就是「不要想太多」,所以他不會提出任何新的想法。
舉例來說,當我批判基督徒以擲骰子的方式做決定,自然也不會推薦基督徒以抽籤替代擲骰子。
▲溫和批判的口吻
這位作者的敘述方式讓我想到畢德生,畢德生的文筆溫柔卻尖銳,可是讀者不會感受到作者的強烈態度,這本書也讓我有一樣的感覺,也可能是我平常在批評基督徒時總是選擇非常強烈的字眼,因此對於這兩位作者能夠用平鋪直述的口吻,批判他們認為不妥的事情,並且能讓讀者心平氣和地接受他們的演繹,我非常佩服。
▲為何害怕選擇失敗?
作者分析了「為何基督徒急於尋求神旨意?」的五個心態,
其中之一是:想要完滿的人生。
基督徒害怕選擇了非上帝所預備的道路,因此人生整個差之千里。
尤其在這個世代,我們的選擇變得更多:
我該讀這本書嗎?我中午該吃什麼?吃飯要配什麼影片?
我該讀哪個科系?我該出國嗎?我應該當ooo嗎?
因此我們對於選擇的焦慮更加深,害怕選到不好的決定。
當選擇放大至工作、感情,甚至是置產等重大的決定,
基督徒更希望能尋求到神旨意,深怕做錯決定而導致人生不完滿。
對於遲遲無法下決定的基督徒,卻藉口地說尚未尋求神旨意前不敢輕舉妄動,
作者說:
不要年復一年把自己缺乏能力做決定,靈意化成是為了追求神的旨意。
▲聖經中的尋求神旨意呢?
至於聖經中所記載的濕羊毛,或是直接聽見神對他們說話的故事呢?
基督徒不能也像基甸一樣尋求印證,或是求神也對他們說話嗎?
首先,作者認為基甸的作法更顯出基甸的懦弱與不信;而使徒行傳中的例子,確實是特殊的啟示事件。但要強調是「特殊」,並非使徒們意料內的模式,也都不是使徒所預期得到,因此「不要期待不可預期的」。
▲那些無關道德的事務
作者提到一個觀點我非常認同:
除了少數例外,保羅對自己生活中與道德無關的事務,都是自行計畫、擬策略、做決定的。
確實,我們不需要為了「該穿哪件衣服」禱告,我們更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找神來背書。
▲結論
作者很清楚地表達「做點什麼吧」的觀念,因此我以這段內文作為結論:
開始為自己的人生做一些決定吧。
千萬不要再等候那種強烈的感動。
如果你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就會走在神的旨意中,
所以儘管跨出去,開始做點什麼吧。
我覺得作者這段話,充分表達了他想說的,猶如英文書名:Just Do Somet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