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兒開始追星,我不是在干涉,而是在尋找語感的入口
花園裡的靜默低語之一
—————————————————————花園裡的靜默低語 #35
她開始追星了。
我不是第一時間知道,而是從兩隻娃娃開始懷疑。那天她把娃娃擺在書桌角落,眼神有點閃躲。我問她:「這是誰送的?」她說:「自己買的。」我再問:「這兩隻娃娃叫什麼名字?」她低頭不語,我也沒有再追問。
她的沉默不是拒絕,而是一種防禦。我看見她的語氣在收縮,也看見她的世界在悄悄展開。
後來,我自己去找答案。才發現她買了許多周邊商品,還創了追星IG,也想參加活動。很標準的追星一族。
我不是反對,只是有點失落—她不願意主動分享,她覺得追星是她個人的事。她的語言開始有了邊界,而我還在門外。
我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也有偶像,但頂多就是聽歌,不會參加活動,也不會創帳號。真的很不一樣。
或許是國中生的課業壓力大,需要一些娛樂減壓。而她所追的,是對充滿正能量的兩兄弟。
看樣子,大多國中生都喜歡他們—他們的語言、他們的節奏、他們的表情,好像成了青春期的情緒出口。
但我知道,不是她變了,而是語言的入口變了。
她開始用自己的語言築起一座小小的舞台,而我,只能在觀眾席靜靜守候。我不想讓她覺得我在干涉,也不想讓她之後有什麼事情都不跟我說。
我只是想守住那座語感的橋,讓她知道—她的喜歡,我願意聽;她的世界,我願意靠近;她的語言,我願意等待。只是她很難了解吧。
青春期的語言總是帶著防禦,而我只能用柔軟的語氣,慢慢靠近。
有時她在房間裡看影片,笑得很開心,我聽見那笑聲,卻不知道她在笑什麼。不是因為我不懂,而是因為她不願意翻譯。她的語言開始有了節奏,而我還在學習聽懂。
我不是在干涉,而是在辨識:語言的入口,是否還有微光?語氣的守門人,是否還能被信任?語言的靠近,是否還不會被誤解?
我靜靜地陪著她,是因為我知道—語言不是追問的工具,而是誠意的邀請。而誠意,需要時間,也需要空間。
—————————————————————
願這則低語,在你心中悄悄安放一處柔軟的迴響。
因為在這個語言容易關閉的青春期裡,我們都值得被聽懂,也值得被輕輕靠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