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中秋節起源中國古代,可以追溯到《週禮》,當時「中秋」指的是農曆八月,也就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

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在春分這一天早晨祭拜太陽,祈求光明和生機;在秋分這一天晚上祭拜月亮,表達對月亮陰晴圓缺的敬畏和對豐收的感恩。

祭祀活動設在東方日壇和西方月壇,象徵天地和陰陽協調。這些禮儀傳承到秦漢時期,秦始皇曾在成山祭日、在萊山祭月;漢武帝也有春朝日、秋夕月禮儀。後世歷代王朝持續這習俗,形成了固定的皇家祭祀制度,祈福國家和人民安康。

祭拜月亮的禮儀最早起源周朝,屬於上古時期對月神的崇拜。

周朝時期已經有系統的「祭天祭月禮儀」,《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春天早晨祭天日,秋天晚上祭拜月亮,以表達對天神敬仰、順應天命。祭月不僅是宗教禮儀,也體現遵循天法、觀測天象、治理國家責任。月亮變化被認為具有「死而復生」的特性,象徵生殖與更新,古人對月亮崇拜寄託了對生命力的期望。

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的是後羿和他的妻子嫦娥。

傳說中,遠古時天空出現十個太陽,炙烤著大地。後羿為了拯救百姓,登上崑崙山射下九個太陽,使剩下的一個太陽正常升落,成為英雄。

西王母賜予後羿一顆不死仙藥作為獎賞,后羿為了不願離開妻子嫦娥,將仙藥藏起來。后羿的徒弟蓬蒙企圖奪取仙藥,嫦娥為了防止仙藥落入壞人手中,便孤身吞服仙藥,飛升月宮。嫦娥從此居住在月亮上,與後羿相隔天涯,留下深深的思念。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時寓意團圓和思念。

延伸後來「玉兔搗藥」的故事

玉兔長年陪伴在嫦娥身旁,象徵純潔、善良,代表生命中持續淨化和提升。月亮上的一隻潔白如玉的兔子,手持玉杵,跪地搗製長生不老藥也稱蛤蟆丸。

這個故事有多個版本:一說玉兔是嫦娥的化身,因為偷吃了長生不老藥被罰到月宮,負責搗藥贖罪。另一版本講述有三位神仙化作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和猴子都有食物能夠施予,但只有兔子沒有食物能奉獻,便跳入火中以身作食,感動神仙被送上月宮,成為搗製仙藥的玉兔。

吳剛伐桂

吳剛原本是凡間的一名樵夫,醉心於修習仙術但不專心,惹怒了玉皇大帝,被懲罰關押在月宮中。玉皇大帝告訴他,如果能砍倒月亮上的桂樹,就可以學會仙術。

然而,這棵桂樹具有神奇的自我癒合能力,吳剛無論怎麼砍,樹枝砍斷後很快又會合攏,因此他永遠不能完成砍樹的任務。日復一日,吳剛在月宮中不停砍樹,形成了永無止境的勞作。

人們看著月亮時,如果見到有晃動的黑影,就會說那是吳剛在伐桂樹,也因此成為中秋節月亮故事中的一部分,這個故事傳達了努力路上的困難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是不賣產品只賣故事的安
84會員
199內容數
❤️
2025/09/30
「天使」原本在中國神話中是天神的使者 天使觀念最早起源於古代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亞伯拉罕教中佔有核心地位。 希伯來文中「天使」原文為「使者」;希臘文為「傳遞訊息的使者」負責傳達神的旨意、守護人類、執行神聖任務。 天使沒有物質身體,不需要物質生活,這種顯現通常是為了執行神的旨意、傳遞
Thumbnail
2025/09/30
「天使」原本在中國神話中是天神的使者 天使觀念最早起源於古代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亞伯拉罕教中佔有核心地位。 希伯來文中「天使」原文為「使者」;希臘文為「傳遞訊息的使者」負責傳達神的旨意、守護人類、執行神聖任務。 天使沒有物質身體,不需要物質生活,這種顯現通常是為了執行神的旨意、傳遞
Thumbnail
2025/09/23
探討社會性分工在家庭和社會運作中的重要性,並提出有效的分工策略,以減輕壓力、提升效率和促進和諧關係。文章涵蓋責任感、性別角色、專業分工、互補合作等面向,並以實際例子說明如何透過有效的家庭分工和社會分工,達成家庭圓滿與社會穩定。
Thumbnail
2025/09/23
探討社會性分工在家庭和社會運作中的重要性,並提出有效的分工策略,以減輕壓力、提升效率和促進和諧關係。文章涵蓋責任感、性別角色、專業分工、互補合作等面向,並以實際例子說明如何透過有效的家庭分工和社會分工,達成家庭圓滿與社會穩定。
Thumbnail
2025/09/19
許多人認為生理期是女性的專利,但事實上,男性也受到荷爾蒙波動的影響,可能經歷類似「男版月經」的情緒起伏。本文深入探討男性荷爾蒙與情緒的關聯,並分析男女溝通差異,提供建立良好關係的實用技巧,增進彼此理解與同理心。
Thumbnail
2025/09/19
許多人認為生理期是女性的專利,但事實上,男性也受到荷爾蒙波動的影響,可能經歷類似「男版月經」的情緒起伏。本文深入探討男性荷爾蒙與情緒的關聯,並分析男女溝通差異,提供建立良好關係的實用技巧,增進彼此理解與同理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跟節日並稱的節氣。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 民間傳奇稱,晉文公把寒食節的翌日定為清明節。 清明時節萬物活絡、大地清爽明媚, 在這天會追思祭祖、與家人出外踏青,是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 在春季動植物生發
Thumbnail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跟節日並稱的節氣。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 民間傳奇稱,晉文公把寒食節的翌日定為清明節。 清明時節萬物活絡、大地清爽明媚, 在這天會追思祭祖、與家人出外踏青,是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 在春季動植物生發
Thumbnail
還有一天就是春分 不知道大家在那天會怎樣慶祝? 如果慶祝和她對我們生活中可以有什麼好幫助?
Thumbnail
還有一天就是春分 不知道大家在那天會怎樣慶祝? 如果慶祝和她對我們生活中可以有什麼好幫助?
Thumbnail
冬至,是中華傳統節日中一個擁有悠久歷史與深厚文化底蘊的節氣。隨著寒冷的季節漸臻極致,冬至的來臨標誌著陽光漸長、陰影漸短的節氣交替。而在這個值得慶祝的日子裡,湯圓作為冬至不可或缺的美食,更是民間團圓、祈福祭祖的象徵,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許。 冬至的英文詮釋 冬至的英文表述為Winter
Thumbnail
冬至,是中華傳統節日中一個擁有悠久歷史與深厚文化底蘊的節氣。隨著寒冷的季節漸臻極致,冬至的來臨標誌著陽光漸長、陰影漸短的節氣交替。而在這個值得慶祝的日子裡,湯圓作為冬至不可或缺的美食,更是民間團圓、祈福祭祖的象徵,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許。 冬至的英文詮釋 冬至的英文表述為Winter
Thumbnail
春節,又稱農曆新年,是中華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隨著時間的流逝,春節的慶祝方式和意義經歷了演變,最後是在什麼訂定春節,讓我們可以一起放假慶祝呢?
Thumbnail
春節,又稱農曆新年,是中華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隨著時間的流逝,春節的慶祝方式和意義經歷了演變,最後是在什麼訂定春節,讓我們可以一起放假慶祝呢?
Thumbnail
正月初九,是大家俗稱的「天公生」,也就是「玉皇大帝」的誕辰。傳言在「天公生」這天許願會特別靈驗,因此有許多信眾都會在這天大事祭拜,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可以平安順遂;當晚午夜也會聽到響徹雲霄的炮竹聲響,炮聲連連好不熱鬧。
Thumbnail
正月初九,是大家俗稱的「天公生」,也就是「玉皇大帝」的誕辰。傳言在「天公生」這天許願會特別靈驗,因此有許多信眾都會在這天大事祭拜,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可以平安順遂;當晚午夜也會聽到響徹雲霄的炮竹聲響,炮聲連連好不熱鬧。
Thumbnail
中秋同賞月,念佛永團聚(節本)            中秋節三個神話:1.嫦娥奔月 2.吳剛伐桂  3.玉兔搗藥 --中秋月圓,嫦娥卻獨守「又廣又寒」的月宮,永受寂寞之思;吳剛則獨在月宮前砍一棵「隨砍隨癒」的桂樹,永無休止之期;玉兔則升月陪伴嫦娥,沉默的搗煉仙藥,不知其他之事。這三種人物,以嫦娥為
Thumbnail
中秋同賞月,念佛永團聚(節本)            中秋節三個神話:1.嫦娥奔月 2.吳剛伐桂  3.玉兔搗藥 --中秋月圓,嫦娥卻獨守「又廣又寒」的月宮,永受寂寞之思;吳剛則獨在月宮前砍一棵「隨砍隨癒」的桂樹,永無休止之期;玉兔則升月陪伴嫦娥,沉默的搗煉仙藥,不知其他之事。這三種人物,以嫦娥為
Thumbnail
中秋節,又稱為月圓節,是中國和其他一些亞洲國家的重要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日通常在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慶祝,這天的月亮最圓滿、最明亮。中秋節慶祝活動包括賞月、吃月餅、家人團聚,台灣則多了一個約定成俗的烤肉(這一、二十年才開始),以及傳承已久的故事和傳說。
Thumbnail
中秋節,又稱為月圓節,是中國和其他一些亞洲國家的重要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日通常在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慶祝,這天的月亮最圓滿、最明亮。中秋節慶祝活動包括賞月、吃月餅、家人團聚,台灣則多了一個約定成俗的烤肉(這一、二十年才開始),以及傳承已久的故事和傳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